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豫西晚古生代热变煤的性质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化作用历程是影响煤性质及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学者波格丹娃对典型热变煤(通古斯煤田煤)与深成变质煤(顿巴斯煤田煤)所作对比研究表明:热变煤具有H/C 低、碳含量低、发热量低、粘结性较差等特点。我国晚古生代煤田区域热变质作用广泛发育,豫西煤田可作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曲星武 《地质论评》1983,29(5):452-452
地质历史上植物的生态演化明显地影响到煤矿床的形成。远在早古生代就形成了由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在浅海或海湾环境沉积的腐泥无烟煤(俗称石煤)。到晚古生代,孢子植物在海陆交互环境中得到巨大发展,形成了规模很大的近海型煤田;中生代主要是陆生裸子植物形成了山间盆地型煤田;新生代植物更趋于大陆环境,在世界上形成了许多山间盆地型煤田,发育  相似文献   

3.
煤核(Coal ball)指煤层中含有动植物矿化化石的结核体。由于煤核中常含有结构保存良好的植物化石,并且最能反映所在煤层的原始成煤植物,故自1841年英国古植物学家 Binnoy 发现煤核以来,就引起众多古植物学家、煤田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在湖南邵阳枫江溪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煤层中发现了大量硅质煤核。它是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探索成煤环境的重要依据,在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田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煤核简介     
煤核(Coal ball)是发育于煤层中的结核,其成分主要为黄铁矿、方解石、菱铁矿、白云石及硅质矿物等,核心常常是砂粒或动植物残骸。煤核外部包着一层煤皮。呈透镜状、球状、瘤状、豆状等,通常沿煤层一定部位断续分布。煤核中常含有丰富且极为清晰的植物化石,因而成了古植物学家十分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在煤核中,报道的植物化石达130属350种。尽管煤核中很难保存植物全体,但通过对煤核中保存的根、茎、叶、孢子、花粉等的解剖研究,可以恢复植物全貌。1970年诺尔和罗思韦尔在研究古植物化石时,恢复了21个植物个体,其中17个是借助于煤核资料。由于煤核与煤共生,故煤核中的植物属种能准确地说明形成煤层的原始植物。  相似文献   

6.
峰峰煤田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3年作者在早古生代黑色页岩的研究工作中,开始探索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煤及石煤的变质程度进行研究,初步小结了工作方法.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峰峰煤田煤的变质特征中,系统采集了峰峰煤田大煤煤层光亮煤样,并进行了X衍射分析测定,现将工作方法及研究的初步看法作一小结.整个工作都是在彭志忠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此表示感谢.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煤及含炭物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不少学者用此法探索煤的有机化学结构,研究煤在变质过程中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确定煤的变质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长江剪切带对安徽沿江煤田的煤变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沿江煤田与宣径煤田的煤变质程度,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在沿江两岸煤田中,绝大部分为无烟煤;远离长江的宣径煤田却绝大部分为烟煤。至于沿江煤田为什么是高变质的无烟煤?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是与岩浆接触或接近有关。虽然,不能忽视岩浆岩对煤质的影响,但是从岩浆岩的分布来看,宣径煤田及其附近,多有存在。然而宣径煤田的煤变质程度却依然低于长江断裂带两侧的煤田,这一规律仅用深成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来解释还是不够的。笔者认为:由于长江剪切带的作用,使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和裂隙向煤系运移,同时在剪切过程中形成了部分摩擦热和一定的构造超压,为沿江煤田提供了热源使其变质程度高于宣径煤田。它是温度压力以及构造应力等因素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钟蓉  陈芬 《现代地质》1996,10(3):295-302,T002
通过对辽西石炭纪含煤地层的详细研究,发现辽西石炭系不仅有太原组而且有较厚的本溪组,在地层及沉积特征方面与内蒙古大青山煤田的石炭系十分相似。两煤田均形成于近山滨海平原的古地理环境而非前人认为的山前冲积平原。作者在杨家仗子煤田7#煤顶板发现的沉凝灰岩层可以与华北地台东部太原组中部遍布全区的火山事件层对比  相似文献   

9.
华北晚古生代内陆表海大型聚煤盆地的极平坦的地势是煤聚积的良好场所,而事件性海侵为泥岩沼泽发育及泥炭迅速得以保存最终形成煤层提供了条件。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可识别出若干个重要的事件性海侵层,研究这些海侵层的形成,对探明富煤单元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讨论了事件性海侵与富煤单元形成及分布的成因联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鲁西煤田煤聚积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一個煤田中,煤層發生了分叉、变薄和尖灭是極其有害的,因為分叉的結果可將一層煤分為數層煤,变薄的結果可將煤層變至不能開採的厚度,而尖灭的結果常將煤層形成彼此孤立的凸鏡狀,这樣就給採煤工作造成了技術上的困难。如果煤層分叉、變簿和尖灭非常厲害,可以使一個煤田變成毫無開發的價值。因此在進行煤田的勘探時,弄清煤層的分叉、變薄和尖灭的問題,对於煤田的評價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現在就作者幾點体会寫在下面,以供參考,並希讀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