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本文汇集了对 LF 定时信号识别及不同周期的常用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对 LF 定时信号进行周期识别的方法,通过对天地波相互干涉影响的定量分析计算,对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蒲城至东风、昆明、上海三条传播路径BPL地波场强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我国西北、东南、西南等效地面电导率σ在暖季与冬季的区别,以及由σ变化引起的低频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84年用搬钟的方法实测 BPL 信号传播时延和场强的结果,得出了在信号地波复盖范围内,根据信号的场强预算传播时延可获得很高的精度,提出了计算时地波传播路径合理分段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尚未解决的大城市高大建筑物对信号时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Loran-C定时接收机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往往是天波和地波混迭的波形。由于天地波之间的相位幅度关系是随外界因素,特别是D层电离层变化而异,因而在某些地区天波和地波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定时、导航的精度。本文在此介绍用微型计算机实时分离Loran-C脉冲天地波的一种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工作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MUSIC算法的天地波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BPL长波脉冲信号的特征,利用MUSIC(多信号分类)算法对BPL天、地波延迟进行估计,实现天、地波识别。对传统谱估计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算法和现代谱估计MUSIC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较低信噪比条件下可有效分离天、地波,且识别误差都能控制在±5μs内,但MUSIC算法比IFFT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用长波授时,除了地波传播的衰减小,相位稳定,因而有大的作用范围(最远可达2000—3000公里)和相当高的时间同步与校频精度(同步精度0.1~1μs;校频精度1×10~(-12)/天)外,天波传播由电离层下边界的D区反射,波长较长和电离层的D区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反射损耗和相位起伏都相对地较小。天波信号的相位起伏,白天最大为1μs,夜间为2~3μs。利用天波授时大大扩展了授时的服务范围(一跳天波最远可达4000~5000公里,多跳天波还可更远),而且还可以取得较好的时间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7.
BPL时钟介绍     
BPL时钟是对陕西天文台的长波授时台所发播的BPL时号进行自动时间、频率跟踪修正的时钟设备。在BPL时号的场强与本地噪声之比≥2∶1的地点(即距BPL台在1000~1300公里以内)均可应用,BPL台发播时可以得到±30μs以内的实时精度,在停播期间可以保证±1ms以内的时间精度,该机只要一次开机操作,便可实现以上功能。该设备采用BPL时号  相似文献   

8.
基于临潼(34°22'N,109°13'E)对来自冲绳(26°36'N,128°09'E)的100kHz低频一跳天波的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并利用相应的地磁扰动等资料、进行了有关低频天波信号变化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地磁扰动的日平均指数较高时,低频天波信号的时延、场强的变化也较为明显;(2)磁暴达主相的当日,低频天波信号的时延、场强大多有明显变化,并且对延、场强的变化还与低频天线反射点处于白天还是夜晚有关,若处于夜晚,天演变化较大。若处于白天,变化较小;(3)在磁暴初相时,低频天波信号的时延、场强无明显的变化;(4)低频一跳天渡时延变化值与磁暴主相最大变幅H值有较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云南天文台监测长波(BPL)时号的结果。地波定时平均精度达±0.22μw,日校频精度优于2.3×10~(12);天波定时精度为±1.65μs,日校频精度优于1.9×10~(-11)μs。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临潼对来自冲绳的100kHz低频一跳天波的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并利用相应的地磁扰动等资料,进行了有关低频天波信号变化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Loran-C 导航系统以天、地波传播标准时间信号。地波沿地面传播,不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定时精度高,当前远距离时间同步多采用这一手段;天波借助于电离层 D 层的反射来实现时间同步,由于电离层周日变化的影响,使天波的时间同步精度低于地波定时精度。本文分析了接收站仅有一台铯钟的情况下,如何计算 Loran-C 地波的定时精度以及利用Loran-C 天波所能达到的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12条地波路径实测得到的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和基准场强的数据,探讨了在处理地波传播问题时等效地球半径系数α的取值问题。分析表明:在我国内陆,α选用4/3较宜。  相似文献   

13.
准确计算地波场强和时延是利用BPL或罗兰-C定时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VC++面向对象和可视化的程序设计实现了低频范围内任意距离上场强和二次相位因子的计算。Microsoft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使得工程人员操作起来简单易懂,更加具有实用性。比较表明,该程序的计算结果与现有的数据吻合得非常好,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罗兰—C导航系统的精度取决于其传播信号的地波部分的高稳定性。这一系统的有效工作范围受到地波信号传播距离和远距离处天波信号干扰的限制。本文叙述了一种测定天波特性的技术,以便估计天波对导航过程的影响,从而改进或扩大罗兰—C系统的导航范围。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资料表明:有可能工作在地波脉冲较迟一些的点上,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并且也有可能以低一些的精度用天波本身导航。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太阳X射线爆发引起电离层D区的突然扰动(SID),直接影响低频天波信号的传播。本文给出了由SID所引起的低频灭波信号幅度与相位突然异常的部分观测结果,分析了对利用天波甚至可能对利用地波定时、校频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这种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跳天波反射几何路径图在低频段,天波的计算可以采用普通的射线理论,一跳天波反射几何路径图如图5·1所示。图中T为发射点,R为接收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低频天波信号的将近一个太阳周的实测,分析和研究一跳天波传播时延及场强随太阳活动周、随季节及随周日而变化的规律。在正确分析大气折射效应的基础上,由一跳天波的传播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值推算得到了相应的等效反射高度、电离层反射系数和电子密度梯度参数β(假定为指数模式),并分析研究了它们与太阳活动周、与季节及与周日变化的关系。分析研究还表明:反射系数及场强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太阳周变化与CCIR有关报告所得的活动有所不同。例如,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有效频率14.6千赫而言,根据265—6号报告,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及极大年,晚间、夏季白天及冬季白天的电离层反射系数分别为-0.38、-0.07及-0.21(极小年)及-0.5、-0.11及-0.28(极大年),而根据本工作推算得到的相应的反射系数值则分别为-0.18、-0.11及-0.15(极小年)及-0.16、-0.09及-0.11(极大年)。分析表明:这种差别反映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等效反射区域,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上空电离层D区在电子密度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区域(如欧洲中纬地区上空)的特征,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上空的电离层D区部分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特别是晚间及冬季白天)都可能较欧洲中纬地区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小一些。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预报地波传播时延,用电波传播法对关中平原的大地等效电导率进行了间接测量。阐述了电波传播法的测量原理和方法,第一次给出关中平原大地等效电导率的间接测量结果,同时,给出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临潼科研楼参考点的BPL信号传播时延测量结果,并对这些测量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光球亮点是存在于米粒暗径中小尺度和短寿命的增亮现象.提出了一个在三维时空立方体中对亮点进行识别和跟踪的方法.与普遍采用的"先识别后跟踪"策略不同,该算法采用"边识别边跟踪"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亮点强度较弱的阶段识别出亮点,能够避免拉普拉斯形态学膨胀(LMD)算法出现的亮点演化不连续的情况,从而完整地识别到一个亮点的演化过程.通过对Hinode/SOT(Solar Optical Telescope)的G-band的一组宁静区数据的统计表明,孤立亮点的平均生命期长达3 min,最长的达到27 min,这意味着光球亮点的生命期要比以前LMD算法统计得到的更长.其强度比的均值为平均光球强度的1.02倍,比LMD算法统计的更弱,而且在生命期内出现2~3 min的周期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20.
“罗兰”(LORAN)一词是远程导航(Long Range Navigation)英文字头的缩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发展的一种脉冲式双曲线定位系统。目前已有A、B、C、D四种类型。罗兰—B因周期识别困难已停止发展。罗兰—A系统,从1943年即开始装备,它工作在1.75~1.95MHz频段上,其地波可达700浬,天波达1400浬,主要用于海上航线,这种系统实际上只能算是中程导航系统。罗兰—C系统是一种低频脉冲相位双曲线远程导航系统,由罗兰—A发展而来。1952年开始试验它的前身西塔克(CY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