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底地壳开裂处涌出一般带有大量生物的深海热泉的现象已众所周知。一开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中找到了它们 ,而在 2 0世纪和 2 1世纪交接期印度洋中也发现了热液 ,而后就输到高纬度的北极海区了。在极区盆地中应当有热液已有过报道。例如 ,1 993年 9月 ,俄 德联合北极考察队乘坐“极地”(Polarstern)号破冰船 ,在拉普帖夫海加克利 (Гакке х)海岭东端 (77°45′N、1 2 5° 55′E ,水深 1 990m) ,获得了对研究热液非常有意义的样品 ,证实了在这个海岭上存在着热液活动 ;但是 ,在 2 0 0 1年 ,美国和德国破冰船“健康”(Healy)号和“极…  相似文献   

2.
Amerasian盆地东部为加拿大深水盆地。通过正负地貌构造对比,证实该盆地西部为复杂地形。后者主要是Lomonosov海岭、Alpha海岭、Mendeleev隆起、Arlis高原、Chuk-chi冰盖和Northwind海岭。实际上,本地貌构造单元与Makarov盆地和一些更小的沉降区整体代表一个超深陆架。该陆架连接北美和亚洲大陆,属于浸没于水中的Hyperborean地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赤道印度洋的自然地理学特征是由3个向北延伸的线状高地(Ninetyeast海岭、Chagos_Laccadive海岭和Carlsberg海岭)分隔的一系列盆地组成。在赤道印度洋西部3038m水深处钻探了ODP709A站位,该站位位于Madingley中脊顶峰附近的一个小盆地中,而Madingley中脊则是Carlsberg海岭和Mascarene高原北部之间的一个区域高地。不规则的基底地貌被厚度从小于50m至大于400m不等的沉积物所覆盖。由于印度洋的北部陆地封堵、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强的季风,印度洋…  相似文献   

4.
连续的东太平洋海岭地质一地球物理研究查明了新的构造细节,证实了构造作用在空间上(沿海岭)和时间上的一定差异性.众所周知,在东太平洋海岭活动区范围之外,转换断层具有延伸最长的痕迹.沿着这些痕迹观察到同一年龄层的线性磁异常的位移.  相似文献   

5.
布莱克海岭位于美国东南加利福尼亚近海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可用的开采方案有3种。这些方案为深水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开采提供了可能的途径。1布莱克海岭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过去20年中,在布莱克海岭区收集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料,包括地震勘探资料和11口井的钻井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7年,我们发起了一个主动地震和被动地震的地震学实验,实验地点是Bear岛附近的巴伦支海大陆边缘、Mohns海岭和Knipovich海岭之间的结合部和大西洋东北部的扩张轴。2007~2008年间的野外实验主要是安装几台地震仪器,实施相关的野外操作。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大陆边缘沉积盖层至上地幔的地球结构和动力学机制,因为该大陆边缘包含一个非常厚的沉积楔和至少一个古断裂带。  相似文献   

7.
Cascadia大陆边缘的水合物海岭被大量甲烷水合物沉积物覆盖。这个水合物在海岭北端的分解作用产生了一个数百米高、数千米宽的甲烷柱,甲烷浓度高达50000nl/l。甲烷贯入的数量与大洋扩张中心的相当或超过之。甲烷剖面表明在大陆边缘较浅水深处存在着甲烷...  相似文献   

8.
打开《最新世界地图集》第86页北冰洋图幅,你就会找到罗蒙诺索夫海岭、门捷列夫海岭和马卡罗夫海盆这三个海底地形名称。前两条海岭是以两位驰名全球的俄国自然科学家、化学家的姓氏命名的,而另一海盆则是以在日俄战争中曾任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海军中将马卡  相似文献   

9.
Hoss.  DR 《海洋地质前沿》1998,(6):14-16
当印度从澳大利亚一南极洲分离出来,凯尔盖朗热点地慢流开始活动至今至少已有115Mi,也许长达130Ma之久。凯尔盖朗地幔柱被认为对包括东经九十度海岭、布罗肯海岭和海洋的第二大高原凯尔盖朗高原在内的印度洋盆地的广泛热点火山作用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凯尔盖朗地幔柱亦形成了南半球喷发的玄武岩特征、DUPAC同位素异常。这种地馒柱与印度洋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对整个印度洋盆地地球化学和构造演化有潜在的影响。凯尔盖朗高原和凯尔盖朗群岛成因的一种见解是它们的岩石围基底含有冈瓦纳古陆分裂出残留下的大陆碎块。凯尔盖朗高原南部玄武岩…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海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海地处西太平洋边缘,位于两大俯冲带之间,四周被深海沟所环绕,陆源物质较少汇入,海底保存了较为原始的构造地貌特征。通过收集的精细水深测量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板块构造为基础对该区域划分四级构造单元,并对主要构造地貌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海地貌的形成、分布受构造活动控制,西菲律宾海盆因以中央裂谷带为中心的海底扩张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的大型构造地貌;其东侧因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形成了近南北走向的"沟-弧-盆"体系。西菲律宾海盆中央裂谷带线状海岭、海山,海盆内不断转向的海岭,帕里西维拉海盆雁形裂谷等特殊地貌形态的存在,都与其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有关,能与其复杂发育史相印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台、无震海岭.活动洋中脊以及几条破碎带,可把阿拉伯海划分成几个深海盆地.这些盆地的进化历史已从地球物理的研究中推演出来.东阿拉伯海盆(EAB)位于Laxmi-Laceadive海岭及印度的西部大陆坡之间,被认为其下伏是由裂谷和相关过程形成的过渡地壳,  相似文献   

12.
阿尔发海岭位于北冰洋中 ,其地理座标为北纬85°30′,西经120°。它隆起在洋底之上1200m(深度2000m) ,实际上一直位于被冰层密封的海区。自从它被美国浮冰站发现之后的近40年间 ,从未对它进行过研究 ,因为无法通向这个海岭。正是因为这一点 ,阿尔发海岭被选择为德国科研破冰船“极地”号和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共同进行的“北极—98”极地优先目标之一。1998年7月4日 ,破冰船开始进入预定的目的地。在某一瞬间似乎冰层在这一次也不让它们通过 ,但运用卫星冰情勘测资料 ,在7月14日破冰船终于到达了…  相似文献   

13.
从冰雪岛屿T-3采集的F1-380岩心位于Alpha海岭东部边缘的斜坡上,其为一长900km、宽500km的不规则宽广破碎背斜,被认为是构造演化仍然是个谜的地球上少数大规模地质构造之一.该段Alpha海岭的岩心包括M至A2岩性单元(全新世至上新世或中新世?),但岩心最下部含有千枚糜棱岩碎屑.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 ,太平洋东北部洋中脊的热液排放受地震扰动的影响 ,但是这些扰动起因于海底火山活动 ,直到现在 ,也没有观察到热液体系受非岩浆作用的构造事件的影响。这里我们报道了1999年6月在明显为构造成因的震群之前、期间和之后从胡安·德富卡海岭的几个热液喷口测量的热液排放的温度。排放流体温度在第一次地震之后4~11d开始上升 ,第一次上升之后 ,在到达较高温度值之前喷口温度波动了约一个月。我们也观察到了从热液体系中输出的流体在至少80d内提高了10倍 ,并沿着整个海岭段延伸。与相对温和的构造活动对应的这样一个大的…  相似文献   

15.
夏威夷群岛的向外幅射海岭沿该岛火山的主断裂带演化。希洛海岭与冒纳凯阿火山呈经向由夏威夷向东伸延 ,被认为是夏威夷火山的一部分。冒纳凯阿火山超覆于较古老的科哈拉火山 ,以致于科哈拉的重力高接近于冒纳凯阿边缘 ,表明科哈拉火山筑积物远离冒纳凯阿的侧翼下方伸延。据推测 ,希洛海岭起源于科哈拉在南部断裂带 ,其后 ,冒纳凯阿演化使其增大。笔者乘“ThomasG.Thompson”号调查船调查古老的科哈拉火山筑积物残余 ,此处可能是冒纳凯阿年轻熔岩未覆盖部分。将希洛海岭视为科哈拉的一部分能够说明约1100m的阶地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印度洋东经90°海岭42个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稀土元素(REE)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判别了研究区现代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并结合水动力格局等要素探讨了东经90°海岭北部区域沉积物输运方式.结果显示,研究区42个表层沉积物总稀土含量(∑REE)为26.37~156.8?μg/g,平均值为57.35?μg/g,特点是轻稀土...  相似文献   

17.
有效弹性厚度(Te)表示岩石圈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圈内部的温度结构和地壳物质组成。作为全球最长的海岭之一,东经九十度海岭(NER)来源与形成过程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然而受到该地区复杂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者对海岭的形成过程仍缺乏清晰认识。本文从Te的角度出发,通过空间褶积方法计算了沿着NER不同位置处Te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整个海岭的Te主要在0~35 km之间变化,表现为北(8°N~1°N)高(平均值为20 km)、中(1°N~15°S)低(平均值在5 km以下)、南(15°S~30°S)高(平均值为30 km),变化趋势与凯尔盖朗热点的3期岩浆活动相对应。Te的变化反映了NER形成过程中东南印度洋脊与热点的相对位置的调整,说明NER是凯尔盖朗热点、印度洋板块扩张与东南印度洋洋中脊迁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结合Te的结果与ROYER板块重构的结果,本文提出了NER形成过程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年来,西德和美国等国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兴趣愈来愈增大,西德和美国从1981年开始有计划的在夏威夷海岭,莱恩群岛海岭、中太平洋海山群,马绍尔群岛周围等海域进行了锰结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关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地质科技合作的共同意向书》,我有机会参加了西德《太阳》号1984年中太平洋海山区锰结壳调查(MIDPAC-84)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中等扩张速率的胡安·德富卡海岭因代沃段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喷口场沿走向空间分布详细资料的海底环境之一 ( Haymon等 ,1 991 ;Delaney等 ,1 992 ;Von Damm等 ,1 998)。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海底对流系统的几何形状。海底绘图和水柱调查表明 ,大约 90 km长的海岭的 1 / 3至少拥有 5个活动热液场。此外 ,在沿轴长 1 5km的距离上分布有数个不活动的硫化物矿床场所。在本文中 ,我们第 1次对在因代沃段上新发现的 Mothra热液场做了详细的描述。它位于已知热液场的最南端 ,对于因代沃系统的喷口矿床的分布和硫化物建造的形态起到独特的…  相似文献   

20.
新洲 《海洋世界》2004,(2):15-15
据美国《科学》杂志最新一期发表:由瑞典自然史博物馆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的“海岭”号深海调查船,首次在印度洋水深2500米的深海海底,喷涌热水的“海岭泉”发现一种“铁甲鳞”覆盖的珍稀软体动物。这种软体动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