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正>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是张掖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发力重点,充分彰显"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博物馆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馆内布展坚持以自然、湿地、生态为主线,以"戈壁水乡、生态未来、古城文明"为主题,以"塞上江南·印象张掖""地貌大观·多彩张掖""丝路重镇·人文张掖""湿地之城·生态张掖""城市未来·大美张掖""湿地·生命的摇篮"为展示脉络,  相似文献   

3.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3):73-F0003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入口长廊,便是一片小巧精致的微型人工湿地,这时节,荷花荷叶伸展得到处都是。8月2日——10月25日,"清幽湿地·圣洁仙子"——中国荷文化展即将在这里开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湿地类博物馆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流程将有助于湿地类博物馆健康发展。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湿地类博物馆建设的前期规划、展览内容文本设计、建筑设计与施工、展览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等一般流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的不同流程,根据布展面积和布展经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博物馆建馆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浙江省林业厅、西溪湿地管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湿地博物馆承办,浙江省旅游协会协办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在浙江杭州中国湿地博物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博物馆知名度逐渐提升,客流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开馆之初,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完全靠借展,发展至今已摸索出自办展览的经验,依靠自身的力量"量身打造"展览主题,从如数家珍的西溪民俗展、源远流长的中国荷文化、到书画家的"西溪"水墨作品;从儿童湿地绘画大赛、小学生的"稻草人"、到大学生的环保包装,不断推陈出新,多角度展示湿地文化,赋予博物馆新的生命力。为吸引观众,中国湿地博物馆不仅在展览的大众体验上用足心思,还开发和创新各种科普活动,让观众始终保持亲近感  相似文献   

7.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万余m~2,200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开馆7年来,中国湿地博物馆坚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以湿地保护利用为担当。正如它高达30 m的"湿地新芽"观光塔,占据着全国湿地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9.
湿地定义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还没有统一湿地定义研究现状,从逻辑学、系统论和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原理出发,对湿地定义的内涵与外延、湿地定义多样性的原因、"公约定义"与"学科定义"的关系、湿地边界界定的指标及阈值确定等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较透彻的理论分析.认为:湿地"学科定义"与"公约定义"之间不存在广义与狭义的关系,"公约定义"也不是湿地的管理定义;湿地定义多样性原因主要表现为将湿地定义为区域的类型、相同的内涵用不同语词表达以及把湿地边界标准纳入湿地定义之中等;将"学科定义"的湿地和与其邻近陆地和水体当作一个执行一定功能的整体,从自然区划角度看应命名为"湿地区",分布于"湿地区"中的植被和土壤并不都是湿地土壤和植被;利用具有随机性指标作为边界指标时,应以多年平均值作为边界标准,利用具有相对不变性土壤指标确定湿地边界,应将边界界定在急变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湿地生态健康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广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中75处重点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广西重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方法和评价等级。结果表明: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好"的湿地占37.3%,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中"的湿地占57.4%,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差"的占5.3%。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一般,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应受到保护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湿地齐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2013年的最后一项专题展览,此次展览以"湿地、生命、人"为主题,"低碳、环保"为设计理念。同时,设计材料以"瓦楞纸"为主,巧妙运用几何体的元素组合拼装,充分体现出"易拼易装、循环利用"的展示手法。展览将展出包括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宁夏沙湖风景旅游区等2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展出区域包括博物馆的中庭、回旋长廊和三楼专题展厅。  相似文献   

12.
根据湿地恢复学理论,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西北干旱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恢复模式,阐明在西北干旱区发展湿地公园,应以"生态节水"为主,推广低碳运营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约》首次提出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概念,促使社会重视湿地价值,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已认定了2 00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梳理了《湿地公约》官网提供的国际重要湿地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湿地管理情况等资料,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的信息公开现状。结果显示:(1)由于国情差异,各国国际重要湿地认定和信息更新情况不尽相同,中国、刚果、巴西和法国的认定工作稳步进行,加拿大、俄罗斯近10年内没有新增国际重要湿地。澳大利亚、中国和法国的国际重要湿地信息更新较及时;(2)最近认定或近期进行信息更新的大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提供了边界矢量图,但是边界矢量图求算面积与登记面积存在一定误差;(3)国际重要湿地命名方式多样,以湿地自然环境和公园、保护区名称命名居多。以上结果有助于了解各国国际重要湿地信息公开现状,为我国履约和建立湿地名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湾地区《湿地保育法》确立了地区湿地保护的法治基础。其立法的直接动因源于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之后经历多版本草案讨论,最终于2013年颁布实施。该法以"湿地合理利用"为基本原则,确立了一系列湿地保育制度,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为台湾地区湿地保护提供了法规框架。我国大陆地区应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适时推进湿地保护专门立法,遵循"湿地合理利用"原则构建湿地保护的基本制度和管理体系,以推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湿地定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湿地定义的概述,分析了各种湿地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从湿地的发生学因素与诊断特征、"正常情况"与"非正常情况"、湿地定义的多样性、定义问题与边界问题的关系等方面,对湿地定义研究中的共识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和湿地植被不是所有湿地个体共同的诊断特征,只有湿地水文特征是区分湿地与非湿地的本质特征;对湿地水文阈值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湿地的客观外延是"正常情况下"的湿地外延与"非正常情况下"湿地特殊外延之和,目前所有湿地定义的外延与湿地的客观外延都不是全同关系,因而所有的湿地定义都是存在问题的;湿地定义研究中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理论基础薄弱。基于逻辑学关于概念的外延确定与内涵确定的理论和方法,认为只有在构建湿地外延确定与内涵确定的理论、方法和科学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定义湿地;在明确湿地客观外延的基础上,将湿地内涵的概括具体化为对"要素—指标—阈值"的逐级概括,从而指出湿地定义研究的主体内容和方向。随着对湿地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研究的深入,湿地边界阈值会越来越明确,统一的、科学的湿地定义必将出现。  相似文献   

16.
湿地城市作为一种新理念,是《湿地公约》为提高缔约方政府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湿地保护策略。以海口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例,从湿地资源、工作经验等方面深入分析,总结出"海口经验";并从强化湿地保护管理与智能化水平、加强科研监测与技术研发、加大对外宣传交流、创新湿地资源利用模式等角度提出建议和思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可将"海口模式"推向全国,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对推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强化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草木有心——诗经湿地植物文化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专题展览。展览从《诗经》中的湿地植物入手,将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知识相融合,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展览模式,通过馆藏文物、动植物标本、图版手绘等实物展品,融合视觉、触觉、听觉效果,向观众深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风采。文章尝试从选题定位、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配套设计4个方面梳理总结该展览在策划、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以期为中小型博物馆专题展览相关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俊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3(1):F0002-F0002,1
<正>2007年2月2日,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公约秘书处在北京共同举行了第11个"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2007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支撑着渔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湖南省湿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湖南省湿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包括①实施"一核(洞庭湖湿地保护核心区)、一圈(环洞庭湖湿地保护缓冲圈)、四片(泛湘资沅澧流域湿地保护片)、两廊(湖南候鸟迁徙东西走廊)"的湿地保护空间格局;②填补湿地保护空缺,建立相对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③实施以关键、重要物种保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修复为主的生态恢复和修复工程项目;④加强"四水"调控,积极做好后三峡时代湖南省湿地保护的应对工作;⑤完善湿地保护机制,营造湿地保护的良好软环境;⑥加强动态监测评估,实施湿地保护的动态管理;⑦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支撑,提高湿地保护科技水平;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林业局网站和谷歌地球网站等,获取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等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等维度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分布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东部季风区,尤其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周边分布;从中国特殊的三大经济带发展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按中、西、东顺序依次减少,呈"山"字型地域分布结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位于城市而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2在空间结构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在全国及各省市区域内都呈凝聚型分布,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湘鄂交界处、山东中部和黑龙江、吉林交界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