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快速预热技术利用短时间的注入高压蒸汽在生产井和注入井之间形成一个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扩容蒸汽腔,其几何形态与扩展规律可由微地震技术进行监测和描述。笔者选取风城重油油田的一组SAGD快速预热注入与生产井组进行井下微地震监测,采用三维弹性波逆时干涉震源定位算法获取弱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定量计算高温蒸汽注入期间形成蒸汽腔体的长度、宽度、高度、方位和扩容体积,对蒸汽腔体几何形态和震级能量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蒸汽腔前缘在深度上针对非均质性夹层的延伸趋势与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已经联通,且扩容区域已部分延伸至油层底界面。此外,注入井上方储层产生了较多的微地震事件,表明本次施工已击破注入井上方的非均质物性夹层,完成了注入井上方储层改造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阿尔伯达东北的冷湖油砂沉积带地区,英国加拿大石油资源有限公司实施了用单井蒸汽吞吐改善火烧地层动态,保护生产井免受燃烧前缘或氧气估破伤害的方案。其效果是多方面的。本论文描述了采用注蒸汽的开发效果和典型实例,得出了如何蒸汽吞吐最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某超稠油油藏为基础,应用二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比实验,研究了溶剂辅助SAGD技术对SAGD蒸汽腔发育特征、原油产量以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剂辅助SAGD中,溶剂以液相和气相共同存于油藏中,溶剂浓度越高,气相组分含量越高;溶剂中的气相组分在油藏中可以减少蒸汽在上覆岩层的热损失,提高蒸汽腔垂向扩展均匀性;合理溶剂浓度下,溶剂辅助SAGD可以显著提高峰值产量;低浓度溶剂辅助SAGD的单位原油产量的能耗明显低于纯蒸汽SAG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溶剂辅助SAGD对于开采超稠油油藏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描述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过程中注采井间夹层对双水平井泄油通道与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新疆油田A区块,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表征SAGD注采井间夹层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采井间存在不同大小、间距及物性夹层情况下的SAGD蒸汽腔发育形态与开发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稠油油藏夹层非均质影响SAGD开发的临界特征参数。矿场实际的非均质SAGD井组夹层展布特征、蒸汽腔发育特征及生产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得到的结论与矿场实践一致,因此可用于指导并实现经济、高效的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开发。  相似文献   

5.
根据示踪剂的理论性质、室内试验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确定了以甲醛作为单2块蒸汽驱动态监测示踪剂。经过现场实施、在各采油井上监测到了不同的示踪剂产出量和持续时间,明确了蒸汽的主要驱替方向,对蒸汽推进速度和各向的驱替量也有了定量的认识:蒸汽推进速度为10m/d,而80%-90%的蒸汽向蒸汽突破井和受效井驱替。从而加深和完善了动态研究认识。甲醛作为蒸汽驱动示踪剂在单2块试验取具成功,且具有代表性,可以在蒸汽  相似文献   

6.
针对叙利亚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前期蒸汽吞吐中存在的注汽压力高、注汽效果差、原油黏度高、开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石油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聚氧乙烯醚、希夫碱为原料复配了一种热采辅助驱油剂XLYO-1。室内测试结果表明,该驱油剂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驱油剂,在经过300℃高温处理之后,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在驱油剂质量分数较低情况下对叙利亚高含硫原油降黏率在90%以上,并体现出良好的润湿反转性能,将亲油储层转变为亲水储层。在室内蒸汽驱替实验中,该驱油剂降低了注汽压力,延缓了蒸汽突破时间,最终提高了驱替效率。  相似文献   

7.
过热蒸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稠油油藏的一种有效技术。由于过热蒸汽与普通湿蒸汽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普通湿蒸汽而建立的稠油蒸汽吞吐储层筛选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过热蒸汽吞吐。针对这一问题,以哈萨克斯坦K油藏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经济收支平衡原理,建立了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的经济极限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以单井极限收益为依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的地质及流体参数经济界限值,最终得到了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的储层筛选标准。该储层筛选标准的建立为稠油油藏实施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采油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岚 《世界地质》2002,21(2):139-141
微生物采油经过70多年发展,已成为继热驱,化学驱,气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提高采收集方式有地面法和地下法两种,特点是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其采油机理为:一是改变原油组成,二是改善驱油环境,最终使原油流向井底,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间歇蒸汽驱是注汽井周期性地向油层中注入蒸汽的一种非常规蒸汽驱方式,在油层中造成不稳定的脉冲压力状态,使之经历地层升压和降压两个过程,从而促进毛管渗吸驱油作用,扩大注入蒸汽的波及效率,达到降低含水、提高油层采收率之目的。同时,间歇蒸汽驱可大幅度提高蒸汽驱采注比,实现蒸汽驱过程中降压开采机理:蒸汽比容增大,增加了蒸汽波及体积,使蒸汽干度、热利用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间歇蒸汽驱还可以减缓和抑制汽窜,改善稠油蒸汽驱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阐述了西藏羊八井高温湿蒸汽热田钻井与成井工艺中的主要特点。羊八井热田是我国第一个勘探、开发并发电利用的地热田。热田热储深度从三十米左右至千余米,目前发现的温度为150℃-170℃,单井水汽流量由日产  相似文献   

11.
地热能作为一种蕴藏量大而污染少的新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地热利用的主要方面,是直接利用地下喷出的高温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这种蒸汽,温度可为100—300℃,单井发电量可达数百至二十余万千瓦。  相似文献   

12.
大庆萨南油田南二区西部聚驱初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萨南油田南二区西部聚驱初期见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讨论了南二区西部聚驱区块的主要见效特点,并从油层沉积构造、调整措施等方面入手,对影响聚驱开发效果的因素以及改善聚驱开发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论证,从而寻找适合油层发育相对较差、断层构造发育的油田提高聚驱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这对指导萨南油田的大规模聚驱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找金矿国内外已提出了很多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应用重力勘探资料进行金矿远景预测亦将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众所周知,地壳的厚度和密度是不均匀的,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的活动也使地壳内部密度发生改变;各类内生金属矿床毫无例外地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三因素控制的规律,给重力勘探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并且使其在反映深部构造上优于其它地质、物化探方法。 早在五十年代末,苏联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开展的“构造成矿区与重力异常的关系”研究中就发现,金的成矿区与强烈的正布格异常相对应,且与较薄的地壳有关。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开发实践表明,稠油油藏内部发育的夹层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效果。实际SAGD开发应当充分考虑夹层对SAGD生产效果的影响,寻找突破夹层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SAGD产量。以国内某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夹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利用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不同参数(岩石力学参数、物性参数、操作参数)对岩石变形量、SAGD产量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夹层的渗透率和SAGD注汽压力是影响SAGD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针对夹层特征,结合实际操作可行性,提出了提高注汽压力和直井辅助两种突破夹层技术对策,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界限及突破效果,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经济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郑贺梅  刘鹏程  郑舰 《现代地质》2015,29(6):1467-1474
以胜利油田A区块特超稠油油藏为目标区块,自主研发了高温高压二维比例物理模型,研究了不同开发阶段水平井蒸汽驱油机理,开展了油藏压力、井底干 度、注汽强度对水平井蒸汽驱的效果影响的研究。物模实验结果显示,蒸汽驱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存水回采期、汽驱受效期、蒸汽突破期。存水回采期蒸汽腔向水平方向扩展,以水平驱替方式为主 ;汽驱受效期蒸汽腔向垂向和水平方向扩展,以水平驱替方式为主,纵向泄油为辅;后期蒸汽突破,蒸汽腔继续向上方扩展,以纵向泄油为主,实现油层整体动用。5 MPa时转蒸汽驱的采出程度高于7 MPa时转蒸汽驱的采出程度;蒸汽驱的井底蒸汽干度应不低于0.4,蒸汽干度越高,水平井蒸汽驱的开发效果越好;注汽强度为1.9 t/(d·ha·m)时温度场最为发育。同时,在高压下提高干度可实现水 平井蒸汽驱的有效开发。以上的实验结果较好地指导了胜利油田A区块特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该研究对于类似稠油和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浅层及中深层稠油油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稠油油藏的蒸汽驱开发规律和蒸汽驱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了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的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浅层稠油油藏与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开发规律基本一致。驱替阶段生产效果好、产量高且稳定、油汽比高、含水率低;蒸汽突破后的开发阶段也是蒸汽驱开发的重要阶段,但是该阶段油汽比明显低于驱替阶段,表明该阶段蒸汽热效率明显降低。不同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类似,均表现出明显的垂向动用差异特征,即油层上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油层下部动用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下部油层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从下到上逐层上返开发和多介质辅助是提高蒸汽驱中后期采收率的有效方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倾斜层状砂岩油藏具有倾角大、纵向非均质性强、厚度大等特点,而准确预测层状油藏的水驱效率可以为合理开发油田提供重要的依据。目前所研究的层状模型忽略了油藏倾角和重力的影响,为此针对层状油藏倾角大、受重力因素影响等情况,同时考虑油藏倾角、层内窜流及重力分异驱替条件,引入拟相对渗透率曲线,将物性按厚度进行加权平均,结合水驱油理论,建立了倾斜层状砂岩油藏水驱效率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新模型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数据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新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油藏倾角增大时,重力作用使得水沿油藏下部渗透率较小的油层流动,延缓了上部渗透率较大油层的见水时间,从而增大了驱替效率;流度比和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小,驱替效率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施工实践的结果,综合分析对比了清水钻进与泥浆钻进的管井取水效果,指出清水钻进成井工艺是在现有机具设备条件下提高管井单井取水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在安徽江淮相对贫水地区,采用清水钻进工艺成井的地质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面临入井渗流阻力大、产量水平低、吞吐递减率高、采收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了电加热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方法.首先根据水平井蒸汽吞吐过程中的电加热与蒸汽复合传热特征,建立了电加热辅助蒸汽吞吐三个阶段的(注汽阶段、焖井阶段、生产阶段)储层升温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电加热辅助蒸汽吞吐和常规水平井吞吐...  相似文献   

20.
叶青  王瑞杰 《中国煤田地质》1997,9(A00):64-66,70
煤矿水的防治,一直是矿区生产中遇到的一大难题。随着重力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及方法本身的特点,在解决这类地质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地质效果和应用前景,本文以重力勘探的原理出发,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并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