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类。本文对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四姑娘山景区风光旖旎,旅游开发已取得很大成效。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出发,分析并推出景区内可再开发利用的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景观资源的品位和影响力,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黄龙牟尼沟景区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尼沟景区为世界自然遗产黄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景观品位高,且交通可达性较强,能满足游客旅游行为的较高层次需求。本文将其划分为6个基本类型,并进行了重点景观特征描述,为景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南钻石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肖骐(化工部长沙地质工程勘察院,长沙410004)湖南三湘四水,人杰地灵,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是“有色金属之乡”,而且钻石、菊花石等宝石资源也驰誉中外。据史载,早在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有淘金者在常德沅江中淘得无色...  相似文献   

5.
离国庆黄金周只有1个多月了,在长沙一所中学工作的王义俊盘算着实现一个梦想:去湖南一些工矿旅游景点看看。毕业于华南某大学地理专业的王义俊说,一直以来,他对地质勘查、采矿选矿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就听说宝山矿的采矿历史悠久,工矿旅游景点富有文化味,这次就把它定为旅游的首站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上游岩溶古河道的存在性,丰富景区岩溶洞穴科普知识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索性地应用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景区上游进行了探测研究,其结果发现几处磁、电异常部位,并结合区内岩溶垮塌地貌形态、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景区上游存在岩溶古河道,同时确定出岩溶古河道的剖面位置及平面走向。整个研究思路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岩溶古河道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安泽 《地质论评》2007,53(B08):227-228
中国的花岗岩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在地质构造分布上遍及所有的造山带,在产出时代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均有发现,在岩石类型、成因类型上,世界上已知的类型中国几乎都有。特别是中国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类型,不仅多样化程度高,而且美学观赏价值优于世界其他各国。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景区(包括世界遗产、国家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旅游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景区已成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花岗岩地貌景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试从中国花岗岩地质地理分布、地貌景观类型划分、旅游开发价值、花岗岩景区建设及今后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地学界、旅游界及到花岗岩景区游览的广大公众对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关注,从而把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研究、应用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学译丛》2009,(4):F0003-F0003
2006年10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2006]73号),新批准了全国8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2006年第3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目前我国大学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极大的荣誉与鞭策.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学译丛》2009,(1):F0003-F0003
2006年10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2006]73号).新批准了全国8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2006年第3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目前我国大学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极大的荣誉与鞭策,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译丛》2009,(3):F0003-F0003
2006年10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2006]73号).新批准了全国8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2006年第3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目前我国大学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1.
龙宫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3,22(3):236-241
从风景区的科普旅游功能出发,将旅游与科普结合起来,探讨了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龙宫,在开展喀斯特科普旅游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认为: “天然的喀斯特博物馆”、“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独特的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等是龙宫风景区开展科普旅游的主要内涵。但调查表明,当前龙宫景区在导游人员的科普素质、旅游解说系统功能方面,均不能满足开展科普旅游的需要。针对龙宫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景区科学研究,提高景区管理阶层科普意识和导游人员的科普素质,调整旅游解说系统功能结构及建立旅游服务中心等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探险、洞穴养生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普及绥阳红果树景区旅游科普知识,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提供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的科普示范,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景区地质背景,阐述了贵州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景区“飞拉达”攀登、SRT(单绳技术)升降、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及其产品开发方式。研究表明,绥阳红果树景区地质遗迹丰富、美观、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及科普价值;开展探险、洞穴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在红果树景区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娱乐性、功能性强,发展潜力较大,绥阳红果树景区的探险、洞穴养生项目可作为其它喀斯特旅游区多元化开发之范本。   相似文献   

13.
天门山旅游区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四大核心景区之一,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多彩。文章从地质旅游的角度,归纳了天门山地质遗迹景观特色,分析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优势,提出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科学译丛》2009,(2):F0003-F0003
2006年10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2006]73号),新批准了全国8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2006年第3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目前我国大学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极大的荣誉与鞭策,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骄傲。逸夫博物馆的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高校博物馆界前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翔  杨晓霞  李溪  向旭  孙晓蓓 《中国岩溶》2017,36(2):264-274
通过中国洞穴数据库、中国各省市旅游景区名录、同程旗下网站(www.17u.net)和欣欣旅游网(www.cncn.com)下属的洞穴旅游专栏以及其他相关网站、报刊等途径获得中国大陆旅游洞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旅游洞穴的数量、质量、开放时间、空间分布、开发主题、门票价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截止2016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拥有旅游洞穴景区(点)708个,其中,旅游洞穴景区364个,旅游洞穴景点344个,除宁夏和上海外,在其余29个省级行政区均有分布;现有A级旅游洞穴景区177家;以旅游洞穴景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自然遗产有2处,世界地质公园有6处,国家地质公园有2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6处;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开放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多年间,尤以1980—2008年间开放的最多,年际差异性较小;受岩溶地质背景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重影响,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较为集中地分布于西南、中南、华南、华东地区,在省际间空间上呈凝聚态势;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开发主题主要涉及地质观光、历史遗迹、宗教活动、科普教育、医疗保健、地下漂流等类型;中国5A、4A、3A、2A级旅游洞穴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分别为129元、86.16元、53.09元、37.19元,高于非洞穴类同类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译丛》2010,(1):F0003-F0003
2006年10月2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文件(旅发【2006】73号).新批准了全国8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告(2006年第3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榜上有名.成为目前我国大学中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极大的荣誉与鞭策.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骄傲。逸夫博物馆的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高校博物馆界前列.具全国地质博物馆界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汶川县、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等毗邻地区,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 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和特开发旅游景区两大类,分别阐述了各景点、景区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旅游片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万青 《安徽地质》2006,16(1):71-74
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绿色”自然旅游资源奇秀神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本论文在对霍山县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即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要进一步做好各景区的统筹开发和管理工作、要加大在建景区的开发进度、要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9.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7,26(2):183-188
选择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 黄果树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主要制约因子,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黄果树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为21 933人次/日,生态环境容量为51 354人次/日,经济环境容量为98 716人次/日。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提高接待规模的主要限制因子,平日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问题,周末存在局部超载的情况,而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接待规模远远超出其旅游环境容量,景区常常出现整体性超载。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游客分流、及时发布旅游接待信息以及加强未成熟景区的开发等措施,以缓解黄果树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栖霞灰岩中燧石结核成因的新证据毕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3)整个华南地区到处都能见到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富含珊瑚和的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一般不超过150m,岩性、岩相之相对均一是华南地区地史上空前未有的。然而。栖霞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