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涛 《地下水》2012,(4):139-140
进行渠道改造是灌区提高水利用系数,保护输水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现浇混凝土渠道防渗效果和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以外,还必须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混凝土的品质、配合比质量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收面、养护等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苏丹杜维姆大桥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如何确保现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有效控制原材料温度、设备温度及环境温度,延缓了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了混凝土顺利泵送和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质量是影响预应力锚索(杆)框架结构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边坡加固的效果,高边坡框架现浇混凝土施工受现场条件限制,存在离析、振捣不到位、跑浆、胀模、劳动力成本偏高等问题,干法喷射混凝土可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本文结合甘肃小厂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二期)预应力锚杆框架施工的成功经验,对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何武军 《地下水》2004,26(3):229-230
主要论述了交口灌区南四支渠现浇砼村砌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和砼渠道施工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杨建明 《岩土力学》2007,28(5):1044-1044
本书以施工工艺为重点,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全书包括基本知识、混凝土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搅拌和运输、浇筑与养护、预制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混凝土冬期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安全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以现行国家、行业的规范、标准、规程等为依据编写。  相似文献   

6.
模袋混凝土技术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现浇混凝土新技术,它采用织物模袋做软模具,利用混凝土泵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充灌入模袋成型,起到护坡、防渗等作用。由于它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地形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与于道路、水库护岸、河涌、海堤等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模袋混凝土技术在黄河班多水电站主河床上游围堰下游堰坡防护中的应用,为模袋混凝土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为模袋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施工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林栋 《福建地质》2005,24(3):179-182
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任飞 《地下水》2020,(1):274-276
运用机织模袋混凝土防渗护坡技术不仅有利于灌区渠道边坡的加固,而且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输水渗漏损失显著提升渠道用水效率。本着不改变工程规模、位置的原则对灌区老化的渠系建筑物进行节水改造,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提升渠道水利用系数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以大洼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例,系统分析了机织模袋混凝土技术在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探讨渠道防渗的施工工具、工艺方法和改进技术,可为其他类似灌区的渠道防渗和节水改造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PCC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可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笔者介绍了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技术原理、加固机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其设计与质量检测方法。该桩型具有承载力高、质量可靠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曰飞 《探矿工程》2007,34(6):21-23
介绍了大直径现浇薄壁筒桩的技术特点和施工工艺,对其在海洋工程和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成功应用做了实例介绍,并阐述了现浇混凝土筒桩施工过程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现浇预应力空心楼板体系的优点,并结合工程实践,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对现浇预应力空心楼板体系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刘峰  颜庭成 《江苏地质》2011,35(4):418-423
针对传统护坡工程方法在河道边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法,优化设计了该技法组成材料,并对生态混凝土的耐久性、植生能力和净水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该技法在泰州周山河河道边坡生态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认为所提出的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法不仅能充分保证护坡工程的安全性,还可维持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宗乾 《地下水》2007,29(2):130-131
以工程实践为例, 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措施和计算方法,并以理论计算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方案比选.提出了施工中采取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双控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涵洞现浇混凝土基础水化热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相变和热量生成, 导出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 并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 计算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DK1258 240处正在修建的涵洞现浇混凝土基础水化热的影响, 结果证明, 现浇混凝土水化热在施工后半年内对涵洞周围的冻土的热状况影响较大, 施工后2 a时仍然还有影响. 为了减小这种影响, 计算了涵洞现浇混凝土基础下铺设厚度为10 cm的保温材料的冻土热状况, 材料分两种方式铺设: 一种铺设与涵洞基础等宽度; 一种铺设比涵洞基础宽度大5 cm. 比较证明: 在涵洞现浇混凝土基础下铺设保温材料可减少现浇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 保温材料应按方式二铺设.  相似文献   

15.
现浇混凝土-冻土接触面冻结强度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关于混凝土-冻土接触面的力学强度研究多集中于预制成型混凝土样(块)与冻土接触面的力学试验研究,而与工程实际更为接近的冻土中现浇混凝土、冻结稳定后混凝土-冻土接触面的力学强度研究则少有涉及。基于冻土中现浇混凝土的试验方式,开展了不同水灰比、含冰量及冻土温度条件下,混凝土-冻土复杂接触面冻结强度的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由于混凝土中粗、细骨料导热系数及水化热侵蚀强度不同,冻土中现浇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冻土接触面发生起伏变化。受该因素影响,粗糙接触面较光滑接触面的冻结强度增大71.9%。粗糙接触面引起的应力集中,使得剪应力在剪切破坏过程中出现间歇性增大、跳跃。在冻结强度构成中,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增大, φ值对冻结强度增长的贡献要大于c值。水灰比由0.4增至0.6,混凝土导热系数降低,生成接触面趋于光滑,冻结强度减小;土体含水量由15%增大至30%时,冻结强度增大,含水量继续增大至40%时,冻结强度减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整体呈现冻土温度降低冻结强度相应增大的趋势。基于上述结果,多年冻土区灌注桩设计时,建议混凝土采用0.4~0.5水灰比。  相似文献   

16.
杜代军 《地下水》2010,32(3):178-179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泵送混凝土在各种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工效,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但同时,在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加以注意。对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的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水化热引起的裂缝等不同类型裂缝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吴涛  孟凡会  黄宜刚 《地下水》2014,(5):165-165
以山东省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龙潭沟水库大坝为例,讨论了第三方质量检测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重点论述了碾压混凝土的压实质量以及坝基处理的质量检测方法,强调第三方质量检测在大坝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为第三方检测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检测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高压自流水盆地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在国内实属罕见。因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给桩施工带来的难题,形成了常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所不可能遇到的工程现象。作者通过参与该工程的病害处理,较完整地阐述了在该类地区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钻孔因地下水喷涌而坍塌,灌注砼时形成负压引起自流水脉冲式侵入,桩顶微通道溢水现象及桩头混凝土保护层缺失等系列工程问题。作者分析了此类工程现象的形成机制,并对施工对策、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沈小枭  余慎军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A01):86-88,100
通过工程对比试验和施工实例,描述了桩基工程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运动过程,指出了从业人员在施工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对漏筋(缩径)、浮笼、断桩等常见桩基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别于施工规范和相关施工手册上解释的新观点,在施工实践中总结出了避免水下灌注混凝土常见质量事故的新办法——拔管后导管埋深以1m为度控制法,并将这种方法归纳总结为“跑步”理论。  相似文献   

20.
闫顺喜 《地下水》2003,25(2):125-126
本文阐述了细石混凝土砌石重力坝的施工方法和特点,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所采取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特别是技术措施,从施工前原材料的检查和检验、施工中施工方法和工艺监督及控制、施工后抽查和检测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就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