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甘南玛曲高海拔沙化草地实地铺设和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探索在高原极端环境下透风率20%—49%聚乳酸(PLA)网格沙障的使用寿命和防沙效果。结果表明,PLA网格沙障不仅耐辐射、耐老化,且防沙效果好,可成为严酷气候环境下替代草方格的一种新型沙障。  相似文献   

2.
库布齐沙漠HDPE网和植物纤维网沙障防沙试验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区建立HDPE网和植物纤维网工程沙障试验区,采用MetOne 014A/024A型8通道风速仪、8方位集沙仪、风蚀插钎,观测试验沙障影响下的风速、输沙量和地表侵蚀堆积,对比分析不同规格HDPE网、植物纤维网方格沙障和HDPE网前沿高立式阻沙沙障的防风固沙效应。结果表明:(1)一定孔隙度(50%)的方格沙障中心风速垂直变化幅度与变化规律,仅与沙障平面规格和高度(h)密切相关,与试验材料基本无关。相同平面规格的方格沙障,高度(h)大者降风效应显著;相同高度的方格沙障,小规格降风效应较为显著;(2)试验沙障及其防沙体系对风沙流输沙产生明显影响,相近地貌部位,5.0m×5.0m(h=100cm)植物纤维网方格中心输沙量远小于1.0m×1.0m(h=20cm)HDPE网方格和流动沙丘区,大规格高立式沙障固沙效应优于小规格低立式沙障;(3)试验沙障的地表侵蚀堆积状态仅与沙障规格有关,沙障材料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1959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史称“第二次全国治沙工作会议”,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视和期待。随后的几年间,中国科学院治理沙漠科学考察队和相关省(区)防沙治沙部门,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试验、研究和实践工作。本文围绕着定位和半定位的综合治理沙漠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固沙植物种的选择、引种及合理配置、机械固沙、流动沙丘的水分状况与固沙造林、主要沙生植物的蒸腾强度、流沙自然固定的土壤形成过程、沙丘土壤微生物等进展和影响;围绕着防沙治沙中的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讨论了沙漠的成因、沙丘移动规律和防风固沙关系、飞机播种的评估、沙区植被类型和演变规律以及沙生植物特性、沙区草地的合理利用、戈壁的分类及改造利用、水利资源及其利用等进展和作用;扼要阐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间的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形成了开拓奉献的精神和有效实用的方法,以防沙治沙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水平,奠定了中国沙漠科学的初创和开拓的基础和条件,使之顺利进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HDPE功能性固沙障防风效应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屈建军  喻文波  秦晓波 《中国沙漠》2014,34(5):1185-1193
根据仿生学原理,按照普遍使用并取得显著防护效益的草方格上疏下密式孔隙结构,采用抗紫外线性能强、耐极端气温和抗老化性强的HDPE材料制作出相似孔隙结构的功能性固沙障。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比分析HDPE均一型与功能性固沙障的防风效应。结果表明:(1)均一型和功能性固沙障的有效防护距离随着风速的增大呈现指数衰减。(2)在低风速(<14 m·s-1)条件下,均一型固沙障的总有效防护距离比功能性固沙障大;而在高风速(>14 m·s-1)条件下,均一型固沙障的总有效防护距离比功能性固沙障小。无论风速大小,功能性固沙障网间的有效防护距离都远大于均一型。(3)均一型和功能性防沙网均可用于替代传统的防沙材料,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功能性防沙网适宜作较矮的半隐蔽式格状沙障,而均一型防沙网更适宜作高立式阻沙沙障。  相似文献   

5.
金炯 《中国沙漠》2012,32(5):1184+1507
<正>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相似文献   

6.
金炯 《中国沙漠》2010,30(5):0-0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沙漠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和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临泽内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机械防沙体系效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28  
野外实测和室内风洞实验的数据分析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高立式沙障和半隐蔽式沙障发挥了较大的防沙效益,平沙地上高立式沙障的防护距离在18H左右。3种高立式沙障防沙效益各不相同,以芦苇栅栏最佳,抗紫外线尼龙网栏次之,白尼龙网栏最差。随设置路段、地貌部位、风沙活动强度不同,各种高立式沙障使用年限有差异。沙漠腹地半隐蔽式沙障的掩埋速度为2.0~14.4m·a-1左右,并随时间推移有一个加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成立30周年暨纪念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学术讨论会"于2010年7月30~3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沙漠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和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以及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9.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中段两侧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王健  桑长青  何清 《中国沙漠》2003,23(5):577-580
塔里木沙漠公路位于塔里木盆地,纵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集沙漠特征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流沙较为严重,造成了工程施工的难度,通过对沙漠公路塔中段两侧不同下垫面进行小气候分析,比较其差异来说明自然沙面、草方格、低矮防护林带、沙石路面等的不同防沙能力。从几种防沙效果来看,沙石路面短期内有一定的压沙作用,但长期效果不好;草方格短期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防沙效果逐渐减弱;防护林带体系随着林带的逐渐长成,效果将会越来越好,属于生态型防沙,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治沙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甘肃省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较大且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1428.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81%,风沙线长达1600km,并仍以543hm2·a-1的速度扩展。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给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严重的破坏或威胁。40多年来,经几代人的长期不懈努力,甘肃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于1991年被我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先进省"称号。从资源环境考察、治沙技术措施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治沙技术推广、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对甘肃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与思考,提出了甘肃今后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塔克拉玛干沙漠砂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克拉玛干腹地沙漠砂具有特殊的岩土工程性质。在对沙漠砂室内大中型槽原位模拟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指标和沙漠砂密实度、抗剪强度间的经验关系,并且将部分经验公式表格化。研究结果表明: 已有用标准贯入指标N值估计砂土密实度的标准用于评价沙漠砂时会得出较保守的估计;另外沙漠砂内摩擦角与相对密实度和含水量的关系密切,内摩擦角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加而增大,非饱和砂内摩擦角随相对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先以机械沙障固沙、再进行生物固沙,是常见的治沙模式。近年来传统材料沙障与新型材料沙障的固沙效果差异一直引人关注。用中子水分仪分别测定流沙、高密度聚乙烯(HDPE)蜂巢式沙障和半隐蔽草方格沙障内的土壤含水量,通过对比流沙和两种机械沙障铺设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关系以及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下的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评价其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两种机械沙障对土壤水分都有较好的蓄积效果,且HDPE蜂巢式沙障蓄水量高于草方格沙障(P < 0.001);(2)在较长的干旱时间里,草方格沙障的土壤蓄水量变化比新型HDPE蜂巢式沙障滞后;(3) HDPE蜂巢式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都有较好的保水效果,但HDPE蜂巢式沙障因高度持久的优势,保水效果更高;(4) 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草方格沙障土壤含水量且固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从铺设中期开始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7%的情况连续出现,有时部分土层会出现土壤含水量在8%以上的情况;(5) HDPE蜂巢式沙障对植物个体生长的间接作用比草方格沙障大。  相似文献   

13.
HDPE蜂巢式固沙障研制与防沙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采用先进的HDPE新材料制成蜂巢式固沙障来替代传统的草方格。研究发现:HDPE蜂巢式固沙障可以增大下垫面的粗糙度,明显降低了地表底层风速,进而减弱输沙强度,使流沙表面得以稳定。在格状沙障内,由于气流的涡旋作用,使原始沙面充分蚀积,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形成稳定的凹曲面。下凹的深度(h)与凹面玄长(S)的比值为13.6/100~13.2/100,这种下凹的深度(h)与凹面玄长(S)的比值与传统有效的草方格(草方格为13.3/100)防沙效应相当,其二者流场特性也相同。这种稳定的凹曲面,对不饱和风沙流具一种升力效应,形成沙物质的非堆积搬运条件,这是格状沙障作用的关键。实验表明,选用孔隙度为40%、高20 cm的HDPE固沙障防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沙障对流沙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沙障是风沙防治的重要工程措施。以设置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和吊坡梁不同年份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沙障和麦草沙障为研究对象,分析沙障对植被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0年布设的HDPE沙障中植被的物种数大于同期草方格沙障中的物种数;两种沙障内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且随沙障布设时间增加而增高,同期布设的HDPE沙障比草方格沙障的多样性指数高。沙障使土壤pH值总体呈降低的趋势,草方格沙障内的土壤pH值低于HDPE沙障内的土壤pH值;沙障内表层土壤(0~5 cm)的全氮、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含量高于裸沙表层,呈增加的趋势,两种沙障间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该地区草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沙漠化趋势。为控制沙化草地的进一步蔓延,我们在通天河七渡口进行了风沙环境观测,并开展了机械和植物固沙试验。结果表明:通天河七渡口年平均风速为1.95 m·s-1,最大风速20.63 m·s-1,主起沙风向为偏西风(包括W、WSW、WNW),次起沙风向为东北风(包括NNE、NE),年输沙势为93.06 VU,年合成输沙方向为107.54°,年总输沙量为3 007.30 g·cm-1。经过两年的机械和植物固沙试验,沙障内形成了稳定的蚀积凹曲面,使沙层表面得到固定,有效控制了沙丘移动。随着沙障内人工植被的逐渐生长,试验区内地表微环境逐渐得到改善:(1)土壤颗粒变细,沙样粒径组分中粉沙和黏土增多,沙障内未种草地和沙障内人工种草地粉沙和黏土含量分别是流沙地的6.4倍和9.1倍;(2)表土有机质增多,流沙地、沙障内未种草地、沙障内人工种草地表土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91、1.48、2.02 g·kg-1;(3)沙层表面形成土壤结皮,土壤硬度增强,流沙地、沙障内未种草地、沙障内人工种草地土壤硬度分别为0.52、1.25、2.12 k Pa。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大塔-何家塔铁路风沙路基综合防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文文 《中国沙漠》2019,39(4):129-138
内蒙古大塔-何家塔铁路全线风沙路基长61.5 km,占正线长度的48.7%,风沙危害已严重威胁到线路的正常运营,并制约了区域矿产资源的外运。通过对当地气候条件、植被类型、沙丘分布等因素的调查,确定了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选用沙柳、柠条、杨柴、胡杨多种植物,采取高立式沙障、HDPE网方格、沙柳活沙障树枝方格、水冲沙柳种植和灌木植物防护带多措施并举,在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区段,依据风沙路基的不同危害程度,采用不同层次的风沙防护措施,构建了具有严密性、整体性的防沙体系。实践证明,活沙障与植物防护林带等措施形成了完整的绿色防护体系,阻沙、固沙作用显著,大大降低了风沙上道等危害铁路的可能性,保障了铁路的安全运营,为同类地区沙漠铁路的风沙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粘土沙障及麦草沙障合理间距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确定机械沙障障间距的基本原理是障间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障间凹曲面面积与障间距及沙面坡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运用这种回归关系就可以建立障间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的等式方程。在民勤沙区取样分别建立粘土沙障和麦草沙障的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的等式方程,计算出沙面坡度0°~8°和0°~10°的粘土沙障和麦草沙障间距分别是253.1~185.9 cm和261.4~155.0 cm;粘土沙障高度应为适宜高度范围内的最小值;粘土沙障在障高为15 cm、沙面坡度>8°时障间没有风蚀。麦草沙障在坡度>10°时障间没有风蚀;15 cm高的粘土沙障和固沙有效高度13 cm的麦草沙障的最小间距分别是185.9 cm和155.0 cm;若需要在固定就地沙面的基础上接纳外来流沙或者需要风蚀部分就地沙粒时,可将接纳沙量或风蚀沙量的平均厚度作为参数之一计算障间距;按照风蚀沙量≤积沙量的障间距设置的沙障,其方格形式只适合在害风方向多变的地段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