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糊综合分析法在和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永锋  沈冰  关东海  罗光明 《地下水》2003,25(3):147-149,154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法划分地下水区域、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水质,形成了一种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60个测点的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层次分明,简便实用,对水质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灰色聚类法的地下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贵江  李祚泳  汤驰  李霞 《水文》2011,(4):35-39
为了克服传统灰色聚类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时需要设计众多白化函数的不足,提出在设定地下水各指标"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基础上,将地下水指标按同级标准的规范值的接近程度进行归类。属于同一类的指标可设计相同的白化函数,从而大大简化了函数的设计工作量。指标规范化的灰色聚类方法应用于黑龙洞泉域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与识别理论方法和加权优序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质评价中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的探究聚类分析在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结合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水库枢纽和库区位置的地下水监测点与周围煤矿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灰色聚类法和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将17个地下水监测点划分为未超标天然地下水和受煤矿开采污染的地下水两大类,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并评价了污染程度,为藻渡水库工程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建设存在监测井点布设不合理、站网密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阐述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地下水监测网优化方法,并列举出相关工程应用实例,对未来我国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提出从推进相关规范标准,应用优化方法、加强站网布设及监测频率等方面推进我国地下水检测站网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遗传算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动态聚类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谢全敏  夏元友 《岩土力学》2002,23(2):170-172,178
针对常规动态聚类方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以及聚类结果与样本输入次序有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动态聚类方法,此方法对三峡库岸36个边坡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具有全局最优解的动态聚类方法,其结果明显好于常规动态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试对渭南市白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分类,结论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费为进  经苏龙 《地下水》2001,23(4):190-191,216
本文针对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级界限存在的模糊性,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灰色分级聚类法。介绍了灰色分级聚类在地下水功能区划中的计算方法及步骤。并对某地区地下水功能进行评价。并与灰色聚类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说明灰色分级聚类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动态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格尔木地区地下水动态数据库系统为例介绍笔者所开发的地下水动态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色。该数据库系统是由汉字DBASEⅢ与BASIC、FORTRAN等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它可以为主管、计划部门提供各种地下水动态报表及其相关图件;为资料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化存贮与统—管理地下水动态及其相关资料的手段,为技术人员提供查询、分析与预测地下水动态的方法,并附有准确、美观的图表输出。  相似文献   

9.
丁华 《物探与化探》2002,26(5):381-383
针对激电异常与富水性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运用动态聚类方法从量的基础上去分析激电异常与富水性,并对一组实例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证明了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龙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龙坑水源地水质情况和区域水质变化发展规律,采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龙坑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通过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处理,得出最终水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多为Ⅰ、Ⅱ类水,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将该结果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物元可拓法等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在34个水样中,29个水样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其中28个水样达到Ⅰ类或Ⅱ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雅砻江某水电站坝址左岸江水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砻江某水电站左岸坝肩地表无泉水出露,勘探揭露地下水露头也极为有限,多为尚未充水的干燥岩体。通过对江水水化学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水化学组分对比的方法,发现该电站左岸岸边有地下水隐伏排泄.并导致江水水化学异常,而且岸边排泄地下水按其水化学特征可分为两类。相当于赋存在左岸谷坡大理岩中的岩溶裂隙水和砂板岩中的风化裂隙水,为左岸谷坡水文地质以及地下水系划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岩溶水系统为例,着重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了岩溶水化学分类,并且与舒卡列夫分类法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模糊聚类分析法分类更合理,更能系统地、全面地反映地下水各种属性、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加剧,地下水遭受污染的范围和强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浅层地下水面临污染的风险更大。如何及时发现并科学评价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治理的效果,迫切需要简单易行、有效可靠的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传统的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存在占地多,监测层位少等问题,巢式监测井监测5层,连续多通道监测井口径小,因此有必要研究即占地少,又能监测多层,而且监测井井管口径能满足不同种类监测仪器的安装要求。通过室内和野外试验,研究了集束式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建设过程中止水方法、止水材料、粒径、止水层厚度及止水效果检验、下管方式等关键技术,实现同一孔内监测100 m以内的多层含水层或多个含水段的分层监测,施工口径小,占用土地少,建设成本经济。集束式监测井可以应用到地下水监测、环境污染调查研究等多个领域,该研究将为集束式浅层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建设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使未来的监测更加精细化、准确化,为今后监测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灰色聚类方法的原理及方法的计算步骤。并用吉林省前郭镇部分承压水水质分析资料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还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分层聚类分析在水文地球化学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省马坑矿区为例,对采集的水化学数据进行Q型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坑矿区的地下水主要包括三种水化学类型:砂岩和花岗岩裂隙水类型、岩溶水类型及混合水类型,其中不同类型水的混合水与岩溶水距离较近,混合成因水(混合水)中又可细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通过分类大致了解区域不同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为找出混合成因水,解决不同含水层的连通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origin of groundwater discharging via evapotranspiration and from springs within Oasis Valley, Nevada, is of concern owing to the close proximity of the Nevada Test Site (NTS) and the possible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as a result of underground nuclear test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population partitioning, along wit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were used to decipher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s in Oasis Valley, Nevada. Thes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the trace element chemistry of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6 springs and wells within Oasis Valley, the NTS, and the Nellis Air Force Range. The results of 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ed similar geographical trends in the trace element chemistry of the groundwater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between the groundwaters from the NTS and those of Oasis Valley based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lements Li, Ge, Mo, Rb, Ba, U, and Ru.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is observed from low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NTS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toward Oasis Valley suggesting groundwater flow in an overall southwestward direction from the NTS. Also, a different trace element signature is observed for the waters collected i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 of Oasis Valley, suggesting another source of groundwater to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海市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华  周训  沈晔  赵亮  严霞  吴福  黎木兰  李祖行 《现代地质》2007,21(4):613-618
对广西北海市近20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和2002-2003年野外实地取样的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Piper图和Q型群分析进行水化学分类,结果表明该地区北部地下水以Ca·Na-HCO3型为主,水化学特征显示地下水化学成分受降雨入渗和溶滤的影响,而南部地下水以Na-Cl或Na·Ca-Cl型为主。北海市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矿化度低,pH值低,呈偏酸性。低矿化度的雨水、可溶盐含量极低的含水介质、迅速的水循环以及长期的淋滤作用,导致了北海地区地下水低矿化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问题,基于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129件水样进行分析,系统评价了地下水与煤层气排采水之间的关系。Piper三线图对各含水层地下水和煤层气排采水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沁水盆地区域地下水常见离子以HCO3-、SO42-、Ca2+、Mg2+为主,煤层气排采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为主,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差异大。箱式图结果表明:煤层气排采水中F-平均质量浓度远高于区域地下水中的,可选取F-作为煤层气排采水的示踪剂;沁水盆地未出现地下水F-质量浓度大范围升高现象,仅柿庄区块南部水样(1027-4、1027-5)和郑庄区块(1030-3)东南部水样地下水出现高F-质量浓度。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地下水和煤层气排采水之间的F-质量浓度关系,结果显示:柿庄区块南部煤层气排采水F-质量浓度与Na+、HCO3-、Fe3+质量浓度相关性好,水样1027-4同时出现Na+、HCO3-、Fe3+偏高现象;郑庄区块东南部煤层气排采水F-与NO3-质量浓度相关性好,但1030-3未出现NO3-质量浓度偏高现象。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煤层气开采未造成大范围地下水污染,但柿庄区块南部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混入煤层气排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