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大气的长波辐射差额是大气中辐射能量转换的支出部分,是研究大气以及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差额乃至热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的重要因子,故对大气中的天气过程有一定的意义。以前关于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的研究多是着重于对半球范围和纬度平均状况的讨论。东亚地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方面还是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其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不会同于北半球的纬度平均状况。  相似文献   

2.
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是它们的热量平衡的重要粗成部分,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转换过程、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动态、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以及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实际的或理论性问题的综合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是它们的热量平衡的重要粗成部分,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转换过程、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动态、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以及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实际的或理论性问题的综合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尚延 《地理教学》2014,(19):58-58
题目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33题。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解析根据海平面的热量收支平衡公式Qθ=QsQb±Qe±Qk,其中Qθ海面的热收支;Qs通过海面进入海洋的太阳辐射能;Qb海面有效回辐射,即指海面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回辐射(长波)之差.  相似文献   

5.
在谈及地面的辐射差额时,均提到一日之内“辐射差额由正值变为负值或由负值变为正值的时间,分别出现在日落前及日出后一小时左右。“在讲课中, 对一日之内辐射差额由负值转为正值的时间为日出后一小时左右没什么争议,但对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定为日落前一小时左右却疑惑不解。现将我的疑点提出来,请大家讨论、指教。 根据热力学原理,物体之间时刻不停地以辐射方式交换热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辐射收支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辐射平衡为正,物体有热量盈余,温度将增高;辐射平衡为负,物体有热量亏损,温度将下降,从这个原理出发,地温与地面的辐射差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热量平衡和辐射平衡的研究是解放后才开始的。在文献[1——5]中曾分别对我国有关辐射状况、有关计算辐射热总量的经验公式和东部地区不同范围内的热量平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热量平衡和辐射平衡的研究是解放后才开始的。在文献[1——5]中曾分别对我国有关辐射状况、有关计算辐射热总量的经验公式和东部地区不同范围内的热量平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1990年2年—1991年1月近地面辐射平衡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夏季辐射强度大,寒季小。大气透明度全年都很好,透明度系数大多在0.8以上,寒季的透明度系数略大于暖季。年平均总辐射强度为119.2W/m~2,10—3月的总辐射累积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年平均反射率0.42,夏季裸地平均反射率为0.27,寒季雪面平均反射率为0.51。年平均净辐射强度为11.7W/m~2,地表相对大气而言是热源。10—3月净辐射强度为64.1W/m~2,4—9年净辐射强度为-40.6W/m~2,前者说明地表在该段时间内吸收热量,后者为损失热量。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单元第2节地理图册中,有一幅“地球热量平衡”的地图。其中,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为100%,而地面辐射却为120%,许多同学对此不理解。在此,我们可以用计算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突破难点,可以将本课分解成6个小环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首先探究地表均匀、地球没有自转、只考虑地球各纬度冷热不均时的全球性大气环流,让学生发现“冷热不均使其动”;其次探究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时的全球性大气环流,让学生发现“地转偏向力使其偏”,全球最终形成6个风带、7个气压带;第三步探究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让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使其移”;第四步探究地表不均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表面与下层土壤间的热交换量简称土壤热交换量。是热量平衡中的主要分量之一,它表示了土壤中所能吸收和释放热量的状况和热储存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大气和土壤中的能量分配。因此,它不仅在气候研究上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工农业生产可以提供热量资源和指标。  相似文献   

12.
洪松  葛磊  吴胜军  李晓宇 《地理科学》1999,19(5):428-431
从地球表面水量平衡,热量平衡两个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对其中一系列变量在三峡建库前后变化的分析,推导库周地区辐射平衡Rg蒸发量E,年径流量f等重要水热因素将会发生的变化,从而可对整个库区环境的演变窥豹一斑。  相似文献   

1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辐射热量交换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16  
魏文寿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7,17(4):335-341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根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条件,对不同下垫面区域的太阳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热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晴天状况下,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热量交换差异主要是由地表状况、沙层性质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流动沙丘区反射率与长波辐射大于固定沙丘区,并且日、季变化明显。长波最大辐射值出现在午后,近似于太阳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沙层热通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辐射热量传输则随其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无论是流动沙层还是固定沙层,其热通量的零界面深度却基本一致(9月份),均在30~35cm之间。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还讨论了沙漠区在热量交换过程中,辐射热量差异引起的沙漠小气候效应和沙漠对区域气候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蒸发研究的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蒸发既是地球表面热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又是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而地表面热量、水分收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因此蒸发的研究是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蒸发与许多国民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那是显而易见的,水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几乎所有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蒸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课文提到:“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这容易引起“以偏概全”的误解,建议在教学中将其改为“由于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的不均匀,造成地区间的热量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匀造成热量差异,并不仅仅表现在高低纬度间,也表现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间,如海洋与大陆之间、山地与平原之间、有林地与无林地之间等。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坡地辐射状况在起伏地形小气候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制约着不同方位坡地热状况和水分状况。此外,倾斜面(包括墙面)上的辐射特征,也是农业、建筑业、太阳能利用等方面所必需的。因此,关于非水平面(坡地、倾斜面、墙面等)上的辐射状况研究,早为国内外学者们所注意。由于日射观测通常都是对水平面进行的,而非水平面上日射强度和日射总量一般都是用计算方法得出的。在一般计算中,或者是不考虑大气的存在(天文  相似文献   

17.
大气质量状况是研究大气对太阳辐射能衰减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江河源区五道梁能量收支站1993-09~1999-12的辐射观测资料及1993-09~1995-05 MS-120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五道梁地区的大气浑浊度,分析了该地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江河源区五道梁的大气洁净,1994~1999年间五道梁地区的Angstrom浑浊度β、D/S、全波段浑浊度TG有增大的趋势,晴空大气透射比及紫外辐射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地表净辐射是地球表面的短波和长波辐射输入和输出通量辐射平衡的结果,也是地表蒸散与水热平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利用2014年8月下旬的Landsat8遥感影像,采用BISHT等提出的净辐射估算方法,首先通过计算瞬时大气传输率、瞬时短波太阳辐射和下行长波辐射得到了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的估算值,并进一步通过计算地表反照率等得到了瞬时净辐射和日均净辐射,最后利用地面实测净辐射值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利用分辨率较高的Landsat8数据和部分气象参数能够很好地模拟该地区晴天的瞬时和日间净辐射的分布,并且与地面实测净辐射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误差为14.5 W·m-2。研究弥补了利用其他遥感数据估算地表辐射参数复杂、精度偏低的缺陷,可以适用于干旱地区的晴天瞬时和日间净辐射值的估算,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气象学者的极大兴趣。为进一步弄清当地地表热状况及其对大气的加热作用,现以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所得的高原西部狮泉河地区的观测资料,用经典的计算方法,求得了地表热量平衡的各个分量,进而讨论了当地夏季地表向大气输送的总热量。  相似文献   

20.
新书介绍     
《地理学报》2001,56(4)
唐邦兴主编的《中国泥石流》由商务印书馆 2 0 0 0年 1 1月出版 ,书中系统的论述了中国泥石流的区域特征、泥石流力学、中国泥石流防治、泥石流研究方法与技术系统。该书总结反映了 50年来我国在泥石流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陈效逑编著的《自然地理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4月出版 ,书中包括自然地理学的科学体系、系统方法、太阳辐射、地球大气、辐射平衡、大气温度、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水分循环、全球气候系统、地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等方面的内容。王伟中主编的《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由商务印书馆 2 0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