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瑛 《气象》2001,27(5):1-1
20 0 0年 1月 1日 ,由杭州气象科技开发中心研制的“5 9- 70 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正式在全国投入业务使用。经过半年多的使用 ,运行情况良好 ,数据处理结果符合高空探测技术规范的规定。1 系统简介及对比试验情况高空气象探测“5 9- 70 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由微机、STAR32 0 0打印机、5 9- 70 1探空信号数据综合处理器 (集探空信号解调、测风数据传输、报分钟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专用硬件 )等硬件设备和“5 9- 70 1”微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另外 ,PC- 15 0 0计算机作为可选硬件 ,观测员既可在微机上 ,又能在 PC- 15 0 0计算机上方便地输…  相似文献   

2.
李白佳 《气象》1979,5(10):37-37
当小球测风净举力错误超过规定,台站根据《高空气象观测手册——高空风观测部分》求出实际升速后,还必须将原记录的量得风层风速和标准风层时间一一进行订正。订正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3.
景祥保  杨锡生  刘民喜 《气象》1983,9(12):29-31
在探空观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实现高空探测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是广大探空员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已研制出《Pc-1500型台式计算机探空程序系列》(以下简称《程序系列》),通过了技术鉴定,并于10月1日正式在我区探空台站推广使用。现将有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李宛桐  姜明  史静  杨荣康  黄威 《气象科技》2022,50(2):171-178
本文从高空风探测原理出发,提出可业务化运行的卫星导航探空系统高空风平滑计算方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北斗〖CD*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双模式探空仪提供的大地坐标秒间隔数据,基于地心坐标系计算原始高空风;然后,采用矢量滑动平均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与同球施放的芬兰RS92探空系统做比对分析得出,滑动平均窗口在0~32 km高度范围内设置为34 s、在32 km高度以上设置为60 s条件下,卫星导航探空系统与RS92探空系统高空风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该算法计算结果同基于站心坐标系计算的30 s滑动平均风基本相同,但其风速分量误差范围在32 km高度以下略优、在32 km高度以上减小明显,升空全程误差范围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近半数高空站仍使用未改型的701测风雷达,其数据采集、记录整理等仍停留在以PC-1500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半自动处理状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杭州市气象局开发研制的“高空气象探测自动处理系统”能够自动接收处理探空电码讯号,并由计算机自动整理探空曲线和完成各种高空气象记录报表的制作,这可大大提高探空业务的自动化程度。1998年1月,湖北省宜昌市气象台引进了该系统,并投入业务试运行。通过对其与PC—1500整理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探空曲线拟合符合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前 ,全国高空台站均使用杭州市气象局编制的高空控测软件《高空气象探测“5 9— 70 1”微机数据处理系统》,内蒙古气象局所属高空台站从 1999年 8月开始在高空探测业务中陆续使用该软件。这套软件实现了从数据采集、记录整理到编发报文、报表制作的计算机自动化 ,在业务使用中运行稳定、操作便捷 ,极大地提高了探空业务质量。但这套软件在处理一些特殊记录时出现不符合规范的问题 ,就这些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解决方法 ,以下具体列出 ,供探空人员在工作中参考。1 雷达从开始到终止均无斜距 ,观测终止编发报文时 ,(PPBB)、(PPDD…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存在的纰漏和现行业务软件算法对观测秒数据利用率不高,导致计算结果精度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扩展应用L波段雷达〖CD*2〗GTS1电子探空仪系统元数据来解决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测风秒数据的最大利用价值在于优化和调整量得风层的计算厚度(时间间隔),可将L波段系统测风精度提高到与RS92 GPS探空系统同一数量级,基本满足业务部门对高空风的观测精度要求;通过对气球下沉记录处理流程的调整改进可实现相关记录数据段的妥善保存;引入探空和测风秒数据的野值综合判别、自动剔除和拟合补缺算法,可在提高秒数据利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业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上述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都须以对现行高空气象观测规范中的相关业务规定进行调整、改进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该系统处理探空终止早于测风记录时 ,导致雷达综合测风与雷达单独测风衔接处规定高度的时间错误 ;当测风终止于 4 2 .0~ 4 2 .9min这一特殊时段时 ,各规定高度的时间全部错误。例如在某次探测中 ,探空终止于 4 2 .1min(对应气压为 76hPa ,高度 1810 4m ) ,测风终止于 6 6 .0min。球炸后打出高表一 13发现距地 30 0m、6 0 0m、90 0m既没有时间 ,也没有风向风速 ,不编测风报文 ,各规定高度的时间见表中t1。现将该时次记录做如下处理 :(1)利用本时次各规定等压面高度和时间内差 ,求出各规定高度的时间见表 1中t0 。表 1 规…  相似文献   

9.
1 引言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现行的5 9- 70 1型探空测风系统将逐渐被70 7型雷达-电子探空系统和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系统所替换。70 7测风雷达于1992年通过鉴定,并在郑州探空站作了对比观测,从1996年起陆续在全国5个探空站配备。70 7测风雷达由国营784厂生产,TC - 2电子探空仪由中国气象科学院生产,终端设备(信号处理系统)由中国气象科学院研制提供。呼和浩特高空站从1998年8月1日开始使用C波段测风雷达,该系统是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也很高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该雷达是一次测风雷达,测风和探空信号…  相似文献   

10.
燕芳杰 《气象》1982,8(9):40-41
一、前言 气象观测人员把观测到的气象记录编成电报,通过电信传输系统传到各级气象台。气象电报种类繁多,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识别它们。 从编码型式来看,气象电报主要分以下两类。1.数码型式:它是用数字编码的电报,一般是五个数码一组,各数码代表一定的内容。如地面天气观测报告、高空风报告、探空报告、格点值报告等都属于这一类;2.明文型式:这一类主要使用简明英文编报,在报文中夹杂一些常用的和专业的缩写英文字。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1.
茆金祥 《气象》2004,30(12):83-84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从2004年1月开始执行。与1979年版旧《规范》相比,对风要素的观测,从概念、记录方法到数据处理都作了修改。这是为适应气象观测现代化和自动气象站业务需要而作的调整。只有准确理解风要素的相关概念和观测、记录、处理规定,才能在工作中自觉执行,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风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2.
L波段探测系统在我国各探空站已广泛使用,为台站提供了准确的气象资料,使得数据处理能全部自动化,但是系统在特殊规定层风过南过北的计算中,当上、下量得风层风向差180°(±3°)时,导致系统无法判别过南过北,将该规定层的风处理为缺测的情况,依据操作规范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处理方法,供同仁们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雅琴  刘彬  蒋知安 《气象》1988,14(9):57-57
探测高空压、温、湿的探空仪虽然比较精密,但各台仪器之间总有一定差别。在使用探空仪前,尽管采取了灵敏度检查、基值测定等措施来保障记录的质量,但在记录整理中仍发现有少数仪器升空后发生故障。以前用手工整理记录,从图表中一般能发现;现在台站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就难以直观地发现问题。 现将应用微机数据处理后,如何判断反常探空记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记录审核中发现的几种现象 1.信号接收正常,但从高空压、温、湿记录月报表(规定层)中,某时次同一等压面的温度比前  相似文献   

14.
1979年8月,在北京建立了中美联合探空站。这是按照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一个半自动的探空站。全部设备系美国国内目前所普遍使用的3610MINI-GMD2/B系统。该系统由球载无线电探空仪、测风装置AN/GMD-2A、探空记录器AN/TMQ-5和3610高空大气数据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对高空大气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探测。图1为联合探空站设备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测风  相似文献   

15.
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探空高度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相邻测风高度内插的计算方法,计算高空综合探测测风记录1~5分钟的模拟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分析采用测风高度内插计算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探空观测的时效性和数据质量,消除错误数据对整体记录的影响,以汉中探空站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台站预审工作实践,编写程序实现高空资料实时质量控制。列举使用软件过程中,汉中站出现较多的几种异常记录,对异常记录的判定及处理进行探讨,说明实时质量控制软件的编程原理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白佳  刘作安 《气象》1982,8(8):26-27
我国气象台站用701雷达探测高空风,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雷达测风法”(简称雷达法)。但在斜距资料缺测时,往往改用探空高度代替斜距计算高空风,即改用“经纬仪测风法”(简称经纬仪法)。这种观测方法的改变,若使用不当,将会使测得的高空风速误差急剧增大。因此,不能盲目地将701雷达当无线电经纬仪使用来测定高空风。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各探空站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角度自动跟踪、自动测距、自动数据处理功能,在减少人为失误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常因复杂天气、探空仪器性能不够稳定等因素造成探测记录出现异常,为此结合基层探空站值班和报表预审中常见问题,总结高空资料质量控制的思路和流程,确保探空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代表性,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提供及时、准确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   

19.
探空记录中的隐性错情及其审核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峻 《湖北气象》1997,(4):34-35
PC—1500机处理探空测风记录虽然减轻了探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工作错情,并能提高探空测风记录的质量,但在记录的相关性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免产生一些处理上的错误。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将探空测风错情划分为两大类,即显性错情和隐性错情。 显性错情指读数错、处理错、计算错或书写错。随着探空业务微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观测员责任心的增强,显性错情将会越来越少。隐性错情是指在整理探空记录时,在读数、计算、书写无错的情况下,在特定的相联系的规定层与特性层要素之间出现的相互矛盾或不正确的结果。根据探空测报中的这一实际情况,着重讨论隐性错情的类型及其审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谈谈高空气象探测的内在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空气象探测自1983年以来,相继推广《PC—1500计算机探空程序系列》和《PC—1500计算机测风、探空联机运行程序系列》,起到了大幅度提高时效和减轻高空气象探测人员劳动强度,减少原手工处理资料时产生视差环节(含四舍五入进位的精度误差)和出错机率等作用,同时统一了技术规定标准,避免了人为理解差异所造成的执行差异,提高了记录质量。但是,随着高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