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是魏格纳的假说过于迷人,也许是敌人的攻击过于激烈,大陆漂移说竟然声名鹊起,魏格纳也成为地学界声名赫赫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2.
自1912年德国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在学术界曾持续论战20年之久。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中遇难身亡,论战才搁置起来。魏格纳的尸体是第二年夏天才被人找到的,他不是死于饥饿和寒冷,而是在他50岁生日那天,因心脏病发作而猝然离开人世的。人们把魏格纳埋葬在冰冷的荒原上。由于魏格纳的死,他提  相似文献   

3.
<正>魏格纳是一位勇于实践、热衷探险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与研究以及人类对海陆起源的探索做出了伟大贡献。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于德国柏林。他的父亲是福音派新教的一位传教  相似文献   

4.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医院的候诊室里,一边看地图一边等着治牙。这时,他突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自然的遥相对应:巴西东端的突出部分与非洲的几内亚湾,就像是一张纸上剪下来的那样吻合;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可以在非洲西岸找到相对应的海湾……魏格纳的脑子里不由得掠过一个惊人的念头,难道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第10期刊登莫杰读者的来信,对本刊在第8期刊登的“海洋地质学的新贡献”一文有疑问。魏格纳是哪国人?大陆漂移说诞生在哪一年?本刊就这两个问题请梁言先生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台湾军方加强了战备和训练。然而,也许由于过于紧张,近期台湾军方事故频生。A、台海军“海虎”号潜艇训练出意外10月11日,台湾军方官员透露,海军潜艇794(“海虎”)号,此前在左营海域操演时,由于操作判断稍有疏失,在水下150公尺处转向时擦碰“沙坝”,导致舰艏声纳受损。这是外界迄今为止所知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编辑部:值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读贵刊1996年第8期。第一篇刘光鼎院士著文“海洋地质学的新贡献”中,提到1915年前后,奥地利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地理的、生物的多种证据来探讨地球表面的海陆成因,提出大陆漂  相似文献   

8.
海国有圣山     
正谈到中世纪建筑,我们可能会想到哥特式的尖顶和花窗;谈到湿壁画,可能会想到意大利人乔托的大作;谈到东正教的艺术时,也许会想到富于童话色彩的俄罗斯洋葱顶与圣像画;谈到海洋艺术时,也许会想到充满浪漫气息的古希腊彩陶与雕塑。但当这些话题集于一处时,却不知您是否会猜到,我们要说的是散落在地中海东部岛屿塞浦路斯深山里的珍宝——特罗多斯地区的彩绘教堂群。它们很古老,留存至今的  相似文献   

9.
魏格纳根据不多的地质证据,提出大陆飘移假说,后来人们根据他提出的论断,推断出特提斯海的面貌,但是,寻觅特提斯海的工作,时而让人喜悦,时而又令人困惑……板块拼合本世纪后半期,可以说是海洋学发展最光辉的年代。海洋考察船、深海钻探船的航迹遍布全球海洋,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海底磁异常的系统研究,发现了由于地磁场周期性倒转和地磁反向所形成的正、负相间的平行条带,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名城——海参崴越来越近了。为我们导游的,是一位名叫列娜的大学生。她的双亲都是中国血统,两个姐姐都跟父母学会了汉语,其中大姐目前就在北京工作;虽然父母顾不上教她汉语,但是她完全懂得亲人所表达的意思;也许是受到家庭汉语环境的熏染,也许是汉语在海参崴还有用武之地,所以列娜上国立远东大学时选择了汉语专业。我们去海参崴时,适逢列娜放暑假,她做导游一是勤工俭学,二是为了练习口语。还有一年列娜就要大学毕业了,到那时她打算到北京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然海水,是个复杂的化学体系,是生物的活动环境,而又处在不断运动之中。研究天然海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性质,现场探索过于困难,而模拟研究则常过于简化,甚至离现场状况相去太远。 海水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平衡,是研究海水化学与物理化学性质的根本间题。 本文的目的,为通过有关的现场观测资料及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讨论海水化学与物理化学平衡的热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0,(1):11-11
<正>10年前的2000年,可以说是50后到70后的几代人心中的一道坎儿。早在20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的时候,就有很多满怀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家为人们描绘出了2000年的美好图景。也许是因为那时候岁数小,总觉得时间过得慢,所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吐温曾经感慨地说:"毛里求斯便是天堂的原型。"From one citizen you gather the idea that Mauritius was made first,and then heaven;and that heaven was copied after Mauritius.有人说这也许是当地人的自夸,真假与否,你来了便知。  相似文献   

14.
分汊河口形成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分汊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河口形态,存在于众多自然界的河口中。河口出现分汊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口的向海淤积延伸,这实质上是河口湾的被充填过程及其延续;另一个是河口的展宽,因为过于窄小没有展宽的河口是无法形成分汊的。只有具有了上述这两个基本条件,河口分汊的形成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关注海权     
谈到主权,眼下中国人最糟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台湾问题:二是南海问题。两件事,居然都和海洋有关,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不过.头一件虽有国际背景,终究还是炎黄子孙、自己的事,而后一件则牵涉到国与国之间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其复杂程度自然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16.
薛钊 《海洋世界》2014,(3):20-23
<正>每个女孩部有属于自己的豪话的梦。对于泽娜·哈洛威而言,她的童话故事是在深蓝的海洋中发生和发展的。泽娜·哈洛威本是一个建筑系的高材生,但是,当她遭遇无限深蓝时,就彻底成为一个水下世界的狂热迷恋者。她觉得,有时候,人们在干涸的陆地上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努力,筋疲力尽却一无所获;这时,人们就很想重返海洋,寻找自己最初也许也是最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年。10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可是,当我们拂去积尘,重新捧读“甲午”这一历史篇章时,却突然发现她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模糊。也许,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来说,无论是电影《甲午风云》还是电视剧《北洋水师》,无论是中小学的历史课本还是研究甲午战争的专著,似乎都是那段历史的再现。其实,任何历史都是不可能再现的。笔写的历史也许接近了过  相似文献   

18.
沉没100年     
百年前的4月15日,对世界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应忘却的悲惨之日。只希望在下一个百年中,不要再出现新的"泰坦尼克"……也许,若没有"永不沉没的巨轮"这一华丽的称谓;若没有1517人丧生这一悲惨数字;若没有那么多世界富豪在船上面对死神,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未必会使世界如此震惊。因此,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成为了20世纪最著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8,(3):5-5
再过10年或20年,什么交易会变得更加吃香?也许没人能够想到,竟有可能是碳交易。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数亿年前,海洋孕育了生命。生命也许起源于浅海或者是深海处的某些热液孔周围。最早的生命形式,是氨基酸与核酸,在水中演化并且留在水中。它们沐浴在一个维持着适当温度,而且永远不会干涸的营养液中,从生命形成的最初阶段,便已经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和分异。生命从海洋中诞生,在水下繁衍,最终到达了海边并上岸。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