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仕康 《湖南地质》2009,(12):92-93
宁乡灰汤温泉位于宁乡县城西南部,距宁乡县城45km,距韶山34km,距长沙约90km。长沙至宁乡有长常铁路和高速公路经宁乡,公路可从长沙直达温泉区,交通非常便利。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必然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但城市建设对温泉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评价研究极少。本文以巢湖半汤为例,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将温泉组成划分为补给区、径流通道和排泄区。分析了城市建设对温泉的影响因素,并分别评价了这些因素对温泉各组成部分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巢湖半汤规划区城市建设总体上对温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吕志涛  罗文金  陈少茹  张莉 《地下水》2006,28(4):42-44,51
河南省五大温泉位于鲁山县西部,自上而下为上汤、中汤、温汤、下汤和碱场温泉.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影响,加之对地热资源的重视不够,多年来,五大温泉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应用领域单调,造成了地热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地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在阐明五大温泉成因与出露条件的同时,结合地热资源量和地热流体的温度、化学成分,本着"科学布井,探采结合;梯级开发,综合利用;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五大温泉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4.
王聿军  马祥县  单伟 《山东地质》2011,(2):16-19,24
威海市草庙子镇洪水岚汤温泉是低温热水型地热田,位于苏鲁造山带(Ⅰ)胶南隆起(Ⅱ)乳山-威海凸起的东部。热储位于印支期花岗岩构造破碎带内,受NW,NE向断裂构造控制,呈点状、带状分布,洪水岚汤位于2个断裂构造交会处,出露标高66.83 m,平均水温71℃。根据流体化学特征分析,洪水岚汤温泉热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水化学类型按舒卡列夫法分类属HCO3-.SO42--Na+型热泉,氟、偏硅酸含量较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车村—鲁山大断裂与河南鲁山五大温泉关系的探讨,并应用激电测深法勘探、RGIS软件反演解释技术,查明下汤温泉东西两侧1 500 m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认为下汤温泉即受控于近东西向车村—鲁山断裂(F1),也受控于北东向F4断裂。前者为一级控热导热构造,是深部热源向上对流的主要通道;后者为二级控热导热构造。在地形和水头压差的驱动下,地下水沿着断裂带自西向东缓慢的运移,期间受地壳内部热源传导,在排泄区受到北东向F4断裂的控制,向地表运移,出露成泉。  相似文献   

6.
唐辉明  潘别桐 《地球科学》1989,14(2):173-180
车村—鲁山断裂活动摩擦生热形成高温热水,热水循断裂上盘等距展布的北东向断裂出露地表而形成下汤地区温泉。温泉水温的变化反映断裂活动强弱的变化,水温增高,断裂活动减弱,反之亦然,显示能量的相互转化。温泉的存在是断裂蠕滑活动的一个标志,车村—鲁山断裂未发生过强烈地震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袁星芳 《地质与勘探》2020,56(2):427-437
胶东半岛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以温泉为主要出露方式。洪水岚汤温泉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威海市境内,出露在阳泉河北岸的一级阶地,出露标高为66. 83 m,水温约69℃,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二长花岗岩。为查明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采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水化学成分表明:温泉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Na,pH值为7. 6,总溶解性固体为610. 6 mg/L,F~-含量为4. 2 mg/L,偏硅酸含量为98. 8 mg/L。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温泉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估算温泉热水补给高程为427~599 m,地下热储温度约为106. 25℃,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约为2091 m。综合分析洪水岚汤温泉成因模式为:在正棋山山区获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沿F1断裂破碎带下渗经历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后上升,上升过程中混入浅层地下水,在第四系静水压力最小的部位出露成泉。  相似文献   

8.
电法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丰宁县洪汤寺温泉勘查特点,查明了断裂构造的位置,地下水的来源及成因,选择了拟建热水井的位置,经钻探验证后,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安宁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温泉为上升泉群,其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和HCO3—Ca型。泉群地温场平面特征是在"天下第一汤"形成高温中心,垂向上则随深度变化井温曲线呈现增温型、恒温型、增降骤变型和增温变降温型四种类型。热储具多元结构,当前利用热水除温泉自流水量外都取自浅部热储。温泉流量与降雨补给关系密切,热储具有开放式特征,热水循环周期在21a以上。安宁温泉的热源来自区域高热流背景,螳螂川断裂起到导热导水作用,其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10.
陈蓉 《贵州地质》2004,21(4):283-283
息烽温泉是低矿化、超低钠的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氧的含量较高,具很高的医疗价值,在我国被誉为“天下第一汤”。息烽温泉出露在复杂的地垒式断块“结环”处,震旦纪的灯影组是它的储水层。其开发已有百年历史,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办出地方特色景点的同时,必须在合理开发、保证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不仅在关中盆地已发现多处热矿泉和地热田,而且在秦巴地区也发现了多处可供开采利用的热矿泉。据初步调查资料,秦巴地区已发现的热矿泉有10处,其中水温在30℃以上的有5处(水温最高者达59℃)。热矿泉流量在1.0L/s 以上的有8处,其中流量最大者达35.5L/s。此外,资料证明在热矿泉附近施工的地热勘探孔,单孔出水量要比就近的温泉流量大三倍以上。如勉县郭家湾地热勘探孔的出水量,比温泉流量增大五倍多;兰田石门汤和西乡三泉村的勘探孔出水量比温泉流量增大三倍多。上述情况说明,秦巴地区的热矿泉都有扩大开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市三条主要断裂及其对矿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放 《河南地质》1999,17(2):95-99
平顶山市发育的三条主要断裂有晚白垩世经历了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背孜-鲁山断裂对煤田起破坏作用,对盐矿起控制作用;车村一下汤断裂对温泉起促进作用,控制萤石矿形成;二郎庙-黄土岭断裂促进金矿化,控制滑石矿生成。  相似文献   

13.
新宁一灰汤断裂南东盘,分布有数条北西向的花岗斑岩脉带,每条岩脉带内,产出有相同的矿床组合及类似的分带规律,构成一个北东向的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北西部分为锑金成矿区,南东侧是铅锌铜钨成矿区。新宁—灰汤断裂与桃江—城步断裂控制的煌斑岩脉,具有明显区别,在某些地段具有钾镁煌斑岩主要特征,它对我省金刚石原生矿的突破,是一条重要线索与新途征。  相似文献   

14.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目前已发现72处温泉,是广东省温泉最多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对韶关市温泉分布情况、地质背景、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温泉产能及地热水利用节煤减排量、温泉开发利用现状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已开发温泉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根据韶关市温泉的特征,对温泉的开发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洛阳市龙门温泉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龙门温泉所处地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根据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温泉的水源、热源、构造等方面阐明了龙门温泉的成因,并对温泉的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及其西北邻区温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及其西北邻区有7个温泉,水温37-68℃,流量0.304-24.08 L/s,对皮肤病、关节炎和风湿病有一定的疗效。在过去的50年里,除了怀来暖泉温泉外,其余温泉的流量和水温有所下降,其中海淀温泉村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和张家口白庙温泉陆续继流,赤城汤泉温泉和塘子庙温泉水温下降3-5℃。造成流量下降甚至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性降雨量的减少和温泉附近钻井过量开采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使之能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泉文化与四川省温泉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且类型齐全。近年来,温泉度假地的开发加快,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温泉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底蕴。为此,应依托温泉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利用温泉地悠久而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积淀,深度挖掘温泉景观文化、生命文化、沐浴文化,从而全面提升我省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增强我省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娄峰 《浙江地质》2013,(7):60-61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日前对全省温泉资源分级命名进行通报,宁海森林温泉被命名为AAAA等级,为我省已命名的最高等级温泉资源。今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对全省温泉资源命名和标识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温度、质量和可开采量三项指标,将温泉分为5个级别,  相似文献   

19.
何洋  李晓  肖尧  张子森 《地下水》2015,(1):30-32
通过对草科温泉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分析,结合温泉的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温泉的成因,研究认为草科温泉的补给水源来温泉以北海拔3 200 m左右的山区的大气降雨,降雨沿裂隙下渗向深部径流,通过计算推测出热储深度为1 900 m左右,温度为91℃,在水压差和密度差的作用下,深部热水运移至草科背斜倾伏端,从有利部位上涌形成温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地区温泉分布的深部热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泉是地热资源的直接显示.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大陆温泉数据,对温泉分布进行了分区,并从热岩石圈厚度、莫霍面深度、岩石圈热结构和居里面深度等角度出发,揭示了温泉分布与深部热背景之间的联系.以泉水温度为依据将温泉定义为低温泉(25℃≤T<50℃)、中温泉(50℃≤T<75℃)和高温泉(T≥75℃).根据大地构造、区域地理和地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