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第一篇文章评述了近年来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模糊烈度、烈度评定、各有关参数间的模糊关系、震害预测、实用工程参数的确定,以及震后破坏程度的估价等。文章最后指出,模糊集合理论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们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报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灾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冯德益  林命周 《地震学报》1992,14(3):257-264
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突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2)地震模糊聚类预测中指标优劣的灰色建模判断.仍以 GM(1,1)灰色建模为基础,在模糊聚类分析之前作指标择优处理,减少了指标选择的盲目性.以1975年以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资料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比较清晰,比一般模糊聚类结果有所改进:(3)关联度和模糊聚类在地震预报中的联合应用.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和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当中,以华北地区每年地震强度预测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预报所依据的不少信息和指标都带有灰色模糊的性质,因而,综合使用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可望取得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模糊数学描述的对象及其基本思想当今科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突出的矛盾:各门学科都迫切要求数学化、定理化;另一方面,科学的深化带来了研究对象的复杂化,故很难做到数学化、定理化。首先提出模糊集合概念的Zadeh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当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长时,我们对系统特性的精确而有意义的描述能力相应降低。”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模糊集理论的各种方法,也称模糊数学,已被应用于时变震害的定量估计,获得以下结果: 1.以地震烈度资料为基础对震害作定量估计.应用模糊数学的一些方法,大地震前的地震烈度花样能进行比较清楚地、定量地计算;在某给定区域,大震前高活动周期和地震活动静态周期能被识别;地震活动的暂时变化和地震间隙的相似性也能被检测出来.另一方面,根据一系列的地震烈度统计指标,也可以直接估计时变震害.文中模糊集分析的两种方法.即模糊类比法和模糊花样识别直观法都很有特色.模糊集分析方法之一是基于模糊网;其二是根据模糊等效关系.2.以不同前兆观测资料为签础对震害作定量估计,模糊花样直观法适于研究不同种类地震前兆.根据被识别前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将能估计不同时期震害.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和日本观测到的中、短期前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三百人进行了多项目的地震反应心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和研究地震反应心理的方法。对地震反应心理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从而为地震社会学的研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还提出了反应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以反应指数为基础变量的地震反应等级的模糊集A~i,这是应用模糊集合理论研究和处理地震社会学中一系列重要而又包含众多模糊性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建议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的可靠性问题。 文中使用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烈度(以平均房屋震害指数为度量标准)与地面运动之间的模糊关系,从而在没有强震记录情况下,可以反推地面运动,适当弥补缺乏仪器记录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糊集理论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守煜  熊德琪 《湖泊科学》1993,5(2):144-152
根据湖泊(水库)营养化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集理论与模式,并首次提出富营养化指标综合权重矩阵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应用该模式对我国12个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为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理论与模型原则上亦可在其他环境评价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模糊集的概念和方法是十多年前才提出来的,现在已在很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作者试图把模糊数学的知识引入地震预报。为此采用模糊语言对“正常”、“异常”作了初步探讨。初步确定了单项前兆异常和多项前兆异常的隶属函数。从方法上对编制预报程序作了大胆的设想。并以两个简单实例为样本作了内检,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我们认为,采用模糊数学技巧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陈荣华 《地震》1989,(1):50-56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从属函数的概念,引进地震活动模糊集中度μ_c和模糊集中-增强度μ_T这两个定量指标,用来研究地震活动高潮期出现之前中等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性(集中程度)和时空分布特性(增强-集中程度)。作为实例,文中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前两次地震活动高潮期中第一次大震即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和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发生前中等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所得结果表明,邢台地震和菏泽地震都发生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模糊集中度μ_c最高的区域,并且在地震发生前10年左右及前1至5年该区域的模糊集中-增强度μ_T值两次超过0.5的高值。文章最后用μ_c和μ_T对近期华北地震形势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1.
1956年,美国自动控制学家扎德(zadeh)首先提出了用“模糊集合”来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从而开辟了模糊数学(fuzzymathematics)这一新领域。自扎德发表开创性文章以来,模糊数学发展很快,至今已发表两千多篇文章和出版近二十本书。目前,模糊数学方法已经在天气预报、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图象识别、医疗诊断、信息处理以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语言学、管理科学、法律和哲学研究等多种领域内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各类经验性的信息与研究对象具有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2.
冯德益  虞雪君 《地震》1990,(5):54-60
本文综述了我国地震工作者十年来把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总结了某些模糊数学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在兰州地震研究所实际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最后讨论了存在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贴近度在地磁分类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晶  冯学尚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588-1594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中贴近度、从属函数和综合评判法,结合日冕物质抛射的太阳观测和其引起的行星际太阳风暴的行星际闪烁观测,提出预测经IPS认证的行星际激波引起的地磁扰动强弱程度的贴近度法.以1997~2003年期间74个IPS认证的CME-激波引起的磁扰事件的分析研究为基础,给出了用来评判磁扰研究的5个聚类指标及它们的加权集,利用综合评判法给出了小、中、大三类事件的典型集.针对每个事件建立模糊集,根据此模糊集与典型集贴近度的大小对磁扰事件进行分类预报.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74个磁扰事件而言,小磁扰事件预报准确率为53.3%;中磁扰事件预报准确率为100%,大磁扰事件预报准确率为90.20%,此方法平均准确率达到84%,这是模糊数学的贴近度在地磁扰动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论专家扎得(Zadeh)首先提出了用“模糊集合”来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从而开辟了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这一新的领域。由于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各类经验性的信息与研究对象具有简单方便、便于计算和利于吸收人的智慧和经验等优点,因此模糊数学刚一兴起,就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地震学就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地震工作者把模糊数学应用于地震研究的若干领域之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文主要是寻找震波层析图的参数与地震活动图的参数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进一步探讨地震预报新方法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第一期篇目名称作者页傲结合地震有限单元分析看鲜水河地展趋势·············································……邓天岗等(1)关于模糊数学及其应用一例··································································……王力(3)关于甘孜6.0级地震控震和发震构造讨论················································……本刊摘编(7)关于道孚松林口隆起与鲜水…  相似文献   

16.
地震绿合顶报的含义、基础及前景···················,·····················,··········一韩渭宾(1期) 灰色统4计法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初抓·····,···,····················一唐吉阳、任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中日两国地震工作者在把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地震预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重点介绍了近两年来取得的某些最新成果,其中包括两国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有: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前兆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根据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方面的应用和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综合预报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了五类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方向与当前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8.
灰色系统控制理论(以下简称灰色理论)是继模糊数学理论之后的又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将其用于地震预测及地震区划研究中,如谭承业[1]、李平林[2]等,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川滇、甘宁青、新疆及华北等地区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模糊预测模型比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要好,因而可在实际地震预测中试用。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个以震害指数的模糊集来表示的模糊烈度概念。文中还以1981年1月24日四川道孚M=6.9的地震在道孚县城关的烈度评定为例,说明它的意义和具体评定方法。本文还介绍了运用模糊数学研究房屋震害预测方法的初步结果。用于空旷砖房的例子,说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为震害预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