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断层落差是断层解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研究断层与地震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波特征参数解释断层落差的方法。通过对实际资料的解释,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赵爱华  刘天放 《矿井地质》1997,(1):29-31,46
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2D地震勘探能较可靠查明落差≥10m的断层。而正在兴起的3D地震勘探,可较可靠查明落差≥5m及延伸更短的断层。为了能准确地识别微小断层,除人机联作解释外,目前经常借助计算机,采用模式识别及神经网络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一咱直接利用地震特征参数计算支隶属度,以识别微小断层的新方法,无需建立标准模式或提供训练样本。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解释,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采样时差梯度法定量估算小断层落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信号处理的重采样原理为依据,利用重采样后的反射波同相轴时差梯度进行5m以下小断层落差的定量估算。通过理论模型的研究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可知此方法具有对小断层反映灵敏,落差定量解释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三阶累积量法在断层检测及落差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三阶累积量时延估计方法基本原理,并将该方法用于断层检测和落差估计。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断层检测准确,落差估计精度高,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中还对基本双相干相关方法进行了改进,用改进后的计算公式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断层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熵的定义及其有关的性质,讨论了利用地震波形的熵值变化解决小构造问题的可行性。从安徽淮南潘三矿六条地震测线的部分资料中,提取出对应13-1煤的T_5波的多个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对它们进行了熵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落差小于10m的断层进行了解释,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工作面内部断层、陷落柱发育情况、煤厚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已成为井下地质构造探测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含夹矸的复合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槽波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研究复合煤层中夹矸对槽波地震探测中断层落差解释的影响,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值模型进行正演分析,并选取山西某矿复合煤层进行槽波探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煤层中的夹矸对槽波探测解释断层落差有较大影响,夹矸的厚度与煤层差异较小时,槽波探测解释断层落差时的单位煤厚标准应为复合煤层的总厚度;差异较大时,单位煤厚标准应为激发接收层的单一煤层厚度。研究结果可为槽波实际资料的解释、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讷发辨三维地震探已经成为煤矿采区生产补充勘探的主要手段,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人机联作解释查明落差≥5m的断层。本文采用模糊概率法检测小断层,通过对龙东矿辅块设三维地震探区的研究与检测,可以将小断层落差的探精度提高了3m左右。检测出的小断层经矿方验证,精度与准确度较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土层及松散砂层覆盖厚度较大地区的三维地震探测断层构造效果欠佳问题,在山西大同煤田右玉矿区进行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含水断层构造的工程尝试。已知区域的前期试验结果表明:上下两盘存在电性差异或充水断层构造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表现为等值线向下弯曲,电性层错动;不同落差的断层等值线弯曲程度不同,落差越大,等值线弯曲程度越大。基于此,勘探区内推断解释断层49条,目前5条断层在井巷掘进过程中得到验证,揭露结果与推断解释基本一致,方法有效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
相干体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相干体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断层和地层特征的解释性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偏移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中,通过对每一个道每一个样点求得与其周围数据的相干性值,来获得一个表示地震数据相干的三维数据体。地层出现的不连续性在相干体上表现为低相干体值。相干体上的低相干值通过相干时间切片和相干层拉平切片来反映。应用实例表明,使用相干技术在解释落差3m左右的小断层,分析断层的平面分布,加快大断层的解释速度,探测巷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朔州矿业公司所属4家煤矿临近担水沟大断层,地质条件复杂,次生构造发育。各煤矿于2005年均进行过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但从采掘工程对地震勘探成果的验证情况来看,很多落差5~10m的断层均未能查明,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结合采掘工程所获得的矿井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动态解释,同时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有效解决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质构造问题,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可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对地下地质情况的研究程度。以山西常村矿为例,介绍了波阻抗反演在目的层位追踪、薄层辨别、断点断距的确定、陷落柱的解释以及冲刷无煤带的圈定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比常规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薄层的分辨率能力上,波阻抗反演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在该区波阻抗反演剖面上,不仅能够分辨15#煤层的三个分层,同时对6#、9#、12#薄煤层也有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大工程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的需要,在华北平原北部XY地区进行了一次高分辨率P波三维地震和S波二维地震描述、刻画地下活断层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本地区浅、中、深不同深度的地震成果。其中F1断层是该区一条重要控制断层,其重、磁、电资料虽有微弱显示,但位置不准确,难以对其活动性进行评价。经过本次综合勘探后,落实了该断层的存在,并发现该断层在工区范围内的中部分裂成F1-1及F1两条断层,F1-1、F1断层在平面上呈北东向“Y”字型展布,断距在纵、横向都呈现显著的分段特征,其断距最小90m,最大可达300m。该次勘探所获纵波反射主频达120~150Hz,活动断层地震成象十分清楚。可见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与超浅层横波反射地震相结合,可有效评价活动断层,为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断层显微分辨率及其地震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地震资料断层解释技术,提出了断层可视分辨率和显微分辨率的新概念,这有助于统一地质、物探和采矿专家的意见。文中指出:在现有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基础上,经过解释处理及显示新技术,可以解释部分2~5m断距的断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道积分技术识别三维地震解释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法某井田内,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得到的地震时间剖面上并无断层显示,但巷道揭示有一个落差9m的断层,后采用三维地震道积分,在其时间剖面识别出一个与实际规模相符的断层。为此对该区所有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道积分,解释出一条新的断层。后经巷道验证,该断层位置、性质与解释结果完全一致,可见地震道积分技术可以准确避开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的断层陷阱。  相似文献   

15.
断层物理模型实验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尚旭  狄帮让等 《地球科学》2002,27(6):733-735,744
介绍了一个断层物理模型实验,通过实验研究断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主要包括:断层对下伏地层地震响应的影响;断层对侧向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断点散射特征。以前人们对断层的地城响应的认识过于简单或不全面,一条断层的出现往往造成复杂的地震响应,这种复杂性会给地震资料解释造成“陷阱”。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分析,确认了地震资料断层“解释陷阱”的存在、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有利于避免断层解释过程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靖远矿区近十年三维地震勘探经验,对该区施工投入的仪器及观测系统参数进行对比,指出该区前期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如:块段施工及分块处理,造成相邻区块之间相邻线上波组特征变化大,解释自相矛盾,对比困难,甚至出现构造假象;某些地震剖面记录虽具有明显同相轴错断、上下盘断点清晰、落差大等逆断层特征,但后期采煤揭露仅为一褶曲,仅部分地段存在小断层;在向斜勘探区,因侧面波的影响,往往导致主测线与联络测线上反射波特征差异明显,特别是远离向斜轴的测线,在侧面波终止处,会出现断层特征,造成误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应广泛应用高精度地震勘探,加强验证资料的总结与分析,进而提高勘探水平,为矿方提供更好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煤炭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在野外采用单点激发、单点接收,可有效避免野外组合时差对高频的影响及组合产生的接收各向异性问题,并有利于室内对规则干扰进行压制。通过开展高密度空间采样试验,对高密度勘探技术中空间采样密度与分辨率的关系,高密度激发技术、静校正、高保真室内组合方法、噪声压制方法及三维去噪最小数据集抽取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HNDJ区的高密度地震勘探项目为例,高密度地震勘探获得的新剖面,其各煤层的反射特征都比过去普通三维资料有明显提高,特别是Td波。对该区的高密度空间采样数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对断层进行识别,新发现6~8m的断层2条,尤其2m断距的断层显示的也非常清晰,实例表明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可提高地震勘探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