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不同平台的空间数据编码规则各不相同、互不一致,导致关联检索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eoSOT全球剖分网格的空间数据编码方法,探讨了其特点与优势,分析了编码生成效率和基于此编码的空间数据检索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GeoSOT全球剖分网格的空间数据编码算法耗时短、效率高;与传统的基于经纬度和R-树的空间数据检索相比,基于GeoSOT编码的检索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效率提高显著,且查询的空间范围越小,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NET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合理组织,根据地物分类编码和制图综合知识对数据进行显示等级界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理窄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问题;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解决了数据在一致性维护、并发控制以及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上的缺陷;根据图幅和分层来建立R树索引,提高了索引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地理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是指导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从分析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的主要地理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基础上,依据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地理空间数据划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公共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四大类,并综合设计了城市级的地理空间数据编码,为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多种类、多尺度和多时相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建库、管理及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离散格网为全球尺度的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提供了基础环境,而全球离散格网的编码体系,则可屏蔽不同坐标参考框架下的坐标转换,减少空间分析的复杂度,有利于数据的多尺度表达和统一建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全球离散格网,基于正二十面体所构建的球面菱形离散格网具有更均匀的几何性质,有利于球面空间数据的集成与表达。但基于正二十面体的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的初始菱形边线并不贴合经纬线,这导致相对于基于正八面体的球面菱形离散格网,其格网结构更为复杂。这对构建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的层次编码模型和建立其与地理坐标间的映射关系转换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Hilbert曲线构建了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编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格网编码与地理坐标的相互转换方法。研究表明,利用球面菱形离散格网与平面规则格网的相似性,基于Hilbert曲线构建的正二十面体球面菱形离散格网编码模型能够隐式表达空间尺度与位置信息,且在地理坐标与格网编码转换方面兼具效率与精度,可以支持全球海量空间数据建模、集成管理以及各类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幅地理空间数据坐标转换后,还需在新坐标系下重新分幅。对于其中的批量数据,在新旧图幅重叠判断时需要大量的检索操作,快速查找算法能够提高查找效率。本文在建立新旧图幅关联关系、确定重叠判断方法和分割要素的文件存储方式后,提出了一种以新图幅中心点坐标为关键字的二维哈希表索引构建和重叠图幅查找的算法;给出了算法设计思路,并以实际案例验证分析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是一种较好的替代算法。  相似文献   

6.
全球遥感数据剖分组织的GeoSOT网格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不同部门按自身行业特点采用不同数据网格的问题,为了寻求更适合与现有测绘数据组织体系兼容的遥感数据组织网格,本文分析了Worldwind、Google Earth、Google Maps、Bing Maps、天地图、GeoSOT网格和国家地形图图幅等数据网格,理论证明了GeoSOT网格与国家地形图图幅和其他网格具有很好的同构性,有利于与传统测绘数据的继承,适合作为全球遥感数据统一组织与管理网格。同时,在不改变现有数据组织体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GeoSOT全球遥感数据“虚拟一张网”的数据组织模型和数据整合方法。最后通过试验证明,基于GeoSOT遥感影像“虚拟一张网”的数据组织可有效提高遥感数据整合效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瓦片数据库生成模式,设计了数据库-层级、数据库-图幅两级瓦片存储规则和编码规则,利用多线程和数据库技术,将地图瓦片批量生成多个SQLite数据库。该方法生成的瓦片数据库方便海量地理数据的管理和调度,既有利于特定分辨率瓦片数据的迁移和备份,也能满足不同地理范围对数据的需求;该流程周期短、投入低,为大范围瓦片数据库的批量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方驰宇  李成名  林宗坚  李翔 《测绘科学》2006,31(1):117-118,114
无缝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一直是GIS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本文在分析现有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虚拟图幅的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基于此对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希望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来实现海量数据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图分幅拓展的全球剖分模型及其地址编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承旗  关丽 《测绘学报》2010,39(3):0-302
针对现有诸多全球剖分模型与已有空间数据的存储结构严重不匹配现象,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组织和利用海量空间数据,设计基于地图分幅拓展的全球剖分模型.该模型以地图分幅划分方式为基础利用经纬度间隔对全球进行层次性割分,较高效地实现对现有空间数据直接存储和索引的目的.在分析该全球剖分模型的特性后,给出其剖分面片的层次结构,并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利用Hilbert曲线设计剖分面片的层次性地址编码方式,建立模型的地址编码空问.罩论研究和试验表明,该剖分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表达和管理多分辨率的全球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基于新型大数据管理框架ClickHouse的空间轨迹大数据管理方案,以Geohash编码规则为内部空间轨迹数据的空间索引生成方式,同时将Geohash编码特性运用到大规模轨迹数据的检索方案设计中。通过AIS船舶轨迹数据与传统的PostGIS空间数据存储框架进行数据管理与检索的效率对比,验证本文框架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1.
统计数据总量约束下全局优化阈值的冬小麦分布制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范围、长时间和高精度农作物空间分布基础农业科学数据的准确获取对资源、环境、生态、气候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本文针对传统阈值法农作物识别过程中阈值设置存在灵巧性差和自动化程度低等弱点,以中国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内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为典型实验区,首次将全局优化算法应用于阈值模型中阈值优化选取,开展了利用全局优化算法改进基于阈值检测的农作物分布制图方法创新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国产高分一号(GF-1)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在作物面积统计数据为总量控制参考标准和全局参数优化的复合型混合演化算法SCE-UA (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University of Arizona)支持下,提出利用时序NDVI数据开展阈值模型阈值参数自动优化的冬小麦空间分布制图方法。最终,获得实验区冬小麦阈值模型最优参数,并利用优化后的阈值参数对冬小麦空间分布进行提取。通过地面验证表明,利用本研究所提方法获取的冬小麦识别结果分类精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冬小麦识别结果总量精度达到了99.99%,证明本研究所提阈值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冬小麦提取分类结果总量控制效果良好;同时,与传统的阈值法、最大似然和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方法相比,本研究所提阈值模型参数优化法区域冬小麦作物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都有所提高,其中,总体精度分别提高4.55%、2.43%和0.15%,Kappa系数分别提高0.12、0.06和0.01,这体现出SCE-UA全局优化算法对提高阈值模型冬小麦空间分布识别精度具有一定优势。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本研究所提基于作物面积统计数据总量控制以及SCE-UA全局优化算法支持下阈值模型参数优化作物分布制图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获得高精度冬小麦作物空间分布制图结果,这对提高中国冬小麦空间分布制图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具有一定意义,也可为农作物面积农业统计数据降尺度恢复重建和大范围区域作物空间分布制图研究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番禺区沙湾桥南片现状道路数字化带状地形图测绘工程为例,通过对空间数据质量以及数字测图质量控制概念与内涵的分析,研究了数字测图质量控制的依据与流程,设计了基于GIS的数字测图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西部测图工程为背景,针对传统生产计划编制的非适应性,设计出基于GIS和测绘生产成本定额的计划编制预算模型,通过先进的信息提取技术来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有效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快速、准确的计算机技术来处理生产计划预算过程中的数据,从而实现了对生产计划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动态性和及时性的核算。最后,通过建立测绘生产计划辅助编制系统并在西部测图工程计划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A three le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genesis of landforms, was used to map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Goa state. The first level corresponds to the process that was responsible for landform generation, the second level or the intermediate level was assigned based on the morphography, and the third level corresponds to the individual landforms units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morphostructure. The mapp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IRS-P6 LISS-III (23.5 m) satellite image as the primary data source. Ancillary data such as geological map, topographic map,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field data collect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web portals for image visualisation, were also used for the mapping purpose. A new software designed for mapping landforms based on the genesi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create a seamless geomorphology and lineament database of the Goa state in a GIS environment. A total of 58 landforms within six types of genetic classes were mapped in this area. Similarly, structural and geomorphic lineaments were also delineated using the satellite data. The database created has multi-purpose usability such as environmental studies, mining activity assessment,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nd wastel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used is focused on processes, not theme specific.  相似文献   

15.
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重要进展,空间分辨率从300 m增加至30 m,分类详细程度也有所提高,从10余个一级类到包含29类的二级分类体系。然而,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在大空间范围制图方面仍有诸多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在农田、居住区、水体和湿地制图方面的挑战,讨论在使用多时相和多传感器遥感数据上的困难,这将是未来遥感应用的趋势。由于各种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有自己定义的地表覆盖类型体系和处理流程,通过调和以及集成各种全球土地覆盖制图产品能够满足新的应用目的,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的土地覆盖数据。然而,未来全球土地覆盖制图需要能够按照新应用需求动态生成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能力。过去的研究表明有效地提高局部尺度制图的分类精度,更好的算法、更多种特征变量(新类型的数据或特征)以及更具代表性的训练样本都非常重要。我们却认为特征变量的使用更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全球土地覆盖制图的新范式。在这个新范式中,地表覆盖类型的定义被分解为定性指标的类、定量指标的植被郁闭度和高度。非植被类型通过它们的光谱和纹理信息提取。复合考虑类、郁闭度和高度3种指标来定义和区别包含植被的地表覆盖类型。郁闭度和高度不能在分类算法中提取,需要借助其他直接测量或间接反演方法。新的范式还表明,一个普遍适用的训练样本集有效地提高了在非洲大陆尺度土地覆盖分类。为了确保更加容易地实现从传统的土地覆盖制图到全球土地覆盖制图新范式的转变,建议构建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通过集成相关的观测数据、样本数据和分析算法,逐步建成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在线系统,构建全球地表覆盖制图门户网站,为数据生产者、数据用户、专业研究人员、决策人员搭建合作互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给出泛在测绘的定义和内涵,然后将传统测绘与泛在测绘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的信息便捷交互,互联网时代的泛在测绘最显著的推动力就是为满足人与社会及人与环境的多种需求,人本身也成为了测绘的对象。同时,对环境变化的动态感知,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感知、认知和相应服务成了泛在测绘的重点特色要素。本文还指出互联网因其位置的虚拟性和网络时间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对物理世界协同感知和远程广域协同管控的需求,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必须向具有精准时空位置感知能力的泛在网演进。文章论述了“泛在网”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演进,是具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时空特性的感知网络,并且随着需求的扩展,正演进出“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智能化需求态势。目前,只有包括北斗在内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GNSS技术,能够赋予泛在网在广域和全球范围内具有时空位置感知和管控的能力。在泛在网的支持下,泛在测绘正在发展以实时精准时空感控为特征,以实现陆海天空网一体化、室内外一体化,并实现人与物理世界及虚拟网络世界交互的感知、探测、认知和调控。由此,泛在网也成为智能时代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了理解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需求,文章从自然智能及时空位置观出发,对于智能、智慧和人工智能的定义做了新的梳理。针对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中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4个热点研究方向及其在军事、工程、实时高精地图及地震预警等的应用,论述了泛在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协同性作用。本文最后还展望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泛在测绘、数字孪生虚拟人的构建及国家安全“制时空权”等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新领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系统是集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测量单元等于一体的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具有效率高、精度高、三维测量等特点,可解决码头、河道、海岛礁测绘中传统方法难以测量的难题。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系统的高精度时空同步是实现数据融合和高精度三维测量的保证,安置角偏差检校是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的关键步骤。本文首先分析了船载移动激光三维测量系统中相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了一种以桥体为检校场的安置角偏差消除方法。该方法在时空配准的基础上,通过扫描测线内桥体结构的偏移量分别计算侧滚角、俯仰角及航向角的安置角偏差,最后通过控制点验证误差改正后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易于实施,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保障船载移动激光测量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城市发展的时空特点,论述了将时空数据模型引入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的数据和空间历史拓扑关系的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深度基准面是一个呈阶梯状、不连续的基准面,该特点给海洋测绘及相关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几何插值方法,其函数模型大多以数据点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本文使用时空Kriging法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时空Kriging法综合考虑了海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通过构建不可分离型时空变异函数,对深度基准值进行插值拟合,并通过实例证实了拟合后的深度基准面模型的精度更高、连续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网格模型在扩展性和增长方面的缺点,利用由局域网格层、广义网格层、网格应用层组成的基于SOA的网格服务模型,将物理上分布的空间数据进行有机整合,组成一个逻辑上具有超大虚拟的空间数据库,消除了4D数据的信息孤岛,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为验证空间数据管理网格的可行性,基于空间数据管理网格,采用JAVA3D工具,开发了海量地形网络三维浏览器(Web 3DTerrain Vie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