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4,33(2):401-401
2009年,费时多年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终于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初由复旦大学周振鹤先生发起,邀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担任隋代部分的写作,作者先据以前校隋书地理志的经验,将州郡县大致情况列出,然后逐州、逐郡、逐县考证,并绘制了多幅图表。全书分隋代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和隋代行政区划沿革考证上、下二编,对隋代历年行政区划的沿革和190郡及所属县作了详细叙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2.
伊洛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最早地区之一,也是水利开发较早地区之一,本文探讨这一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过程,并总结人类改造利用的经验教训.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简要地论述了影响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历史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二、论述了历史时期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大势.三、就历史时期伊洛河水利开发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漕运、灌溉、防洪作进一步的探讨.四.论述了在水利开发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对伊洛河的水系变迁带来的影响.文章最后认为:伊洛河水利开发的历史,其趋势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水利开发中以漕运最有影响,开发地区主要在伊洛河水中下游的河谷地带,尤其是洛阳附近,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受社会经济,尤其是受洛阳城市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并结合现状来看,今后本区的水利开发应以灌溉为主,适当兼顾航运、防洪、城市用水等.  相似文献   

3.
黄秉维及其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中国自然区划,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与保持、热量水分平衡、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华北水利与农业发展、提高坡地持续生产力、全球环境变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黄秉维先生对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变迁》评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我国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交界地带的秦岭大巴山地区,在明清时期我国普遍兴起的山地开发中具有典型意义.武汉大学张建民教授的<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变迁--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以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野、条分缕析的缜密分析,对明清时期长江中上游我国重要经济区与生态区的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经济与地理环境变迁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历史上山地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王恩涌 《地理学报》1992,47(1):95-96
由钮仲勋、王守春、谢天滔三同志所著的《中国边疆地理》一书,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属《中国地理丛书》中的区域地理类。它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边疆地理的中级读物。由于该书的写作,作者不但查阅大量的资料,而且还得到边疆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所以内容翔实而新颖,充分反映边疆  相似文献   

6.
梁杰 《地理教学》2011,(22):23-24
1.地理风貌:社区地理位置、交通状况2.历史延革:历史地理区域变迁、风土民俗与环境  相似文献   

7.
黄河故道的环境特征与整体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义丰 《地理研究》1998,17(3):289-296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黄河故道的形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构想,为黄河故道生态农业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大水患成因与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水患灾害连年不断,所以,治理好黄河水患,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建设好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文章对黄河洪水、断流、水污染三大水患灾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为黄河治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 ,选取了人类历史时期的两个时间段 (194 9年以前和以后 ) :在第一阶段 ,从农牧业界线的变迁、黄河下游的河湖变迁、黄河曲率的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和黄河在历史时期的决淤泛滥频率的对比与关系方面分析 ,得出黄河下游的决淤泛滥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即人类活动叠加于气候的变迁之上 ;在第二阶段 ,黄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延伸缓慢 ,主要原因应是气候的变化 ,所以黄河中游的生态建设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1.
李晓英 《地理学报》2014,69(4):575-575
正政治地理学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由于受国情体制的影响,中国的政治地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很好地展开。2013年12月,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填补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空白。全书共30多万字,分为范式的转换—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政区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术语;中国历史上两种基本政治地理格局;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的关系;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三循环;行政区划幅员的确定。行政区域划定的基本原则: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地理分布的变迁;行政区划变迁中的文化因素;行政区划的等第变化;军管型的特殊政区;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地域研究与开发>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苏黄河故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法,分析了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区土地开发整理后的粮食安全、水利安全、生境变化、人口密度的变化。结合该地区景观格局度量参数和景观阈值,定性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度量参数和阈值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Delphi经验统计判断法模型公式,对区内10个县的生态安全综合因素量化解析,从而为黄河故道及相似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整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李取生  邓伟  钱贞国 《地理科学》2000,20(4):362-367
本文运用环境变迁的理论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盐沼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本区沼泽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河道变迁、新构造运动、风力作用、古气候变化。沼泽残余盐碱化与晚更新世松辽大湖的消亡、河道变迁有关,现代盐碱化则主要是水利工程、植被破坏和气候变化引起的,而且呈迅速加剧的趋势。防治沼泽盐碱化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水稻和芦苇开发、大规律建立蓄洪区和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以关西大学教授河野通博为团长,国土问题研究会副理事长冈林一夫为副团长,国土问题研究会副理事长木村春彦为顾问的日本国土问题研究会访华团一行二十人,应中国科协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邀请.于1986年8月22日由北京抵达郑州作学术访问和考察,受到了河南省科协国际部、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欢迎与热情接待.代表团在豫期间,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刘祖望副教授,河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毛继周副研究员.地理学会会员黄委会水科所王涌泉副教授陪同参观了花园口.黄河游览区和黄河水利展览馆,向日本朋友介绍了黄河的开发历史和整治状况,以及治黄方案和解放以来的治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 000 a来的历史海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海岸线时空变迁背后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地区变化剧烈,最大淤涨速率和侵蚀速率分别达250、600 m/a,塑造其剧烈变化的动因是公元1128年的黄河夺淮与公元1855年的黄河北归;此外,近代废灶兴垦等人类活动也导致了辐射沙洲北部及南部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及其应用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地理视频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模型,尝试提出地理视频数据的实体-关系图,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地理视频应用开发.地理视频数据模型的核心要素是:对视频帧进行位置和语义描述,建立视频片段的轨迹图层和元数据,并在轨迹图层中扩充视频帧线性参照.通过空间参照、线性参照和语义参照将视频数据与地理数据集成,实现地理视频的查询、检索、播放和地图跟踪.以河南大学校园和开封市公路网络为例,采集地理视频数据,建立地理视频数据库,发布网络地图和视频服务,并分别采用最新的Adobe Flex框架、ArcGIS Server ADF和JavaScript Mashup方式,开发网络视频GIS应用系统.原型系统开发表明,地理视频数据模型适用于网络视频GIS开发,且在技术实现上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淮河下游是指洪泽湖以下的入江、入海水道。广义上还包括沂沭泗水系、里下河地区水系和中运河、里运河。历史时期黄河、运河、淮河交汇于此,水流状况复杂,水利工程众多,地形和水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迁。在过去的近千年中,淮河下游变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典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以前对淮河水系变迁、黄河南徙入淮和运河的变迁都有一定的研究,但相对于黄河的研究和运河的研究,对淮河的历史地理研究还是很薄弱的。笔者将淮河下游的变迁作为主题,将黄河南徙和大运河的变迁作为影响淮河变迁的因素来进行分析,探讨淮河下游水系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试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看黄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选取了人类历史时期的两个时间段(1949年以前和以后);在第一阶段,从农牧业界线的变迁,黄河下游的河湖变迁,黄河曲率的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和黄河在历史时期的决淤泛滥频率的对比与关系方面分析,得出黄河下游的决淤泛滥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即人类活动叠架于气候的变迁之上,在第二阶段,黄河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延伸缓慢,主要原因应是气候的变化,所以黄河中游的生态建设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证了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与作用,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与潜力作出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认为该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落实到多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上。文章对各类重,点生产基地的建设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