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兰州某小区商住楼已形成不均匀沉降的地基,根据场地施工条件、地基条件和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对该工程地基选择了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加固,加固结果表明:加固前及加固初期地基沉降速率较大,加固施工完成后沉降速率变小,加固完成两个月后沉降稳定,加固效果良好。通过该工程实践表明:高压旋喷注浆法在复杂地基中对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处理虽然是可行的,但同时必须根据地基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才能使地基加固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加固原理既有旋喷桩的托换加固之功效,又有静压注浆加固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电阻率法因其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开发和建设场地的前期岩溶探测工作中.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某工程场地岩溶探测效果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该工程场地岩溶广泛发育,给楼房基础带来严重危害,通过开展高密度电法工作并经钻孔实地验证,划分了不同...  相似文献   

3.
结合费县电厂工程地质条件,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勘察法,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勘察,对2种方法的勘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钻探验证。证实工程物探能迅速查明岩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过程高效快速,达到地质勘察效果。最后针对岩溶区的拟建场地进行地基评价并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泸溪县武溪110 kv变电站场地地基为人工开挖山坡堆填而成,填土厚薄不均,由块石、碎石及粉土构成.变电站建成后,建筑物及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建设方要求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反复对比和投资验算,确定采用充填、渗透注浆法对填土地基注入浓水泥浆进行加固处理.施工前,先要进行注浆试验,选择合理的注浆方式和技术参数.注浆加固后,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建筑物及地面不均匀沉降均得到控制,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稳定建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国道108线K9+69410沙河立交小桥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系统介绍了工程概况、设计方案、注浆施工,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桥梁地基是一项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广东花都市新世纪大厦是一座29层的四星级宾馆,其场地素填土、第四系冲积层松散、基岩溶沟、溶槽发育,第四系孔隙水与基岩岩溶裂隙水通过导水天窗发生水力联系.大厦地基处理工程是项大型的复杂岩土工程,采用高压(30~38 MPa)旋喷双液分喷法处理后,对施工的2 653根桩进行了雷达扫描,检测结果桩身质量良好,桩体分布均匀;抽检291根桩的小应变检测亦表明,桩身完整,桩体密度、单桩与桩土复合地基的允许承载力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35个点的19次沉降观测,大厦基础9个月累计沉降0.965~0.892mm,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方和建设方对大厦地基加固工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地下抗浮设防水位是勘察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参数, 影响抗浮设防水位的因素较多。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河流阶地建筑场地内可能影响抗浮设防水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 抗浮设防水位要综合考虑场地不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筑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等因素, 采用最不利组合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8.
新乡市染织厂 9号住宅楼基础工程 ,属于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改造工程实例。拟建工程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很差 ,不能满足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在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深层搅拌桩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 ,选择水泥喷浆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并获成功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泥喷浆桩复合地基处理在新乡市区首次应用成功 ,显示了地基处理施工、设计单位的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9.
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与干振碎石桩〔1〕、干振灰土桩等一样,也是处理松软地基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与干振碎石桩等其他挤密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不同,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属于摩擦桩型。由于天然地基土对桩体的侧摩擦力和端阻力的共同作用,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法复合地基处理不能解决场地土的液化问题。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和瑞雷波检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处理的复合地基,除了承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外,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用高密度电法来查明复杂岩溶地区岩溶分布特征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本次勘查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常规电法相结合、多种测量装置并用、深浅兼顾的办法,对广东省肇庆市岩溶典型区的岩溶地质情况进行了勘测,查明了该区域的第四系土洞发育和基岩起伏及岩溶发育情况,为该地区的岩溶发育情况和灾害评价提供了依据。本文首先对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条件和应用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灌注桩施工难度较大,地质条件不同,岩溶发育程度各异,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主要有施工超前孔;超截面代换;小孔注浆补强;嵌岩力的作用;堵漏及护壁;先易后难原则;清渣方法。砼灌注时应注意:初量尽可能大,灌注过程导管深埋;下钢护筒的孔在砼中应当加缓凝剂  相似文献   

12.
灌注桩基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质量问题的灌注桩基础屡见不鲜.本文简明地介绍了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概况、灌注桩质量检测和评价方法以及灌注桩质量事故处理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大,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越来越深,伴随着基坑的开挖越来越深,城市的扩展不可避免地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产生影响,而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又反过来影响制约人类的活动,甚至引发工程安全问题。该文以济南某建设项目为例,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水位动态模拟、地下水取样等手段,研究分析近年来该建设项目周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改变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建设项目工程的制约。结果表明,由于地下工程开挖、大气降水、保泉政策等因素影响,地下构筑物的开挖阻断了唯一的排泄通道,该建设项目周边地下水渗流场发生变化,由此造成项目区周边地下水位大幅上升,超过前期设计的抗浮设防水位,并对地下构筑物产生了破坏。研究结果对周边类似建设项目的选址及地下空间的开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的基岩中常有溶洞发育 ,在以基岩作桩端持力层时 ,溶洞的埋深、大小等情况的差异 ,常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工期、安全等 ,文章以贺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为例 ,探讨了压力灌浆技术在溶洞处理中的基本工艺 ,采用压力灌浆处理溶洞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近年来发展迅速,地铁成为济南未来交通主要建设方向之一。作为泉城,岩溶是济南泉水补给、径流的重要通道,在济南地区普遍发育,但同时岩溶问题也是地铁施工的难点,因此,查明地铁线路下岩溶的发育程度至关重要。与南方岩溶的“大尺寸”相比,济南地区的岩溶尺寸要小得多,且多成蜂窝状、裂隙状,在空间上也无明显规律可循,这对物探工作的分辨率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次研究区域是地铁2号线任家庄站到腊山站沿刘长山路区间段。经初步探查,该区间段存在多处岩溶且线路地处闹区,车流量大,管线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岩溶发育情况,该次采用电磁波CT技术对区内岩溶进行了探测,通过对区域内地质介质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异的研究,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对比,推断出岩溶区吸收系数的取值区间;最后对推断的岩溶区进行钻探取样,验证了物探与钻探的吻合程度。该方法在岩溶勘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济南地铁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归来庄金矿床为鲁西南地区唯一特大型金矿床,矿山已经转为地下开采,目前矿山正常涌水量为98491m3/d,矿坑共发生中大型突水56次,其中最大突水点水量高达2000m^3/h,矿山涌水量大,突水频繁,矿坑涌(突)水对矿山深部开采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文通过收集以往矿床勘查、核实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连同试验成果、矿山水文地质监测资料并经现场调查,认为该矿山充水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大气降水,地表水(浚河水)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中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对矿床直接充水,大气降水和浚河水通过碳酸盐岩含水岩组的导水通道间接补给矿坑。矿山水害治理重点在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的岩溶、构造导水通道,提出了对浚河河床漏水点进行注浆封堵和地下水帷幕注浆截流治水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某建设场地注浆充填效果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建设场地内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在注浆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分析,发现注浆前采空区及其影响区域在等值线上呈现出明显的闭合或半闭合状低阻反映,注浆充填后采空区及其影响区域在注浆后视电阻率明显升高,视电阻率闭合、半闭合异常消失,整体表现为平滑、连续。两种方法获取的电阻率等值线图在注浆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对物探检测推断成果进行了钻探验证,钻探揭露情况与物探推断成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袖阀管注浆是建筑地基加固工程中常用的手段。但是,传统的袖阀管设备存在密封圈和袖阀管内壁之间贴合不密实而易导致注浆压力偏小的缺点。本文对传统袖阀管设备进行改进,并依托济南市某黄河冲积层地区建筑地基加固工程,进行改进型袖阀管的注浆效果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型袖阀管在济南黄河冲积层地区建筑地基加固中应用效果良好。与传统型袖阀管相比,改进型袖阀管的最大注浆压力提高了1.3倍,注浆时间节省了22%。采用改进型袖阀管后,浆液骤降和孔口返浆几率大大降低,密封圈与袖阀管管壁跑浆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省枣庄市某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的岩土工程勘察和物探勘查中,发现部分建筑物及车库基础下存在采空区及采煤巷道。根据前期工作,对其中一条巷道进行了注浆处理。处理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注浆位置进行了物探勘查,认为该处注浆后视电阻率升高,原低阻异常区明显减小或者消失,注浆采空区与未注浆采空区有明显的电性差异,未注浆区的明显低阻异常为分辨注浆区位置和效果提供了对比参考。但在使用电阻率法对注浆区进行检测时,要保证水泥浆固结,否则无法有效区分原充水采空区及未固结水泥浆引起的视电阻率异常,不利于判断注浆效果。因此,用物探方法检测注浆效果,可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