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旭  韩乃仁 《地质论评》1964,22(2):81-90
一、前言本文所讨论的江西玉山一带早奥陶世地层只限于下奥陶统的上部宁国页岩组。 1960年,笔者之一(韩乃仁)在玉山古城附近系统地测制了宁国页岩组的地层剖面(图1),并采集了大量的笔石,这些笔石由笔者之一(陈旭)作了详细鉴定,并进行分带。从这些笔石的种属来看,玉山地区的宁国页岩组包括全部阿伦尼格期(Arenigian)和兰浮  相似文献   

2.
Sinograptus一属是穆恩之(1957)建立的,产于浙江常山大坞的下奥陶统宁国组Amplexograptus confertus带。二十多年来,经过多次研究,Sinograptus已做为笔石胞管复杂化的具背褶和腹褶代表属,并以它建立了中国笔石科。笔者近年来在浙江江山黄泥岗村附近的下奥陶统Amplexograptas confertus带的Didymograptus ellesae亚带中采到不少完整的Sinograptus,其中一块Sinograptus typi-  相似文献   

3.
浙江江山下奥陶统发现肿笔石(Oncograptu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乃仁 《地质论评》1983,29(6):567-569
肖承协、黄学涔等在赣南崇义发现Oncograptus并与澳洲的Oncograjptus带相对比。许杰、黄枝高又报导了新疆霍城果子沟的塔基河组中的Oncograptus的二个新种,三个旧种,中国迄今为止只发现这两处有Oncograptus。江西玉山与浙江江山下奥陶统宁国组Cardiograptus amplus带与Azygograptus suecicus带笔石页岩为连续沉积,但多年来一直未发现有Oncograptus。  相似文献   

4.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动物群的分带及分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江西玉山具有完整的下奥陶统宁国组含笔石地层,陈旭、韩乃仁(1964)建立了下奥陶统笔石带,限于当时的标本采集,分带尚不够精确。1979年秋,笔者与邹西平、李罗照在玉山山头底(李家蓬)、会英亭、牟家坞等地测制剖面,获得了比较可靠的笔石分带。本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和牙形石的相互关系。认为宜昌黄花场剖面完全具备建立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条件,牙形石B.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FAD)是良好的界线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6.
笔者把下奥陶统新二台组分为三个岩性段,下奥陶统新建五个笔石带、北天山西段以笔石带化石的混生为显著特点,除巳公布的Cardiograptus-Oncograptus混生外,Anisograptus和Triograptus的混生为一新的例证、Anisograptus和Triograptus在我国华南它们分别是新厂期X_1和X_2的笔石带化石,而在果子沟它们上延到相当华南新厂期X_3的层位、此两笔石属的个别分子可继续上延到Tetragraptus(Etagraptus)approximatus带的底部和T.fruticosus带、风沟组被厘定为中奥陶统下部.在科古琴地区发现有中奥陶统上部层位和晚奥陶世地层.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板块碳酸盐岩相的鹰山组地质时代有3种观点,分别为早奥陶世、早-中奥陶世、中奥陶世。归纳塔里木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的相关古生物资料,根据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等的延展时限,认为前人在柯坪、巴楚地区所建立的牙形石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Baltoniodus aff.navis带证据不足;原Tangshanodus带不能对比华北板块下马家沟组的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原定的Tangshanodus sp.已厘定为Erraticodon tarimensis,层位在Aurilobodus leptosomatus-Loxodus dissectus带之下和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之上;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层位只限于下奥陶统弗洛阶的Oepikodus evae带,在塔里木该牙形石种亦仅见于A.leptosomatus-L.dissectus带之下。根据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确认标准,宜将鹰山组上部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Scolopodus euspinus-Erraticodon tarimensis组合划归下奥陶统弗洛阶,鹰山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期。鹰山组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不同成因斜坡带特征与油气成藏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油气富集已为勘探实践所证实。古生界广泛分布的斜坡带按其成因特点可分为3类:即地层形成期的沉积建造斜坡、构造变革改造期的侵蚀地貌斜坡和构造抬升翘倾作用形成的构造斜坡。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了不同的油气成藏组合:沉积建造斜坡带发育了以礁滩体为主要储层、致密碳酸盐岩或上奥陶统泥岩为主要盖层的成藏组合;岩溶斜坡带发育了不同层系岩溶储层(中、下奥陶统岩溶储层、上奥陶统岩溶储层和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与不同层系泥岩盖层(上奥陶统泥岩盖层、志留系泥岩盖层和石炭系下泥岩段盖层)构成的成藏组合;地层超覆斜坡带在志留系和上泥盆统—石炭系形成了以地层超覆圈闭为主、构造-地层(或岩性)圈闭为辅、泥岩段为盖层的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9.
华南造山带下寒武统和中奥陶统发现放射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南造山带江西萍乡下寒武统牛角河组泥质板岩和湖南永州中奥陶统烟溪组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放射虫的发现表明萍乡—永州一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存在相当规模的处于低纬度的海盆。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次在河南林县发现下奥陶统牙形石,地层可划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在冶里组建立“Acoclus”oneotensis—Scolopodus restrictus 带;在亮甲山组建立 Paraserratognathuspaltodiformis 带。论证该区下奥陶统中间存在一个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在20年代就已涉及(孙云铸,1923),周志毅、张进林(1978)认为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的界线应该划在上寒武统的Mictosaukia orientalis组合与下奥陶统的Onychopyge-Leiostegium组合之间;并且认为这条界线大致可与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寒武统Payntonian顶部的Mictosaukia perplexa带与下奥陶统Datsonian底部Cordylodus proavus带之间的界线进行对比。周志毅、王志浩等(1984)根据三叶虫、  相似文献   

12.
引言“玉山页岩”、“大南岭灰岩”和“秦村系”是1933年高平在江西广丰、王山调查地质时所创立的地层单位,当时分别代表早奥陶世阿伦尼格期、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及中奥陶世晚期的沉积。此后,这些名称就长期为人所引用,但对它的含义则有所修正。如《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中,将玉山页岩划为下奥陶统,将大南岭灰岩和秦村“组”(系改称组)笼统划为中上奥陶统。1959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与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分布广泛。主要根据化石、岩性特征、对比等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划分为三统四组: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下伏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呈假整合接触,鹰山组归为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划为中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划归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可细分为3个岩性段,鹰山组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存在区域地层缺失和不整合,桑塔木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下伏良里塔格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阿克库勒地区主要含油气层,岩溶作用是影响奥陶系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详细论述了该区下奥陶统发育多期岩溶,海西早期是主岩溶期,该期岩溶主要形成于表生大气淡水条件下,岩溶作用深度和范围受志留-泥盆系和上奥陶统隔水层限制。指出岩溶斜坡区的地表岩溶带及潜流岩溶带上部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和油气主要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及多年积累的古生物地层资料,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包括2个群及以笔石带为据的9个组。强调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是该区及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层序和盆地原型分界。代表 SaukⅢ上部的下奥陶统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扬子地区表现为被动边缘上的以台地相碳酸盐岩占优势的伸展盆地沉积,其顶部风化壳是本区及塔里木大油(气)田的主力储层。以 Tippecanoe(O_2—D_(?))层序和以中—上奥陶统为主的地层,是鄂尔多斯和塔里木最有价值的有效烃源岩层,它代表了加里东期聚敛到碰撞的挠曲型复理石至磨拉石前陆盆地的沉积,而古中央隆起是这个弧后前陆的前隆部位。  相似文献   

16.
华中区晚奥陶世古地理图及其说明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华中区为华中—西南区的简称,又称扬子区,北面包括东秦岭南坡,南面包括滇东南地区。本文的上奥陶统,是指Climacograptus spiniferus带(Ha~2)与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L_1)之间的地层,下部为石口“期”,上部为五峰“期”。在华中区是指中奥陶统顶部Richardsonoceras带与G.persculptus带之间的地层。华中区石口期的地层为临湘组(灰  相似文献   

17.
陕西陇县位于西安西北约200公里处,属鄂尔多斯地台的西南缘,地层区划归陕、甘、宁盆缘分区平凉—永寿小区(图1).该区奥陶系发育,上、中、下三统俱全.中奥陶统在这里相当于胡乐期和(氵韩)江期的地层,全为笔石相沉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傅力浦(1975)、陈均远等(1978)先后对本区中奥陶统笔石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傅力浦根据陇县龙门洞剖面完整、笔石带齐全以及全为笔石相沉积诸特点,修订了原平凉组的含义,其范围相当于从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Dicranograptus clingani带的沉积.而陈均远等将这一部分地层重新命名为"龙门洞组".西北区区域地层表陕西省分册使用了"平凉群".笔者同意修订后的平凉组,理由将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了巴楚起南缘断裂构造带成藏地质条件,运用成藏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了其油气成藏规律。根据和田探区北带邻区已发现的石炭系断背影斜油藏组合,石炭系断背斜气藏组合和下奥陶统潜山背斜油气藏组合特征,认为在和田探区北带可能存在四种油气成藏组合,即石炭系断背斜,气藏组合、石炭系断鼻油气藏组合,下奥陶统断背斜气藏组合和下奥陶统断油气藏组合。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法评 田北带已发现的八个圈 ,优选出渗米西断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华南上扬子区5条出露完好的下、中奥陶统剖面的生物地层,识别出了研究区下奥陶统至上奥陶统底部8个几丁虫带及2个几丁虫亚带,由下至上分别是Lagenochitina pestovoensis带,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带,未命名带1,Desmochitina maotaiensis带,Sagenachitina dapingensis带,Lagenochitina esthonica elongate带,未命名带2,Laufeldochitina stentor带,Cyathochitinasp.3亚带及Armoricochitina granulifera亚带。这些化石带与区内同期笔石带、牙形类带以及区外主要块体同期几丁虫带可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湖南益阳下奥陶统弗洛阶的笔石分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采自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的笔石化石的研究,识别出了下奥陶统弗洛阶4个连续的笔石带(自下而上):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带、Pendeograptus fruticosus带、Didymograptellus bifidus带和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同时在特马豆克阶顶部也识别出了Hunnegraptus copiosus带,从而在该区确立了一个连续的、可与国内外同期地层精确对比的弗洛阶笔石带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