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恩普 《地下水》2012,34(6):56-58
铜川市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在分析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现有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分析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得出全市浅层地下水形成富水地段与地形,地质构造补给条件关系,以及17个富水地段及其可开采量。得出了深层岩溶水的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布特征和新区、黄堡两个富水地段的理论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2.
掌握区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西部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陕西铜川市地下水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分析常规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利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水质评价表明,2011年铜川市浅层水水质相对较差,可作为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40%。浅层水质量受天然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NO_3~-、TDS、Mg~(2+)、SO_4~(2-);深层水水质相对较好,所有采样点均可作为饮用水源。深层水主要受天然背景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Fe。污染评价表明,浅层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4%、16%、32%、8%,污染主要分布在金锁关以南至川口以北的漆水河河谷地带;而深层水污染等级全部为1级,尚未受到人类污染影响。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在区分天然背景和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认识,能够成为科学掌握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陕西省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揭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潜力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陕西省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引入泰尔指数从人口和面积两方面评估各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开采潜力指数,定量评价各行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结果】黄河流域陕西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7.59×108m3/a,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各评价单元中关中盆地区地下水资源人口和面积分布差异最大,行政区中延安市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最大。降水是全区地下水资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人类活动尤其农业灌溉,地表水因素对渭南市、榆林市有较大影响,蒸散发对延安、榆林、宝鸡地下水资源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介于0.8~2.5,地下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较全国属于高负载区,各行政区开发利用潜力差异明显,开发程度较高区域集中在关中城市群,西安市开发程度最高,铜川市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结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3—2012年铜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分析了铜川市空气质量年、季、小时变化特征及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铜川市环境空气污染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污染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夏小时浓度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铜川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分析了污染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闫小灵  李成 《陕西地质》2005,23(2):90-93,112
铜川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陕西省地质灾害严重的市之一.本文在铜川市县(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经统计、整理分析,论述了铜川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豫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水质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豫北平原多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浅层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发现原为咸水-微咸水的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已淡化,咸水-微咸水分布区已由大面积分布演变为孤岛状,淡水资源量大幅增加。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现状、地下水14C同位素、地下水动力场也提供了浅层地下水淡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6)
兴建西沟水库做为桃曲坡水库的调节库及铜川市的应急备用水源,与桃曲坡水库联合调度。开展对水库修建的必要性进行研究。通过调查计算认为本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但地下水开发程度过高,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星对利用率不高,因此加强地表水取水工程能解决耀州区缺水问题,缓解供水矛盾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统筹配置,缓解供水矛盾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铜川市滑坡侵蚀灾害强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川市是滑坡侵蚀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本项研究调查了铜川市滑坡侵蚀的形成环境,分析了滑坡侵蚀的基本规律,用现场调查得到的滑坡侵蚀量作等值线图,按照等值线将铜川市滑坡侵蚀强度分为剧烈侵蚀区、强烈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微弱侵蚀区5个等级的分区。结果表明,中等以上侵蚀区面积5 8.2 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6%。研究区内共有滑坡12 7个,滑坡侵蚀量115 42.6万t,占重力侵蚀总量的92.9%。研究表明,铜川市滑坡侵蚀非常剧烈,必须尽快建立防灾、减灾的预警系统,加大治理对人们生命财产有威胁的滑坡侵蚀。   相似文献   

9.
姜文志  郭铁良  王振峰 《地下水》2001,23(4):170-172
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由于集中大量开采地下水 ,已形成面积约 2 0 0 km2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地下水供需矛盾突出。本文通过对本区地下水资源量、开采现状及开采潜力分析 ,提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及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玉玲  李慧  吴希龙 《地下水》2010,32(3):63-65
泰安市城区的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已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通过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对泰安市城区地下水超采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严格取水制度,加强地下水科学研究、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寻找地表水替代方案、污水处理回用等五个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兴平  王子部 《地下水》2011,(1):136-137
克东县克东镇位于松嫩高平原东北部,地下水资源贫乏,由于长期集中大量的开采地下水,镇内已形成面积约12 km2左右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水位埋深已达到52.54~57.50 m,含水层顶板埋深78.6-84.0 m,地下水水位以接近含水层的顶板,地下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开采利用水资源已迫在眉睫。目前镇内供水以开采白垩系裂隙孔隙承压水为主,  相似文献   

12.
掌握区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西部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陕西铜川市地下水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分析常规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利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水质评价表明,2011年铜川市浅层水水质相对较差,可作为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40%。浅层水质量受天然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 NO 3 -、TDS、Mg2+ SO 4 2 -;深层水水质相对较好,所有采样点均可作为饮用水源。深层水主要受天然背景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Fe。污染评价表明,浅层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4%、16%、32%、8%,污染主要分布在金锁关以南至川口以北的漆水河河谷地带;而深层水污染等级全部为1级,尚未受到人类污染影响。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在区分天然背景和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认识,能够成为科学掌握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NO_3~–-N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个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所采集样品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浅层地下水NO_3~–-N分布极不均匀,NO_3~–-N含量大于20 mg/L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2.1%,广泛分布于古城镇以南的区域。少数井点地下水NO_3~–-N含量已大于100 mg/L,最高达304.6 mg/L,已发展成为硝酸型地下水。通过采用水质解析法和化学平衡法分析地下水NO_3~–-N污染来源,揭示了人类污水灌溉、粪便堆放、化肥施用等活动对托克托县地下水NO_3~–-N污染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洪起 《地下水》2012,34(6):107-108
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对浅层地下水资源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已积累的大量监测数据,选择河北省子牙河地下水系统子牙河古河道带孔隙水,咸水次亚系的小区,进行浅层地下水预测预报的试点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降水、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相关分析法对浅层地下水位进行预测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建立了磐石市29个监测点的水质信息数据库,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地下水中常规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掌握了地下水质量状况。磐石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质量良好,达到、级标准。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含量从郊区向市区逐渐增加,市区地下水质量为、级标准。地下水已遭受污染,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市区地下水遭受污染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1)
概述了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简介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对已建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地下水站网补充完善、水位监测精度、地下水水质采样与检测、地下水水量监测、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正华 《地下水》1998,20(2):53-54
本文讨论了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并探讨了地下水环境问题的防治,旨在告诉人们治理地下水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是高污染的行业,由于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环境退化,甚至制约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石油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地下水油类污染的调查,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特征、污染源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石油类污染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淄博市地下水水质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利军  隗玉霞 《地下水》2001,23(1):15-16
本文选择了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七个评价因子 ,利用模糊数学法对淄博市 2 0 0 0年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 ;并对 1990~ 2 0 0 0年淄博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趋势分析。可以看到淄博市地下水优质水逐年减少 ,个别地点已受到严重污染。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组织编制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这标志着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全面提升国家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已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