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冶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月大冶湖水体总氮、总磷和氨氮含量及高锰酸盐指数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ArcGIS10.1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各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大冶湖水质总体属于V类水质,大冶湖外围水体水质比湖心水质差,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超标程度严重,它们是影响大冶湖水质的主要因素;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逐年增加,大冶湖水质进一步恶化。大冶湖外围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较高,东西两侧湖区水体中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内蒙古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1年至2021年每年的2月10日、5月10日、8月10日和10月5日,对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冗余分析法,确定影响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至2021年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整体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为0.14~5.81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0.15~0.80 mg/L,高锰酸盐指数为6.56~39.52 mg/L,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63~7.66 mg/L;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为重度富营养,夏季和秋季水体为中度富营养,春季水体为轻度富营养;气温和湖泊水量是影响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湖泊水质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松嫩平原湖泊为研究对象,2008年6~8月对27个湖泊水体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松嫩平原湖泊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普遍较高。湖泊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湖泊中只有牛心套宝泡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其营养状态指数为53.69,目前其他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均高于54,都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不同时期月亮泡、查干湖水质指标的对比显示,这两个湖泊水体的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都有所上升,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4.
扎龙湿地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赵旭 《湿地科学》2005,3(4):286-291
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较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达100%。水质与水生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水环境处于中、重度污染程度;其污染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扎龙湿地补给水量不足,年缺水约3亿m3,是扎龙湿地生存和发展的最突出隐患。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建立湿地水文监测系统等5条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太湖河道水质分析与入湖污染物负荷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环太湖河道的河口 (临太湖 )点位为对象 ,通过非参数检验探讨太湖地区河道水质时空差异。对无锡地区进行入湖河道污染负荷量研究 ,确认污染现状与总量控制目标间存在差距。研究还表明 ,总磷污染最为严重 ,对太湖 (太湖的西 -西北 -北部分 )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入湖河道有直湖港、太鬲运河、漕桥河、太鬲南运河和大浦港。  相似文献   

6.
环太湖河道水质分析与入湖污染物负荷量估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环太湖河道的河口(临太湖)点位为对象,通过非参数检验探讨太湖地区河道水质时空差异。对无锡地区进行入湖河道污染负荷量研究,确认污染现状与总量控制目标间存在差距。研究还表明,总磷污染最为严重,对太湖(太湖的西-西北-北部分)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入湖河道有直湖港、太鬲运河、漕桥河、太鬲南运河和大浦港。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流域的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九龙江流域主要的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和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的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和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也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现雁石桥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上坂、西陂和江东桥断面水质指标多为Ⅱ、Ⅲ类水,水质较好,其中上坂断面水质又稍差于西陂和江东桥.营养程度评价发现江东桥和西陂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阶段,但是有向轻度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九龙江水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熵值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陕西澽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澽水水质呈区域性波动变化,薛峰水库至板桥镇段水质状况最佳,基本未受到污染,其次为板桥镇至土门口段,河流中度污染,水质最差的河段为澽水湿地公园至澽水入黄河交汇处,河流污染严重;②澽水河主要污染为总氮、总磷的超标,河流富营养化,造成的原因为河流附近农田化肥的流入;③针对澽水河污染状况,应建立隔离带,将农田与河流隔离,避免化肥流入,生活污水、建设工程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的进一步加深,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已污染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汉石桥湿地南部核心区的富营养化现状和成因,于2019年3—9月对该区域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叶绿素a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分析。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南部核心区富营养化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叶绿素a与各项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南部核心区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叶绿素a与透明度、pH值、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与光照强度、水温、化学需氧量、总氮等呈显著正相关,总氮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光照强度、水温、叶绿素a,其次为总氮与总磷。提出再生水利用、水动力条件改善、水生生物调控等防治对策,为汉石桥湿地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深圳石岩水库污染状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石岩水库各来水支流和坝前共计8个样点3种不同深度的水样,由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检测,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除COD)和补充项目,共计28项.水质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结果表明:根据单项标准指数法,全部采样点均检出超标污染物,共有12种污染物项目超标,其中总氮超标最严重;污染最严重的前3个样点分别是石岩河和深坑坜支流、麻布支流和石岩湖温泉度假村;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法,水库的整体水质为中营养水平,个别样点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磷是该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一些污染物有逐步沉积的现象,其含量随深度逐渐增加,如不加以控制,长期积累也会导致下层首先超标而影响水质.文中提出了对石岩水库污染水质的治理技术方法,并针对各个支流水质的污染特点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方凤满  金高洁  高超 《地理科学》2010,30(5):760-765
以巢湖湖体为研究区,收集2000~2007年湖体12个监测点月水质监测数据以及相应时段气温、日照时间等气象数据。通过突变判别,选择总磷作为状态变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温度、氮磷比和pH、氮磷比和日照时间等为控制变量,构建三对不同控制变量的蓝藻爆发尖点突变模型,经验证3个模型的交叉集方程B=8P3+27Q2均可作为蓝藻是否爆发的判别方程。当B值处于临界值0附近或<0,水生生态系统处于突变状态,需做好蓝藻爆发应急处置预案。模型检验与实际监测数据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曦  王丽  周平  孙庆业 《湿地科学》2012,10(1):46-57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查干湖湿地水环境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湖湿地是吉林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分析其水环境演变特征,可为保障其水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2~2011年的水位资料和1985~2011年的水质资料分析其水环境演变特征,采用卡尔森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查干湖湿地进行综合营养状态和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引松工程通水后湿地水位得以恢复并稳定在129.8~130.3 m;20世纪80年代末湿地水环境大幅改善,水体盐碱化、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得以缓解,但2006年以来水质碱化和有机污染加剧,水质由Ⅲ类演变为IV类。现阶段农田退水缓解了主湖区的碱化且暂未加剧其水体富营养化。查干湖水受流域陆源排放、湖泊内源释放及水文情势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呈以磷素为限制的中营养状态,应控制区域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的污染以保护其水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地表水源氮、磷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磷物质的输入是造成地表水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氮、磷污染分布特征对于了解其来源及其流失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石家庄市地表水源现状及环境背景水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岗南水库氮、磷污染丰水期比枯水期重;氮、磷元素形态及其流失形式均表现为非点源污染特征;汛期洪水输入是岗南水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武  赵新娜  谢更新 《地理研究》2013,32(11):2021-2030
三峡工程的运行给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了水质污染指标,采用基于超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洞庭湖水质进行了评价,并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变化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典型断面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各典型断面多年综合污染指数高于三峡工程建设前,表现为2003 年前水质多以Ⅲ类为主,2003 年后以Ⅳ类为主;ArcGIS 支持下的洞庭湖水环境质量时空分析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环境污染格局发生变化,表现为局部污染区域发生转移,东洞庭湖及洞庭湖出口污染最重。  相似文献   

16.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比较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在分析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2008 年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190 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对单因子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物元可拓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等7 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指标权重的选择对评价结果影响有限, 73.7%的断面评价等级没有因权重发生变化, 但物元可拓法对权重变化较为敏感。②当评价指标污染程度相当时, 平均污染指数法较为适合;当某指标污染程度较为突出时, 内梅罗指数更为恰当。但两者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关系数达0.94, 且水质越差, 结果越接近。③分级评分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仅有10%左右的断面评价等级一致, 且水质越差, 各种方法所得的评价等级差别越大。④各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评价等级相关系数在0.7 左右。综合各种评价方法理论上的优缺点并结合环境管理需求, 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两种优选方法,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丰江水库上游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丰江水库流域是广东省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东江下游和香港地区的用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对水质和水量造成潜在威胁。通过2007、2008年对新丰江水库上游流域采样分析氮磷质量分数,发现总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48%和12%。与总磷相比,新丰江水库上游总氮的污染要更加严重,丰水期超标点明显少于枯水期,而枯水期氮-磷正相关关系较好(P<0.000 1,R2=0.868 3),污染物可能为同一污染源或同期释放。空间上超标点多位于新丰、连平县城和大型城镇居民点如马头、忠信、灯塔镇附近,河流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等人为点源污染。尽管目前新丰江水库库区的水质情况总体较好,但上游水质也存在恶化风险,可能导致水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需要对新丰江水库上游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控制内、外源性氮磷措施,以减少饮用水源安全风险和保证新丰江水库水质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汤洁  张爱丽  李昭阳  杨巍  李娜  张楠 《湿地科学》2012,10(3):306-311
运用ArcGIS软件解译大伙房水库汇水区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区划图确定汇水区3条主要河流两岸1 000m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评估范围,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农村生活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为8 420.28t/a,其中,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占总量的99.40%.农村生活污染对流域水质的贡献率为27.84%,所排放的污染物对河流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氨氮(34.95%)、总磷(27.81%)、化学需氧量(25.53%)和总氮(23.08%),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大伙房水库汇水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  相似文献   

19.
沩水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焦胜  杨娜  彭楷  郭谌达  李振民  周怀宇 《地理研究》2014,33(12):2263-2274
以红壤丘陵区沩水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林地面积百分比与电导率(COND)、综合污染指数(Pr)相关性指数分别达-1.000、-0.997,呈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百分比与COND、总磷(TP)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a)与COND、Pr呈显著正相关。② 斑块数量(NP)、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COND、Pr相关性指数均在0.997以上,呈显著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与COND、Pr及最大斑块指数(LPI)与TP呈显著负相关。③ 从时间上看,所选用的大部分土地景观格局指标与pH值、溶解氧(DO)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相关性状态相反,且枯水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较丰水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