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GIS与空间统计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全国地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分析其在空间分布上的聚类地理特点。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共同影响下,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中的龙头城市为经济增长强力引擎,联动圈中城市群发展,沈阳、杭州、武汉等省会城市为中心,惠及周边中小城市经济产业,共享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是地区发展的必要产物,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经济的特征性。依据2016年、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分析“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和土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宁区土地类型分布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林地在横溪街道、禄口街道及江宁街道呈递增趋势,而耕地在湖熟街道和淳化街道呈递减趋势;利用土地转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的转入类型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其次为水域;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林地的转入受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耕地的转出与农业生产总值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方法),对2005年全国31个省市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归纳总结出各省市的主要产业类型及各产业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关系,并从经济的视角获得各省市的产业结构类型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时空大数据成果,融合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人口和经济等各类专题数据,围绕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技术、熵值法等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构建区域城镇发展为主题的大数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区域等统计分析单元,开展数据处理、指标计算与综合评估工作,制作综合分析报表、专题图,从人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人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非农产值比例、经济密度等4个方面统计分析江淮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从而促进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刘沼辉  袁晓宏 《测绘》2021,44(5):212-216
本文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NPP-VI IRS夜间灯光数据、Landsat-8影像数据与山东省137个县级行政区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级空间建模,寻找城市建设用地和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最优拟合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灯光亮度值与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具有强相关性.建模结果表明各级数据拟合优度在0.92左右,预...  相似文献   

6.
为了落实国务院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整治工作,以A地区为例,摸清A地区乱占耕地建房情况,探究乱占耕地建房的驱动力因素。利用A地区乱占耕地的现状调查与统计数据,结合历年统计年鉴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A地区2016—2020年乱占耕地建房扩张的过程与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乱占耕地建房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地区乱占耕地建房面积变化总体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乱占耕地建房的现象突出;各类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中,第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均GDP的增长是影响该地区乱占耕地建房扩张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Nich指数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9年县域经济发展速率的差异,并采用冷热点分析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县域经济差异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周边县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冷热点格局相对稳定,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济源市为核心的西北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经济基础、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8.
赵杰  崔鑫 《测绘通报》2021,(8):140-143
为了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整治工作,摸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情况,探究乱占耕地建房的驱动力因素,本文利用广东省乱占耕地建房现状调查与统计数据,结合历年统计年鉴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广东省2016—2020年乱占耕地建房扩张过程和特点,并定量分析乱占耕地建房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乱占耕地建房扩张迅速,乱占耕地建房现象突出.各类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中,第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均GDP的增长均是影响乱占耕地建房扩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探索武汉市体育场馆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利用空间二元相关性定量地分析体育场馆空间分布与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道路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汉市体育场馆在中心城区呈聚集并向外围扩散;人口密度、生产总值以及道路网密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武汉市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受经济和交通情况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多元回归模型,预测随着武汉城市中心及以外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村郊区的体育场馆数量将不断增多,武汉市体育馆将向着中心城区密集一乡村郊区普及的分布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模式,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地形条件是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17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10.1和Geoda软件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各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和变异系数C.V,福建省各地市与其自身相邻近的地市之间存在着正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增大。GIS技术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空间差异性具有自身的优势,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灰色聚类法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利  董春  李青元 《测绘科学》2008,33(6):160-162,132
本文详细介绍了灰色聚类法的原理及方法,并使用该方法选取人均GDP、GDP密度、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财政收入5项指标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各县市2004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利用2005—2014年的青海省县域人均GDP数据,从时空的角度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青海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青海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加强,县域经济联系愈加紧密。(3)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集聚作用明显,逐渐形成了"HH"和"LL"的空间分布格局。"HH"的聚集范围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等的海西区域,"LL"的聚集范围为玉树县、达日县等的海南区域。然后,从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区位、空间邻近效应分析影响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结合空间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 GIS平台并结合统计分析,研究了甘肃省人口分布、GDP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甘肃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人口密度向主要地级市倾斜的特点;甘肃省人均GDP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甘肃省地均GDP呈向省会及地区主要城市聚集的状态;甘肃省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逐年增大,经济发展潜力未被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15.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night-time emitted lights describe a geograph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use. Measurements of nocturnal lights enabl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otal light emitted from each country of the world, and the light emitted per capita. We consider different groups of countries that share a land or maritime border and whose light per capita can be more equally/unequally distributed. A sharp difference in light per capita among neighboring countries reflects marked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welfare and in the extent of built environments. We demonstrate how this geography of nocturnal lights in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conflict at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scale. We propose an index of regional disparity and test its ability to detect conflict dynamics by relating the index score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intensity of conflicts as classified by the Heidelberg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earch’s Conflict Barometer 2012 for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a global available temporal sampling of “cold spots” of disparity where conflicts are likely to occur. This will help forese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regions of the world,which are becoming particularly unstable, assisting in the definition and execution of timely and proactiv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选取1996年~2004年9年间陕西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收入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并且相关性不断提高,地域分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杰  赵军 《测绘科学》2010,35(2):170-172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一直受到各国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省内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突出。深入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于探索落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定量测度指标,运用GIS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6年间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规律。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0-2006年各市、州和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atly affected not only the global economy but also the entire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Forecas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a popular and essential issue but at present, such forecasts are nearly all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scale. In this study, we use nighttime light images and the gridded Landscan population dataset to disaggregat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reported at the province scale on a per pixel level for 2000–2013. Using the disaggregated GDP time series data and the statistical tool of Holt–Winters smoothing, we predict changes of GDP at each 1 km × 1 km grid area from 2014 to 2020 and then aggregate the pixel-level GDP to forecast economic growth in 23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China. We elaborate and demonstrate that lit population (brightness of nighttime lights × population) is a better indicator than brightness of nighttime lights to estimate and disaggregate GDP. We also show that our forecast GDP has high agreement with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s demographic data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 predictions. Finally, we display uncertainties and analyze potential errors of this disaggregation and forecast method.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级市收缩识别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地级市行政单元内的常住人口增长率作为城市收缩量化标准,从国家、胡焕庸线、四大经济区3个不同尺度分别识别2000-2010年,中国地级市收缩情况,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收缩原因。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国共有86个地级市发生收缩;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收缩地级市数量远高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中部的湖北省和西部的四川省地级市收缩现象最为突出;显著影响中国地级市收缩的因素有以下5点:人口老龄化、城市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居民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变化及城市内部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的优劣,地级市收缩原因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