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图空间关系认知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象地图在制图传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图传输是制图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认知制图的角度,探讨了心象地图在制图传输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心象地图和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人的认知制图能力的客观存在是制图传输得以进行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图传输的扩展模式,增加了从读图者到次读图者之间的传输过程,并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以期完善制图传输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图的实质论述了模糊数学与地图制图学的关系;从几个方面综述了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学中应用的情况;推荐了几个能有效地用于地图制图中的模糊数学模型;对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郝敏敏 《地图》2010,(3):56-61
<正>在欣赏了前面那些五花八门的西方古地图邮票之后,很自然会联想到中华古地图。我们从小就通过许多历史故事了解到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的深厚广博,比如河伯献图、禹制九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外地图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恭祥 《地图》1999,(1):2-4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志用文字记载和阐述各地地理特征,而地图则用图画来表明各地的地理现象,它们同样都是地理学观察方法和记载方式的具体成果。从古籍中记载和已发现的古地图研究表明,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表述,很可能是用图而不是文字,因为地图具有更强的直观性,能增强观察者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地图是随着人类生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粗略逐步改进到精确,要归功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通过对比古代中外地图,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中西…  相似文献   

9.
赵彬 《地图》2011,(1):126-129
中国的古地图,可以溯源至中华文明早期的夏代。自夏以降,历朝历代编制的地图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相当丰富的,但流传下来的古代地图却为数极少。缘何如此?除了历史上的几次图籍损毁事件之外,地图本身的特性、古代地图介质的不易保存以及地图制作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它的传播。因此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古代地图实物是非常少的,其中的"之最",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相似文献   

10.
田江鹏  游雄  贾奋励  夏青 《测绘学报》2016,45(11):1352-1360
采用形式语言的方法,研究了移动地图制图的句法模型。剖析了移动地图制图的过程,将句法模型定位在制图的逻辑演算层面;结合地图表达的层次性和递归性特征,将移动地图制图的句法结构抽象为"制图词汇+句法规则"的最简形式。在制图词汇方面,建立了制图词汇的分类体系,并重点对空间关系谓词系统进行了建模;在句法规则方面,描述了句法操作规则和不同层次的句法单位描述规则。探讨了句法模型的编译流程和关键技术,并通过试验对移动地图制图句法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句法模型的本质是一种使用有限规则和词汇动态生成不同地图表达形式的形式语言语法,可作为一种高阶的人机交互制图接口。  相似文献   

11.
廖克 《测绘学报》2017,46(10):1517-1525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阐明中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15世纪的中国明代,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始终领先于西方国家,只是清代以后,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2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事业和地图学飞速发展,在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移动通信地图、互联网地图、地图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第3部分提出新世纪中国地图与地图学方向与任务的调整,分析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学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大数据通过三维动态地图可视化,能够显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及时空动态变化,进而作出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布局、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因此地图学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互联网将成为地图编制与应用的主要平台,地图会更加大众化、个性化、智能化与实用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中国城市制图的历史发展,指出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有城市制图的记载。在对古今城市地图作了简要分析后,认为随着城市在经济建设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专题系列制图的重要性及其内容与用途,以及关于城市地图的两种数学基础。结语中指出了我国城市制图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6):202-203,170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1):241-244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白成军  韩旭 《测绘学报》2013,42(3):447-452
西晋人裴秀的《制图六体》是研究中国古代测绘技术发展历程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本文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裴秀编制《禹贡地域图》的基本方法和缘由,充分考量当时的测量技术发展水平,对《制图六体》进行了整体析读,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六体核心的“准望”是中国古代所有精确测量的泛称,《制图六体》是以裴秀为代表的地图编绘者对地图测绘提出的基本要求总结,也是裴秀时代采用“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利用区域地图结合文字考证绘制全域性地图的最好诠释。这一研究,补正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地图内容是通过地图符号来表达的,随着地图所承载的内容不断丰富以及对地图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地图符号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基于此,通过研究从战国到清朝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地图,围绕中国古地图符号象形这一最大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地图符号的山水画法、抽象画法和符号化3种表示方法,阐述了中国古地图符号表达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图     
张克勤 《四川测绘》1995,18(4):177-178
本文通过历史考证,说明成都地图的发展与各时期的作用,图中成都古城资料,证明成都城址无变迁,是地图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