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全球各地都有火山分布 ,我国也有近千座火山。其中长白山火山、五大莲池火山和腾冲火山是我国最具潜在灾难性喷发危险的活火山。以长白山火山为例 ,阐述用建立火山信息系统的方法监测、预测、评估火山灾害 ,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白山火山全新世规模最大的喷发活动发生在公元1199-1200年,即800年前的大爆发,被确定为普林尼或布里尼(Plinian)式喷发。这次大爆发形成体积巨大的、分布广泛的以空中降落堆积物为主的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在长白山火山周围,远至日本都留下了地质记录。文章辨认并划分了这次大爆发火山碎屑物的成因类型: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airfalltephra)、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flow)状堆积物和火山泥流(lahar)堆积物,并且点、面结合,近、远和国内、国外兼顾,分析了这些火山碎屑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而确定这些火山碎屑物分别属于两次普林尼式爆发。第1次(早期)普林尼式爆发称赤峰期,火山喷发模式为:普林尼式喷发柱(赤峰空落浮岩层)-火山碎屑流(长白山火山碎屑流层),随即主要由火山碎屑流诱发火山泥流(二道白河火山泥流层);第2次(晚期)普林尼式爆发称园池期,喷发模式为:普林尼式喷发柱(园池空落浮岩火山灰层)-火山碎屑流(冰场火山碎屑流层)。在层序上将气象站期碱流岩置于800年前大爆发火山碎屑物之下是正确的,其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在研究火山喷发序列中已经应用了统计学。通常火山休眠时间的分布服从于不同的检验且可计算出概率函数和喷发速率。这些函数显示在休眠期发生喷发的最大概率大于给定的间歇时间。我们把分形分析应用到一些玄武质火山休眠期分布上,其中三个火山与大洋岩石圈的热点有关,它们是位于La.Reunion的Piton dc La Fournasie,夏威夷的Mauna Loa和Kilanea。为了对比,我们也分析了玄武质火山Efna的活动性。在一定的时间域内,康托尘模型应用于数目为N_i个具t_i长度段且有N_i=t_i~(-D)关系的体系中。其估计的表示分布的分数维值D在0和1之间,D表示一个点上的欧几里德系数,1表示的是整数的系数。分数维是用来描述群集强度的,群集越孤立,D值就较小。通过超过60年时间的火山热点喷发活动性的研究,得出一个双重机制过程结果,强烈群集喷发对应短的间歇D=0.3),而有规则些的喷发对应大的间歇(D=0.7)。对Etna火山,得出单一的D=0.75,查明它具有规则的活动性。我们将依据两种不同岩浆侵入过程,讨论对观察到的火山热点活动性双重机制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火山灾害及其对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松雪  刘祥 《世界地质》2005,24(3):289-292
长白山火山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历史时期有过多次喷发,有再次爆发的危险.长白山火山最大的一次爆发发生在公元1199-1200年,这次大爆发的火山灰最远到达距其1 000km远的日本北部.依据这次大爆发由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流造成的巨大火山灾害,预测了长白山火山未来爆发火山灾害的类型、强度和范围,并编制了长白山火山未来爆发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灾害预测图、火山碎屑流灾害预测图和火山泥流灾害预测图.该研究可预防和减轻火山灾害,指导核电站等大型工程选址.  相似文献   

5.
刘树杰  朱科 《吉林地质》2011,30(2):14-17,30
大兴安岭北段阿龙山地区,发育有6个环状火山盆地,根据它们的形成、演化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可划分为未成熟、成熟与老年三种火山构造盆地类型.各种火山构造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类型标志明显,又都经历了环状产生与基性火山喷发、酸性岩浆活动、晚期基性火山喷发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中基性-中酸性—中基性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霓  刘若新 《岩石学报》2000,16(3):357-361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 ,火山喷发的同时一般都喷出气体 ,火山爆炸式喷发时巨量的气体被喷入空中 ,对全球气候造成较大影响。长白山天池火山于全新世发生过两次较大的爆炸式喷发 ,根据本文的分析和估算 ,后一次即天池火山公元 1199~ 12 0 1年的那次大喷发 ,逃逸到空中的挥发气体含量分别为 :CO2 约 (0 .31~ 1.5 6 )× 10 8t,S(主要是 H2 S和 SO2 )约 1.96× 10 7t,F2 约 7.86× 10 6 t,Cl2 约 (0 .78~ 6 .2 4)× 10 7t,对全球气候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地质灾害多发区广大民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有力举措。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意识和能力是发达国家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之一。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家,各种防灾救灾宣传材料  相似文献   

8.
山东邹平盆地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平盆地火山构造,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三期,由三个独立的中心式火山构造体系组成。火山口位置从早白垩世青山期早期(K_1q_1)到晚期(K_1q_3)以4km间距逐级向NE10°方向迁移。岩浆活动从早白垩世青山期早期的中基性向晚期中酸性-偏碱性发展。早期和中期喷发的火山岩系,围绕喷发中心塌陷,形成破火山口和环状、放射状断裂。晚期的火山喷发岩系,不整合于中期火山构造之上,沿着火山通道还伴有含斑岩铜矿的石英正长闪长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9.
老黑山期火山活动史及其与五大连池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黑山和火烧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年青的次山。老黑山是叠锥状火山,喷发时间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和1719年。1720年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火烧山。六个大的山堰塞湖的形成与这三次火山喷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搜寻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Eldgjá)火山喷发前后(公元932~948年)各地气候冷暖变化的历史文献记录以及树轮记录,重点发掘并考订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记录,对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综合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及日本等地的历史文献记录与树轮记录,发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公元934~935年和公元939~942年两个时期.公元934~935年的降温可能是欧洲和中东的区域性降温,公元939~942年的降温在全球范围有广泛表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开始后直至公元938年,中国出现了区域性的气候变暖,变暖的峰值可能在公元934年.从现有历史文献证据分析,埃尔加火山喷发后中国的降温发生在公元939~942年.初步估计,公元939年到940年冬季(939年12月至940年2月)中国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公元933~938年的降温幅度可达5℃~8℃.我们对埃尔加火山喷发过程的考订印证了前人的推测:埃尔加火山在3~8年的喷发过程中,可能于公元934年和939年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中的分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Mandelbrot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分形概念以来,已以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地质灾害这一研究领域亦不例外。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分形理论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在内的各种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分形理论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固然程度还较浅,基本上是处于起步阶段,但二者的结合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还指出,现阶段在加强地质灾害基本分形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必要的研究方向将是进行各种地质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和构建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形模型,以及进行各种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的经济分形研究等,如此地质灾害研究领域中的分形理论应用才有可能不断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祥  隋维国 《地学前缘》1999,6(4):396-396
东北地区是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新生代火山500多座,火山熔岩和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分布面积5万余km2。火山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始自渐新世,直至现代,分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三个高潮期。东北也是中国活火山最多、活火山群最集中的地区。它们是:①长白山火山,历史记载长白山火山有5次喷发,分别发生在公元1413,1597,1668,1702,1903年。长白山火山1000年前的一次大爆发,火山灰向东一直到达日本,超过1000km,因此是世界历史时期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这次大爆发的火山泥流沿松花江…  相似文献   

13.
爆炸式喷发过程中,火山碎屑物气孔记录了挥发分出溶、膨胀和合并等信息,其大小、形态、数量密度、空间分布等局域特征是推断火山喷发动力条件的重要参考。文章基于天池火山三期喷发(50 000年前大喷发的黄色浮岩、千年大喷发的灰白色浮岩和1668年八卦庙期喷发的黑色浮岩)野外地质工作,以非线性火山喷发动力学为指导,开展了火山通道内气泡生长的流体动力学研究,揭示出岩浆流体黏性力和界面张力的共同作用对于岩浆减压和气泡生长过程的约束。在浮岩气孔结构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天池火山三期喷发的浮岩气孔参数,通过气泡生长流体动力学方程得到了千年大喷发灰白色浮岩毛细管数Ca值为253, 明显高于50 000年前大喷发黄色浮岩(Ca值为94)和八卦庙期喷发黑色浮岩(Ca值为111),表明了千年大喷发曾发生过明显的成分变化,推测可能与幔源基性岩浆注入有关;而50 000年前大喷发黄色浮岩气孔不规则形态参数(1-Ω)值为0.098,大于后两期喷发(分别为0.052和0.064),可能意味着天池火山系统动力学平衡的弛豫周期变小或浮岩气泡生长受动力学、流变学改造过程减弱,这可为进一步研究天池火山活动规律提供参考。三期浮岩毛细管数Ca量级为102,气孔不规则形态参数(1-Ω)量级为10-1,从动力学上首次证实了天池火山属于普林尼型或超普林尼型喷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搜寻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Eldgjá)火山喷发前后(公元932~948年)各地气候冷暖变化的历史文献记录以及树轮记录,重点发掘并考订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记录,对公元10世纪冰岛埃尔加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特别是对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综合中国、欧洲和中东以及日本等地的历史文献记录与树轮记录,发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变冷集中在公元934~935年和公元939~942年两个时期。公元934~935年的降温可能是欧洲和中东的区域性降温,公元939~942年的降温在全球范围有广泛表现。埃尔加火山喷发开始后直至公元938年,中国出现了区域性的气候变暖,变暖的峰值可能在公元934年。从现有历史文献证据分析,埃尔加火山喷发后中国的降温发生在公元939~942年。初步估计,公元939年到940年冬季(939年12月至940年2月)中国洛阳开封一带相对于公元933~938年的降温幅度可达5℃~8℃。我们对埃尔加火山喷发过程的考订印证了前人的推测:埃尔加火山在3~8年的喷发过程中,可能于公元934年和939年前后各出现一个喷发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高福红  高红梅  赵磊 《岩石学报》2009,25(10):2671-2678
本文以拉布达林盆地下白垩统上库力组火山岩系中发育的一套优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热解、氯仿沥青抽提、镜质体反射率分析、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和色谱-质谱分析以及全岩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探讨火山喷发活动对烃源岩中有机质成熟度、烃源岩生烃特征及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0)在0.56%~0.62%之间,最大热解温度(Tmax)在429~442℃之间,部分样品的氯仿沥青"A"转化率(A/TOC)和烃转化率(HC/TOC)分别>5%和>3%.上述各种参数均指示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阶段,说明火山喷发活动对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影响不明显.在火山喷发活动和烃源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火山岩中过渡金属元素发生迁移,致使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增加.由于过渡金属元素对烃源岩生烃有催化作用,因此,火山喷发活动可以促进烃源岩早生烃,有利于低熟油的形成.火山喷发活动带来的热液一方面给湖盆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水生生物繁殖,为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火山热液使水体含盐度增加,形成还原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发刊词     
地质灾害是人类自有生以来遭受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包括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岩浆动力和构造应力)引起的内生地质灾害和主要由外动力(如重力、水力,等等)引起的表生地质灾害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如地震、火山喷发、地裂缝等;后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这些地质灾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时,这种损失是惨重的。此外,人类的生活在利用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甚至破坏着地质环境。特别  相似文献   

17.
高标准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日本在21世纪早期应考虑的问题。日本是由弧形的岛屿组成,这些岛屿沿四大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界线处分布。频繁的地震和众多的活断层明显地表明了地壳的剧烈变形。火山喷发和丰富的温泉表明在许多地区有强烈的地下地热活动。以快于1mm/年的构造运动发生在接近板块边缘、火山前缘或大的活断层(如构造中线)的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老黑山期火山活动史及其与五大连池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黑山和火烧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年青的火山。老黑山是叠锥状火山,喷发时间发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和1719年。1720年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火烧山。它们经厅了二大连池在卫片上还发形一大连池和五大连池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火山岩溢流相的高连续强振幅和火山通道相的低连续弱振幅2种截然相反的地震反射特征, 建立振幅-方差体地震属性分级-拾取-融合技术刻画火山岩时空展布的方法, 有效刻画火山岩的三维时空展布以及火山喷发期次.通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9区带火山岩三维刻画和火山喷发期次研究, 取得以下认识: (1)研究区沙一二段火山岩零星分布, 主要发育在BZ34-9区带中部, 多为中心式喷发; 东营组火山岩广泛发育, 连片分布, 主要发育在BZ34-9区带南部缓坡带, 为中心式、裂隙-中心复合式喷发; (2)沙一二段东部火山先于西部火山喷发, 南部火山先于北部火山喷发; (3)东营组南部火山先于北部火山喷发, 且南部火山喷发期次多于北部, 北部火山多为短暂性喷发; (4)东营组火山较沙一二段活动强烈、喷发次数多、范围广.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历史文献记载的考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东淳  崔钟燮 《地质论评》1999,45(7):304-307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一座近代活动火山。除了距今大约1000 a前(据14C测年)此火山曾发生过特大规模喷发外,还多次发生规模不等的火山喷发。本文通过收集和查阅几千万字的文史古籍资料,进行整理、筛选、考证和分析,认为长白山天池火山于1018年、1124年、1200年、1265年、1373年、1401年、1573年、1668年、1702年和1903年多次喷发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