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按照“向盘活存量要空间”、“向集约用地要空间”的思路,努力寻求集约高效用地新途径。特别是今年以来,嵊州市全面开展“盘活存量土地、集约高效用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月~8月,全市共盘活存量土地2432亩,落实投资34亿元,较好地处理了严格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2.
嵊州地处浙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全国第一批开放县(市)之一。全市设17个镇、乡和4个街道,463个行政村,73.8万人口,是一个人多地少的中等县级市。近年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向存量土地要空间、向集约高效要空间”的思路,不断创新思路化解发展用地难题,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以挖掘土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为主要内容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六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水乡园林”之美誉。近几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为此,全市各级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内涵挖潜,努力盘活存量土地,狠抓土地集约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潜江市荣获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称号。政府指导与市场引导“双导”联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自国务院实行“三个暂停”后,潜山市深入开展存量土地大调查,对全市所有存量土地逐宗摸底、建立台账。全市共有闲置、半闲置及可利用的存量土地等三类土地228…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迁安市通过土地置换、存量土地挖潜和开发未利用地,累计为建设项目提供用地44.97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42.3%,供地比重同期相比增加近30%.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山东省邹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企业和农村居民点为重点的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查清理工作,通过对企业低效用地的盘活置换、闲置土地的处置消化、边角土地的科学利用及“空心村”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和贵州省土地供应的总体特征,包括土地供应与经济运行态势呈同比下降态势、供地结构调整的显著变化特征是基础设施用地明显加大、建设用地供应逐步由增量扩张型向存量挖潜型转变等.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和贵州省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8条探索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和贵州省土地供给侧改革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和9个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位于晋北高原的山西省怀仁县针对本地实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依法、规范、科学、集约”的原则,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为重点,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全面破解发展用地难题,找准了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既服务了县域经济发展,又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鹿泉市国土资源局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基础上,以盘活存量土地为导向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多元开发集约利用土地为手段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了非农建设用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走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严格土地供应为切入点,以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为抓手,以“三个集中”为突破口,开展了城中村、旧城旧村改造和工业园区科学合理集中紧凑布局、企业存量土地挖潜、塌陷废弃地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形  相似文献   

10.
邵桂霞  陈炽荣 《测绘》2021,(1):45-48
本文通过对东莞市存量土地调查建库工作的工作目标、建库思路、数据库内容等的详细分析总结,形成准确、科学的全市存量土地调查建库思路,为东莞市存量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其他地市的存量土地资源管理开发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台州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39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当前全市城市化、工业化已进入关键时期,企业“排队等地”,政府“等地招商”,土地供应屡屡叫“渴”。在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如何破解土地供应难题,拓展用地空间?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此,笔者就台州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出台州市12种集约用地模式。笔者认为,这些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的内涵及其结构体系,分析了其特征,对机制中存在的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市场存量土地较多、土地供应过程操作不透明、城市土地的市场化不完全、刺激房地产过热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应的严格控制增量用地、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土地供应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土地供应市场、开征财产税等政策措施。旨在优化土地供应机制,对政府调控土地市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的土地供应走上健康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慈溪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生产和制造基地,诸多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目前,慈溪市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以及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关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和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经济发展对于用地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人口压力的持续加强及全市自身土地供应能力的限制,节约集约用地已经成为缓解慈溪市土地供需矛盾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朔州市是一个新型的能源城市。近年来,从国情、市情出发,把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用地观结合起来,把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来抓,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内在要求来抓,本着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用好增量、控制总量的新思路,采取改旧、盘活、改革、拆违、造地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养老服务业用地范围进行了界定,设计了养老服务业用地土地供应数据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养老服务业用地土地供应总量、用地类别、地区分布情况以及养老服务业用地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大力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工作,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保障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近日,在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达标考核测评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山西省阳城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加强土地调控的重要机遇,转变用地观念,坚持城乡统筹,立足长远发展,实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努力做到既保护耕地又保障发展,并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创建活动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建设用地供应监测评价的基本含义,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建设供地监测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文章认为,建设用地供应监测评价,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时间序列对城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对土地供应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价的工作过程。内容包括供地规模合理性、结构合理性、布局合理性、实施时序合理性的监测评价。目的是帮助提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对策建议:在某一城镇在某一时期是否要停止、减少、加大某一类建设用地的供应,以及停止多久,减少几何,加大多少。国际上关于土地供应的监测评价技术已从“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前评估”阶段,进入到“城市理性发展进程连续监控”阶段。国内的主攻方向应集中于:探究建立城乡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开展建设用地管理行为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建设供地的现状;探索开发土地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技术,开展建设用地市场行为监测,以便科学评判建设用地供求的发展趋势;探求建设用地供应信息化服务的实现途径,研制专业化的建设用地供需信息发布系统,以便能充分发挥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强化“以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理念,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通过控、腾、节、增、拓、用等“六法”,深化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空间换地”,取得了喜人成效.截至2013年年底,单位建设用地GDP、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上升9.6%、11%,新增单位GDP、财政收入消耗新增建设用地同比分别下降13%、15%.近3年新供建设用地按期开工率达98%.2013年,全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129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97%,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中,创新用地思路,着力构建国土资源"多快好省"利用机制,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出了"节约土地、集约建设、持续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十种模式",走出了一条"有限资源、无限发展"的新路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