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GPS技术在南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具有全球地面覆盖连续 ,功能多 ,精度高 ,实时定位 ,应用广泛等特点。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将GPS技术应用到南极科学研究中来。在第 17次南极科学考察中 ,采用GPS技术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长城站的国际GPS联测和中山站的GPS跟踪站。南极板块运动监测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 ,属于南极环境长期变化的研究范畴。从 1992年开始 ,SCAR组织协调十几个国家 30多个南极站参加每年一度的连续 2 2天的南极GPS会战联测 ,我国从 1994年参加此项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四次南极考察工作已全面展开,现正进入紧张的考察中。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第四次光荣地承担了南极考察任务,已派讲师张松波同志参与考察。根据考察计划,他将在武汉测地所吕纯操同志及冰川组队员的配合下,进行如下课题的考察研究工作:1.菲尔德斯海峡地壳断裂形变网监测;2.地面摄影测量在南极冰川考察中的应用;3.长城站建筑物变  相似文献   

3.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概况笔者于1990年5月20日至25日,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感遥学会(ISPRS)第Ⅲ员委会(摄影测量数据的数学分析)学术讨论会。借在中国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之际,作为日本代表荣幸地访问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会议期间,会见了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杨凯教授和测绘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楚良才教授,并听取了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概况的介绍。国家测绘局是中央政府直属机关,设有测绘研究科学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测绘出版社四个直属单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国家教委的重点大学。国家测绘局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7日上午,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踏上征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首批执行极地测绘度夏任务的2名队员随"雪龙号"出征。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共派出5名队员执行第32次南极测绘科考任务,其中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3人,武汉大学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人。此次出征的2名队员分别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和  相似文献   

5.
庞小平 《地图》1999,(3):31-33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于1999年7月1日至9月1日进行,整个考察计划60天。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行为的方式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航线为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极永久海冰区(沿西经170°至北纬82°)—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科考队员及船员共80多人参加此次科学考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赴北极考察。作为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参加者,他将再次参加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一、北极自然地理概况  北极地区通常指北极圈(北纬…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斐教授及南极中心博士生张胜凯同学 ,应邀出席了在乌克兰利沃夫市召开的第 5次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 (AGS’0 3)。国际南极大地测量研讨会是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SCAR)下属的地学常设工作组组织召开的年度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乌克兰利沃夫理工大学和乌克兰南极中心联合举办 ,会议主题是“南极大地测量基础设施的现状与未来研究的展望”。参加该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本次会议内容包括 2 0 0 2 /2 0 0 3年南极夏季大地测量活动、大气对南极GPS观测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测绘》1998,(1):41-42
中国测绘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拟定于1998年12月15~17日在武汉联合召开“影像信息科学的发展暨王之卓学术思想”讨论会,该会与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的SIST’98国际学术讨论会相互衔接,现将论文征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三委员会、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学会将于1990年5月20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关于数据分析研究的进展”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将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省科协共同负责。  相似文献   

9.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三委员会、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学会将于1990年5月20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关于数据分析研究的进展”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将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省科协共同负责。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一九九○年五月二十日王之卓教授的《摄影测量原理及遥感》英文版首发式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十六届大会第三委员会的学术讨论会召开期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举行。参加讨论会的中外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及相邻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首发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赞助,第八届国际大地测量计算讨论会定于1990年5月8日至11日在中国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2.
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的“王之卓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数字摄影测量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12月11日至12月17日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正值王之卓教授80寿辰和从教50周年。为此,会议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10月20日,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出征.其中包括国家测绘局派出的8名测绘队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他们将承担包括南极内陆冰盖DOMEA建站测绘保障、中山站测绘基准维护观测,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长城站GPS跟踪站建站观测及其周边地区航外业控制测量等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武测获两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 1 999年度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日前揭晓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项目中 ,以高校为第一申报单位的获奖项目有 2 9项 ,其中一等奖两项。武测李德仁院士的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张祖勋教授的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已刊登在本刊 2 0 0 0年第1期上 )。据悉 ,李德仁院士主持的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在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协术协会赞助,第八届国际大地测量计算讨论会定于1990年5月8日至11日在中国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6.
论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的结合──纪念夏坚白教授诞辰90周年瞻望测绘科学的发展前景李德仁值此纪念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老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影像信息科学的发展暨王之卓学术思想"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3~1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研讨会与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的SIST'98国际学术研讨会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8.
第八届国际大地测量计算讨论会于1990年5月8日在中国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含台湾)、奥地利、苏联、联邦德国、日本、匈牙利、南非、以色列、香港等9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共收到论文112篇。讨论会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  相似文献   

19.
“数字摄影测量暨微机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11日在武汉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王之卓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介绍了1988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十六次大会的情况,分析了目前本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和发展的前景,使与会代表耳目一新,受到很大教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我国首个省级GPSC级网在江苏建成  江苏省C级GPS网由 4 72个点组成 ,其中 1/ 3以上的点经三等水准联测。该项目采用GPS水准、地形和重力资料、全球重力场模型 ,严密计算了江苏省的似大地水准面 ,经外部检核 ,其精度为± 7.8cm。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承担了选埋、观测和三等水准联测、数据预处理工作。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处理、GPS网平差、重力数据处理、似大地水准面数学模型的确定、海洋重力异常的计算、数据处理及数值结果分析等。武汉大学李建成教授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近日 ,共青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