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位校正系统是MK-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相位校正信号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质量乃至成败。本文试图对这一信号的注入强度及相应的相位测定误差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3MHz区分放大器有天,VLBI接收机,国防科研中有广泛的应用,研制成功的5MHz区分放大器在相位噪声和隔离度上分达到了频期效果,相位噪声的插入损耗小于3dB,隔离度大于60dB,并且保持了氢频标信号的稳定度,还可用于长线传输,因此比较好的满足了时频系统,特别是主稳定本振系统的使用要求,而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后,经过捕获、跟踪,得到码相位与载波相位两个基本测量值,然后通过测量值计算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载波相位测量值比码相位测量值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但由于载波相位测量值具有计算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得到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双频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厂家所确定的位置有偏差,在高精度定位测量中,是不容忽视的。讨论了用“旋转天线法”绘制GPS接收天线的相对相位方向图,来确定天线相位中心的原理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天线相位中心位置的测定精度为1.5mm左右.  相似文献   

5.
详细地介绍了VLBI系统的地面单元中电缆延迟变化的测量方法,这种基于相位的测量方法,为相关领域的高精度延迟测量提供了借鉴。概要介绍了地面单元中电缆测量、反射调制以及相位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对各个环节作了数学上的推导分析。给出了一个电缆相对延迟值随温度变化的测试样本。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信号产生器内温度变化对信号相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恒温控制和实时相位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除恒温控制外,基于对信号产生器内部温度、相位测量值变化率、设备调相分辨率和相位波动指标等的分析研究,合理计算实时相位调整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相位调整,有效地减小信号产生器内部温度变化引起的相位波动,提高了输出端信号相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微波全息测量的原理、用于微波全息测量的接收机系统,然后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对该接收机系统相位稳定性的测试,指出了当前接收系统的主要问题。并对接收系统的改进做了两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相位求差法与相位率法探测与修复周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有多种方法,但是各种方法都不很完善。介绍常用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并利用相位求差法和相位率法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准确地锁定发生小周跳的历元,而且能高效地修复观测值;然而,相位求差法需要双频观测数据,而相位率法仅需要单频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GNSS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与变化精确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地面上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标定方法和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的归算方法及其优缺点,并研究了GNSS在轨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的估算策略,探讨了LEO GP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的在轨标定,有利于我国导航系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的标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微波全息测量的原理、用于微波全息测量的接收机系统,然后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对该接收机系统相位稳定性的测试,指出了当前接收系统的主要问题.并对接收系统的改进做了两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同波束干涉测量中差分相位时延模型验证、解算结果周跳检测与校正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相位闭合和差分相位时延闭合计算原理与方法,并以SELENE任务中解算的差分相位时延数据为算例进行分析,差分相位时延闭合计算结果小于几皮秒。验证了差分相位时延基于同一波前的模型,可用于对差分相位时延中周跳问题进行检测,可对数据波动情况进行监视,为数据后处理提供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可随着数据处理过程的推进同步进行,因此,十分有利于同波束干涉测量方法的实时实施,并应用于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个研制成功了的多路皮秒时差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双混频时差(DMTD)测量原理,是一个适用于多个频标相位和长短期频率比对的高精度测量系统,比对信号采用5MHz,与一个分辨力为1ns的计数器相配,时差测量的理论分辨力为0.2ps,相位测量的本底噪声为±0.3ps(rms),频率测量的本底噪声σ_y(τ)为4×10~(-13)/τ(τ≤100s)。  相似文献   

14.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指GPS天线接收卫星信号的电气中心与基机械几何中心之差。在高精度测量中,这是不容忽视的。讨论了采用基线测量相对测定法确定天线相位中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偏差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标准的斩波轮校准法的基础上,讨论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天观测的校准过程,用一个常温温标可以为单边带和双边带接收模式建立强度标准。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段,地面观测受到多变的大气不透明度的普遍影响。这一效应对双边带接收机尤为严重。中讨论了大气效应在不同中频下带来的误差,并计算了有关的误差范围。章指出了大气不透明度显时,单边带校准是能够将误差降低在10%以内的有效方法。提出一种双边带观测,单边带校准是  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了1985年国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和1987年国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使用双混频时差(DMTD)测量技术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MTD测量技术在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对于确定钟速和同步精度以及严密监视钟的相位、频率跳变等方面是很有用的。它与秒脉冲(1PPS)时差测量技术可同时使用和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2日日食期间,分别在重庆、桂林和青岛利用阿尔法场强与相位监测仪观测了来自俄罗斯阿尔法导航系统位于Novosibirsk、Krasnodar和Khabarovsk的3个发射台3个频率的甚低频信号,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日食期间的电离层模型,结合实际传播路径地面电磁参数,推测全食区低电离层的等效高度;给出经不同路径传播的VLF(甚低频)信号相位突变与日食发生时刻的关系及原因;分析了日食期间经不同路径传播的VLF信号的场强起伏变化,发现场强变化滞后于相位变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天线的远场辐射方向图(幅度图)在实际天线测量中应用极其普遍,而在一般的资料中很少论及相位特性以及相位和幅度的相互关系,该文对远场的相位以及相位和幅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该文中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远场相位的理论与实际偏差,及引起这种相位误差的来源和测量方式,这对天线测量及评定天线的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意义,该文也给出了佘山25m天线的测量结果。由于射电天文望远镜通常为圆形,且工作于信号的远场区域,该文就远场区的表达式在圆形口径面的情况下用标量衍射的手段作了一定的推导。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介绍同波束干涉测量技术,随后叙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在2008年成功完成了约200 h日本月球卫星SELENE同波束较差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并阐述乌站在此次VLBI中的作用。给出利用SELENE的观测数据,分析、解算出乌站25 m天线与日本VERA网相关台站基线Rstar、Vstar的S1、S2、S3、X频段的较差相关相位、较差相关相位残差,以及对各频段的较差相关相位、较差相关相位残差比对,最后获得较差相位时延。结果显示,同波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比传统VLBI观测得到的群时延精度提高了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20.
从VLBI相关处理结果中提取的延迟值包括了天线、终端等设备的时延,必须对其加以修正,最终结果才能达到精度要求。提取相位校正信号,可以消除这些设备引入的时延,从而校正同一波前信号到达基线两端的几何时延。该文介绍了提取相位校正信号的原理、算法及软件实现方法。软件采用多线程和SSE技术,具备4台站多通道全部相位校正信号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