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一个星系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综合三体模型,研究椭圆星系是否由盘星系合并而成,结果表明,主要取决于星系的盘面积和星系运行轨道面的夹角,如果夹角不等于零,盘星系的相互作用是可能形成椭圆星系的,否则还是盘星系。  相似文献   

2.
星系盘厚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引力Poisson方程严格解基础上,探讨了有限厚星系盘基盘的动力学性质,并进一步讨论了盘的厚度效应对银河系所需晕质量的影响。研究了扰动盘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将扰动引力势Poisson方程的严格解与林家翘、徐遐生提出的自维持密度波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三维旋涡星系有限厚盘上密度波的色散关系。在此色散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盘的局域稳定性,研究了旋涡星系旋臂的形态、三维盘状星系密度波的群速度。研究表明厚度是星系盘研究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参量。另外在有限厚盘星系密度波色散关系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一种确定星系厚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一个星系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综合三体模型,研究椭圆星系是否由盘星系合并而成。结果表明,主要取决于星系的盘面和星系运行轨道面的夹角。如果夹角不等于零,盘星系的相互作用是可能形成椭圆星系的,否则还是盘星系。  相似文献   

4.
袁启荣  朱朝曦 《天文学报》2003,44(4):342-349
盘星系的内禀扁度对计算星系的空间倾角非常重要.对从LEDA数据库中选取的14988个盘星系进行内禀扁度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盘星系的内禀扁度与星系的形态密切相关.整体上说,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的内禀扁度qo大于旋涡星系,早型旋涡星系的内禀扁度qo大于晚型旋涡星系,其中Scd星系的内禀扁度qo最小.利用所得的qo-T关系,还对16个已知倾角的亮星系进行了倾角计算,发现与其他方法估计的空间倾角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盘星系的倾角、半径及质量资料,求得93个盘星系的质量密度和真扁度。分析其结果得出,盘星系的质量密度从早型向晚型增大了一个量级;真扁度下降在sm,d达到极小。但去除so系及IrII之后,盘星系的这两项参数都是星系类型的单调函数。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在以冷暗物质为主的宇宙中,超新星爆发对矮星系演化的反馈作用,建立了星系的质量丢失模型,提出了理论模型与观测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数值计算结果的理论分析表明,当星系外围存在一个暗物质晕时,由超新星爆发引起的质量丢失虽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却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困难。如果假定星系的形成红移为z=2 ̄8,那么,在所选取的参数范围内,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是相符合的。这种定性上的符合显示出,星系的质量越小,它们  相似文献   

7.
卫星星系是研究星系形成的有力探针.近期的研究指出,中央星系是椭圆星系时,其卫星星系数目比旋涡星系多.为了探究这种差异,采用了新一代流体动力学模型(The Next Generation Illustris Simulations,简称TNG模拟)中TNG300-1的数据,选择了恒星质量范围为1010M⊙·h-1Mc1012M⊙·h-1的中央星系,同时根据星系的核球质量与星系的恒星质量的比值(B/T)将这个范围的中央星系划分为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当控制暗晕质量分布,使得不同形态的中央星系所处的暗晕的质量分布完全相同时,卫星星系分布存在新的差异,即旋涡星系的卫星星系数目更多.这一结论和观测结果相反,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旋涡星系的卫星星系包含更多的冷气体,使得旋涡星系的卫星星系恒星形成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河外H2O超脉泽的主要观测结果。H2O超脉泽通常起源于活动星系核中央的拱核盘。它们主要寄生在 Serfert 2星系或低电离核区。至今为止,已有20个星系探测到H2O超脉泽。脉泽辐射的各向同性光度为10~6000L⊙。所有超脉泽星系显示出核的活动,显然,脉泽是由核活动所产生的射电和X射线光子或激波来抽运的。H2O超脉泽倾向存在于高倾斜度的星系,这使得沿视线上的分子柱密度增高,产生足够大的放大光深。最有可能产生H2O超脉泽辐射的星系应有一个包含着射电源的侧向的分子盘以及一个适当的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年来河外H2O超脉泽的主要观测结果。H2O超脉泽通常起源于活动星系核中央的拱核盘。它们主要寄生在Serfert2星系或低电离核区。至今为止,已有20个星系探测到H2O超脉泽。脉泽辐射的各向同性光度为10-6000L。所有超脉泽星系显示出核的活动,显然,脉泽是由核活动所产生的射电和X射线光子或激波来抽运的。H2O超脉泽倾向存在于高倾斜度的星系,这使得沿视线上的分子柱密度增高,产生足够大的放大光深。最有可能产生H2O超脉泽辐射的星系应有一个包含着射电源的侧向的分子盘以及一个适当的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星系自转曲线测定对星系天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已发现,除旋涡星系外,其他类别的河外星系也有自转运动,但自转曲线的特征有所不同。自转曲线研究的内容颇为丰富,如是否存在普适自转曲线,星系团环境对成员星系运动特征的可能影响,星系物质转动速度的垂向梯度问题,以及星系中暗物质的分布等,对上述内容做了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11.
曹新伍 《天文学进展》2002,20(1):95-103
对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加速机制、观测特征有目前研究近况进行了评述。磁场在喷流加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磁场加速喷流模型中喷流加速区域的大小进行了估计。比较了不同的磁场加速喷流模型,并讨论了有序吸积盘磁场的形成与维持过程。简要地评述了活动星系核中吸积盘与喷流存在内在联系的观测证据,及中央黑洞与活动星系核的射电辐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后发团盘星系自转轴方向的分布,本文对后发团的两个星系表进行交叉证认,给出后发团中心2°.63×2°.63范围内,完整到m_p≤15.7等的138个盘星系的方位角表,其中包括94个S0星系.44个S和Irr星系。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室女星系团盘星系自转向量的分布,本文编制了该天区有UGC发表的方位角或直径数据的310个盘星系的表(81个S0系,229个S Irr系),其中有UGC发表的方位角的星系为245个(67个S0系,178个S Irr系)。对能证认身份的所有星系的星系云,群归属均已在表中注明。本文还讨论了表列星系的一些基本统计特征,为室女团盘系自转向量分布的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可能是最大的,3组完整的代表性样品。  相似文献   

14.
龚俊宇  毛业伟 《天文学报》2023,64(2):20-105
利用星系解构软件GALFIT通过面亮度轮廓拟合对近邻早型旋涡星系M81 (NGC 3031)进行形态学解构,旨在探究M81星系的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量化.通过6种解构模式,对M81进行了不同复杂程度的结构分解,其中最复杂的解构模式包含核球、盘、外旋臂、内旋臂、星系核5个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M81有一个Sérsic指数约为5.0的经典核球,其形态和光度在不同解构模式中均保持稳定; M81星系盘的Sérsic指数约为1.2,但它的形态参数和光度与是否分解内旋臂相关.不同子结构的组合对作为混合体的星系整体的形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星系解构的结果提供了不同解构模式适用性的建议:其中核球+盘+星系核的三成分解构适用于大样本星系的核-盘研究;而考虑旋臂的复杂解构则适合于对星系子结构的精确测量,如小样本(或个源)研究.基于Spitzer-The Infrared Array Camera (IRAC) 4.5μm的单波段图像的形态学解构研究是后续一系列研究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未来将会对M81进行多波段解构,同时研究不同子结构的光谱能量分布和星族性质,并推断M81各子结构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Sloan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第二批释放的数据(Data ReleaseTwo,简称DR2)中,选择了395个在r波段亮于15等的晚型旋涡星系作为样本,研究了这些星系及其盘的颜色星等关系.结果表明晚型旋涡星系及其盘的三个颜色g-r,r-z和g-z均与r波段的绝对星等有紧密的相关关系,越亮的星系(或盘),颜色越红,而且星系的相关性比盘的更强.  相似文献   

16.
迄今已经在104个河外星系中检测到水脉泽辐射.同其它没有检测到水脉泽的星系相比,水脉泽星系可能隐含着某种或某些特殊性质.收集了到当前为止(截止2008.09)发表的所有水脉泽星系以及相关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这些源的星系盘的倾角,并分析讨论了这些水脉泽源星系盘和脉泽盘的倾角可能存在的相关.统计发现只有大约10%的盘脉泽源的星系盘侧面对着我们的视线.然而VLBI对6个盘脉泽源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图观测显示那些旋转脉泽盘都是近似侧向的,脉泽盘的倾角都大于80°.对大多数水盘脉泽星系而言,他们的星系盘和脉泽盘方向不一致,这可能间接支持盘脉泽仅仅同星系核相关.为了探讨遮蔽物质的由来和水脉泽辐射的放大机制,对整个水脉泽样本的脉泽光度,X射线吸收气体柱密度和寄主星系倾角的可能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的遮蔽物质主要来自于星系核区,而水脉泽辐射的放大更可能发生在围绕核的尘埃盘(~100Pc)或更小尺度的核盘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后发团中心2.63°×2.63°范围内138个盘星系(94个S0星系,44个S和Ir星系)的自转轴方向的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后发团中盘星系自转轴方向的分布是非均匀的.相对于假设的均匀分布,有较多的S0星系的自转轴平行于团平面,并且S0星系的自转轴在团平面上的投影倾向于沿着偏离团中心方向约45°的方向;对于S和Irr星系,自转轴倾向于平行或垂直于团平面,自转轴在团平面上的投影则倾向于平行团中心方向.本文证实了后发团中盘星系自转轴方向分布的非均匀性及其与星系形态类型的相关,而且可能与星系光度也有关.样本越深,自转轴指向的分布似乎越不均匀.本文结果说明后发团存在一个优势平面(可能的团平面),在各种星系团及星系形成理论中,有支持“薄饼”(pancake)模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用一个完备的带环星系样本以及它们的J,H,Ks三个波段的2MASS数据,采用考虑了多项因素的线性模型,研究带内环、外环以及伪内环这三类带环星系的共振环物理直径(D)与星系有效半径(Re)之间的统计关系。其结果为:在带内环星系中,ReαD0.76±0.07;在带外环星系中,ReαD0.60±0.08;在伪内环星系中有ReαD0.75±0.08。将其与Wu在2008年得到的带环星系的星系近红外总光度(LNIR)与D的统计关系(LNIRαD1.2)结合,得到带环星系LNIR与Re的系统关系,即LNIRαReβ,对带内环、外环和伪内环的星系,β分别为1.58±0.15、2.00±0.27和1.60±0.17。这些推论和我们的直接测量结果大致相符。考虑到星系Re与星系盘尺度(hd)之间接近线性关系,以上结果较直接地检验了Wu在2008年得到的关于hd与D的相关性结果,这也说明典型的带环星系的盘成分在总的动力学质量中的比例分布和盘早期温度仅有较小的系统变化。与其它关于星系的光度和尺度的经验统计关系相结合,这些结果提示带环星系的红外光度与盘尺度有与一般星系中的盘相近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数值模拟相互作用星素(包括靶星系和入侵星系)的碰撞,研究环星系的形成。由于采用旋涡结构作为靶盘试验星分布函数,不同于Toomre采用一系列同心圆作为试验星的分布函数,模拟得到环的结构比Toomre的模拟更接近于实际环星系。  相似文献   

20.
概括地介绍了盘星系的运动学边缘弯曲现象、盘星系中心的HI发射线空洞和棒旋星系中核球的长轴和棒的长轴不互相平行也不互相垂直等星系振动的问接观测证据;综述了星系振动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情况,主要介绍了利用非静态维里方程和N体数值模拟得到的有关结果;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建立引力自治的星系振动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