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时态GIS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态GIS是GIS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仍处于理论与模型的研究阶段。章总结了时态GIS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时间数据库与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以及类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了时态GIS的主要功能,应包括输入、存储、编辑和更新,时空数据库管理,查询和检索,时空分析,显示和输出等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基于传统GIS解决时间方面问题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空间分析方法、应用模型与GIS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阐述了空间分析和应用模型的基本概念,进而从地理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入手,分析了空间分析、应用模型和GIS的关系,最后指出加强应用模型与GIS的结合以及增强GIS的基本空间分析功能是增强GIS整体功能的二个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地质异常空间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数据获取、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输出功能。本文利用GIS对地质异常分析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把GIS技术与地质异常理论相结合,一方面对地质异常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以胶东矿集区为例,对基于GIS的地质异常的空间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GIS的地质异常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是研究地质异常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利用GIS进行找矿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GIS组件的二次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顺平  王海龙 《地球科学》2002,27(3):285-288
组件式GIS是GIS与组件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和组件式GIS的基本概念,并简单介绍了组件式GIS的基本优点及MAPGIS组件开发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划分。阐述了使用MAPGIS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在VB中使用MAPGIS组件对象的基本步骤,并以VB为开发环境,结合MAPGIS数据管理组件、图形显示组件、图形编辑控件、属性编辑控件等,给出了一个具有图形显示、地理属性数据编辑等功能的实例程序,演示了如何使用MAPGIS组件进行GIS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5.
GIS数据融入遥感图像理解的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在本文中讨论了利用电磁波散射的数值计算、高光谱、人人智能进行遥感图像理解的现状,说明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融入遥感图像理解的重要性,概述了GIS数据融入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GIS融入遥感图像理解对处理系统的一般要求,分析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的特点和性能。结合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能融合多源数据、高度并行、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和知识处理的能力,以及进化计算通过重组、变异和复制算法具有优化选择的功能,构建了基于进化计算的神经网络的GIS数据,并融入模型。模型中GIS属性数据惯穿遥感图像理解的全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数据融合,且GIS数据特征的提取、处理和遥感图像理解是高度并行的。它是一种实现GIS数据融入遥感图像理解的有效途径。基于数据挖掘的专家系统也具有上述功能,但存在数据挖掘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建立基于GIS的浙江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碧雅 《浙江地质》2002,18(1):96-100
GIS是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石,亦将是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领域中最具影响力,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本文在分析已有矿产资源含量数据库特点和GIS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GIS平台上建立浙江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设想,概要论述了系统的功能,软件流程和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讨论了将信息量模型与GIS系统结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图形和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实现对地质环境数据的分层次管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量模型开发了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模块。最后,以长江三峡库区为典型实例,讨论了GIS与信息量法模型结合及其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应用是数码城市GIS的特色之一。稳定高效的数据调度与融合机制、逼真的可视化效果、灵活方便的场景操纵方式、简洁友好的界面是设计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时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并针对深圳市三维景观模型数据的包装,介绍了数码城市GIS数据浏览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矿山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GIS在矿山建设和生产管理中的综合应用,着重研究了GIS河的数据存贮结构,将四维时空数据结构与矿井生产相联系,并探讨了矿山GIS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金平  焦述强 《新疆地质》2004,22(4):395-399
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传统环境影响评价(EIA)有很人的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强大的图形与数据处理功能在EIA上的应用,显示了其巨大的优势,介绍了在其基础上提出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与GIS相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结构框图,在国内外学对GIS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又对GIS在EIA中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monsoons have been studied utilising homogeneous rainfall records of 41 years (1951–1991) from Malaysia and upper air data of stations in Asia, Australia and Western Pacific. Sources of upper air data ar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Kuala Lumpur Northern Winter Monsoon Activity Centre. Extreme wet and dry yea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Malaysian annual rainfall has been discussed.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performance of northern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s has also been studied from Malaysian rainfall data. Further, regional circula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El Nino and La Nina year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No linear trend has been found in the annual rainfall of 16 stations in Malaysia. Most El Nino years are associated with below median and La Nina years with above median rainfall at most stations in Malaysia. ENSO has greater influence over East Malaysia than peninsular Malaysia.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with reference to ENSO conditions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s. Also, circulation featu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foresee El Nino/La Nina events.  相似文献   

12.
余晓琴 《江苏地质》2005,29(2):102-104
ZC油田是苏北复杂油田中开发、开采经济效益最好的油田之一,也是取得最好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油田。自1992年开采至今已有12年的开发历史,注水开发9年,注水开发以后,油藏连续保持8年稳产,注水开发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主要针对垛一段油藏历年来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在总结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探讨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天宝山多金属矿矿床系列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钧 《吉林地质》1994,13(2):42-50
天宝山矿区是个有一百多年探采历史的矿山。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近年来的勘查实践和综合研究,认为属于多类型、多成因和多来源的复成矿床。文章在概述成矿地质环境、划分并着重论述矿区四大矿床系列、六种矿床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指明了具体的找矿方向。从而提出了一个积极而又活泼的找矿新思路,并展示了矿区及其外围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地矛盾、粮食生产安全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泰山区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多年实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做了一些积极探索,通过健全管理制度、科学编制规划、建立监督机制和强化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连续4年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下水是鲁西北平原区特有的含水系统,具有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和开采恢复能力差等水文地质特征。近30年来的人工开采使天然流场发生了较大改变,形成多个规模不一、形态各异的超采漏斗。利用多年来区域研究成果和实测资料,在研究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开采初期和开采条件下特征年份深层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研究鲁西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演化程度。研究发现,近30年来,区域水头整体下降,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显著变化。除黄河三角洲全咸水区、莘县阳谷、嘉祥凸起周围降幅较小外,其余地区均大于20m,其中德州一武城、滨州-博兴、菏泽城区降幅均在60m以上,德州、滨州漏斗中心降幅大于100m。目前已造成德州、滨州、东营、菏泽、济宁等城区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6.
The number of sinkholes (locally known as obruks)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near Karap?nar,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Konya Closed Basin in Central Anatolia. Nineteen sinkholes have formed in the last 33 years (1977–2009) as a result of the collapse of cavity roofs in the Neogene lacustrine limestone in the Obruk Plateau and beneath Quaternary lake sediments in the Karap?nar-Hotam?? Plain. Of these, 13 have formed within the past 4 years (2006–2009). The Obruk Plateau takes its name from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hundred paleo-sinkholes which formed as a result of natural processes during the Quaternary period. More recently, human activity has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new sinkholes, which presents a hazard to life and property. Changing agricultural patterns have led to the opening of thousands of deep wells in recent years, and increased water pumping currently exceeds the sustainable yield of the aquifer. Thus the formation of sinkholes has been triggered by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causes. The groundwater level has dropped almost 24 m in the vicinity of Karap?nar during the last 26 years (1983–2008). Approximately 8 m of this drop occurred within the 4 years prior to the study (2005–2008). Legally-binding precau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further water table decline, in order to decrease sinkhole formation within the basin in the years to come.  相似文献   

17.
We have analysed ring-width records of two Miocene coniferous trees with an absolute age of 15–20 million years. Such data may reflect solar periodicities from the prehistoric past. Evidence for a main period of ~ 12.5 years has been found. This is near the present basic solar activity period of ~ 11 years. Other periodic components appear at 220, 150 and 53 years, respectively, which may also be related to solar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8.
洪山泉流量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平  宋儒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3):31-32,41
以39年洪水泉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泉水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泉39年的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出现了4个高峰、4个低谷,峰谷交替时间间隔周期为8年左右。大气降水是洪水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泉水补给存在着8年的滞后期,是控制着泉水的流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多年降雨量的减少泉水流量呈下降趋势,采煤及地下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经排条件,影响了洪水泉水量水质,也是洪水泉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今后应加强洪水泉的保护,进行合理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治理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毕晶晶  彭昌盛  胥慧真 《地下水》2010,32(1):97-102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是全球所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就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机理和途径、对人体及其它生物的危害以及修复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另外,就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治理引用了工程实际加以说明。最后指出了未来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治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小汤山地热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小平  王治 《城市地质》1999,11(4):7-15
小汤山地热田已开采20多年,热田范围已扩大到44平方公里。根据20多年来的地球化学监测资料,水文地质及热水开采资料,用水-岩平衡及其它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热水的水化学变化以及热水的成因,水龄和运动方向等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