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1990年至1999年福建及沿海中强以上地震和台湾7.0级以上地震,利用“八五”攻关的水化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研究福建水氡台网观测资料的异常频次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总结其相应的映震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震震前普遍出现地下水异常现象,震前地下水微动态异常已作为预报地震的前兆而受到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利用地下水微动态异常预报地震尚处于摸索阶段,其中单井对预报发震时问的效果较好,群井对预报震级和震中的效果较好。对于群井预报,文献[2]通过对10次大震震前地下水异常的分析,总结出了对同一地区“异常面积与震级成正比”、“水位异常幅度与震级成正比关系”的规律。然而,从全国41次震例的139井次异常统计的整体上看,虽然异常幅度有随震级增高而增大的趋势,但“异常幅度分布较混乱,与地震三要素关系不明显”。因此,可用于震级预报的地下水异常定量规律还有待研究,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闽台地震的水氡映震震例进行分析 ,运用预报效能评价R值评分方法 ,计算出了福建水氡观测资料应用多层次跟踪分析法对于闽台地震的地震预报效能,发现该方法对闽台地震有较好的地震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阅了有关资料和文献 ,结合本职工作 ,就“数字地球”、“数字福建”和“数字地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着重阐述了“数字地震”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对地震预测、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指数平滑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滑坡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滑坡时间预报研究是滑坡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把指数平滑法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结合起来;以滑坡的变形值和变形速率为判据,对滑坡进行时间失稳的动态跟踪预报。根据某滑坡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监测点位移进行了建模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6.
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短临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 ,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点。文章综述了中国科学家从多学科交叉和内外因耦合的科学途径 ,已在大地震临震信号方面获得了次声波异常、地应力突跳、虎皮鹦鹉跳跃异常、地电和地磁异常、卫星红外异常、重力高频脉冲等临震预测的手段。笔者通过典型分析和普查对比各种地球物理因子和各种天文因子可能影响的整体研究 ,找到了大地震临震的主要触发因子———以月亮为主的非经典引潮力共振的异常叠加。在此基础上 ,采取内外因耦合的途径和方法 ,在 6a多来联合进行的临震预测内部试验表明 ,地震三要素均基本正确的成功率已达40 %。最后 ,还对临震预报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地震预测预报是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基础和关健环节。准确的短临预报直接关系到防震减灾的社会效益,而正确的中期预报是进行准确的短临预报的重要前提和背景。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如大地形变、测震、地磁、地下流体、地电、重力、钻孔应力应变等)在长期的地震预测预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成功地预报过一些地震。但是,由于各种手段所测物理量及方法不同,使得各种手段在地震长、中、短临预测中偏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山东地质》2008,(6):16-16
“中国科学界应以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综合监测与综合预测,走出中国地震预测预防自己的路子”。5月3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流中心,地学哲学委员会发起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座谈会上,专家们的讨论异常热烈。  相似文献   

9.
刘启元  吴建春 《地学前缘》2003,10(Z1):217-224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城市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加速。如何减轻地震灾害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国际性科学难题 ,但在强化各种减轻地震灾害措施的同时 ,仍须大力推进地震预测研究。为此 ,需要打破长期徘徊在以地震前兆异常监测为基础的经验性预测局面 ,把注意力尽快转向研究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预报。以GPS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岩石圈巨型高分辨率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已经为地震数值预报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以地震数值预报为目标的GPS阵列地壳形变连续观测 ,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 ,地壳动力学 ,地震孕育和破裂过程的理论、模拟试验和实际观测 ,数据同化和计算软件的开发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 ,需要积极借助数值天气预报的经验 ,强化多学科 ,多部门的组织协调 ,尽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地震动力学数值预报的科学试验。地震数值预报研究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和地震预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发震时间可能是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实际为2014年8月3日)。本文总结了鲁甸、景谷、康定地震和陆内地震热流体物理综合预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阐明了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多级物质循环热构造背景下,大陆地壳非均匀流动("热河")过程中热能的源、汇、释过程与热灾害链及其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根据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和活动"热河"地震空区相结合进行长期和中期地震预测,与根据热流体直接和间接前兆异常开展立体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根据当前热灾害链的演变规律和异动"热河"地震空区分布,进一步分析了西南和华北地震的发展形势,强调华北(特别是东北)的震情极为严峻,短临地震监测和预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质数据收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成矿理论的进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已由初期的主要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预测发展演变为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多种信息的综合预测,成矿预测的方法更加科学和完善,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矿产资源预测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滑坡变形预测与失稳预报问题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滑坡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水利、交通、能源等基本工程建设,并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因此一直备受关注。滑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影响滑坡稳定的内外各种因素多种多样,影响程度各异,并且各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决定了滑坡变形机制与变形特点十分复杂,因此滑坡变形预测与失稳预报十分困难。文章认为,变形突变预测、失稳时间预报及失稳判据是滑坡预测预报的3个核心问题,变形突变预测是为了预测出滑坡从匀速变形阶段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特征点或时间,是回答滑坡能否失稳的关键,是提高预测结果可靠性及提高预测研究水平的基础。分析了目前各种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可靠性情况,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变形突变难以预测的实质,并指出采用多因素预测模型进行探索性研究。文章还对失稳时间预报的预报尺度、预测误差的计算、滑坡空间预测及多测点协同预测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可能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建议或展望。  相似文献   

13.
滑坡灾害预测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滑坡灾害的严重性、人类活动与滑坡灾害的伴生性,并从减轻灾害的角度,分析了滑坡灾害空间预测和长时间预测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能否预测,如何实现有效预测,作者认为: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它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必然遵循着一定规律。如果认识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实现预测。加强震源研究是实现地震灾害预测的基础。提高预测效果的良好途径是预测期尺度与预测方法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滑坡预报判据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滑坡作为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常常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避免或减轻灾害的发生,事先对滑坡做出预报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滑坡预报模型和预报判据是滑坡时间预报的核心,也是滑坡成功预报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滑坡预报理论模型和方法,但这些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普遍较差。要想做到准确预报,必须建立一些具有一定适用性的滑坡预报判据。论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总结了滑坡预报中的10多种预报判据,详述了3类常用的预报判据(安全系数和可靠概率判据、变形速率判据和宏观信息预报判据),重点研究了滑坡预报判据的适用性和不充分性。为了提高滑坡的预报水平,提出了滑坡预报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滑坡类型、滑坡特征、变形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监测资料为依据,遵循科学性、综合性、易操作性的原则,将理论模型预报、根据预报判据预报以及斜坡的宏观变形破坏迹象和前兆信息等几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综合信息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资料同化在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资料同化逐渐成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值预报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20世纪70年代,资料同化开始引入空气质量预报领域,成为当前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简要介绍了资料同化的含义,较详细地介绍了Kalman滤波法、四维变分同化法、牛顿松弛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资料同化在空气质量预报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资料同化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报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Current status of seismo-electromagnetic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oss of human lives as a result of earthquakes is caused overwhelmingly by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within less than a few minutes of main shocks. The most urgent countermeasure consists of two key elements. One is strengthening of weak structures and the other is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Short-term prediction needs precursors. Although some promising precursors are reported, the prevailing views in Japan and elsewhere are overly pessimistic. The pessimism largely roots in the fact that short-term precursors are generally non-seismic and tools developed for seismology are not designed to detect them. Nonetheless, nationally funded large-scale earthquake prediction programs always emphasize the need to reinforce seismometer networks. They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views of those in the science community who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non-seismic precursors. While there are well-founded causes to be skeptical, the situ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One reason for skepticism is that the observations of precursors have not yet been perfect enough and another is that some important fundamental aspects of non-seismic precursors are still unresolved. We review some of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谈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中长期综合预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高众  高建国 《地学前缘》1996,3(2):203-211
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地球某单一圈层内部的孤立行为,而是地球系统各圈层(地、水、气、生、冰)的相互作用加上某些天文因素触发的结果,所以灾害预测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手段的研究。文章从能量的聚集、传递、释放等角度探讨了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及各圈层在其中所起的控制作用,并介绍了我们开展灾害综合预测研究的思路和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地震预报的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地震预报的几个因素,指出应持乐观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毕竟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及全球的高度重视高度合作,分析预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各种预警等减灾措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滑坡综合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滑坡变形演化过程的复杂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如了滑坡预报的难度。文章提出的预报系统是将20多种滑坡预报模型集成滑坡预报库,利用专家系统将定量、定性预报有机结合实现综合预报,并根据更新的监测资料对预报参数、预报结果进行修正和完善。随着时间的延伸和监测资料不断更新,预报准确度越来越高,实现动态追踪预报。整个系统基于GIS平台开发,利用了GIS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空间数据和图形管理功能,同时还具有数据维护与数据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