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小气候梯度试验资料.通过对数据处理方式的合理选择,对沙漠的湍流交换系数及湍流热交换、蒸发耗热、地面热源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定常和中性层结条件下,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下垫面粗糙度分布有阶跃变化的边界层问题。得到平均风场、气压变化以及湍流交换系数的主要分布特征,模拟出内边界层的发展规律。并将有关结果与观测事实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周斌斌 《气象学报》1987,45(1):21-29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辐射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模式较详细地考虑了湍流交换、长波辐射传输、重力沉降等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辐射雾形成后会改变环境风、温场,反之,风、温场的改变又影响了辐射雾的发展。计算结果还表明,辐射雾最初是在离地面一定的高度上形成的,文中作了详细解释;辐射雾的发展是在湍流场和辐射场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湍流作用是决定辐射雾形成、发展的重要因子,它一方面阻碍了辐射雾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又能促进已形成的雾的发展。本文还研究了辐射雾形成前后的风、温变化以及长波辐射通量的变化。研究了含水量交换系数对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交换系数的取值与动量交换系数是否相等,对模拟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熊康 《大气科学》1990,14(4):475-482
本文利用1987年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考察期间系留气艇所取得的廓线资料,用相似理论半经验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湍流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并且对海面粗糙度长度Z_0,曳力系数C_D及其与风速的关系等作了初步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经验公式,并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7年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考察期间系留气艇所取得的廓线资料,用相似理论半经验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湍流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并且对海面粗糙度长度Z_0,曳力系数C_D及其与风速的关系等作了初步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经验公式,并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赵柏林 《气象学报》1956,27(3):195-218
摩擦层中湍流系数,利用风标的分布,可以测定之。1902年,爱克曼创立了摩擦层中风标螺线,利用风标螺线,可以测定摩擦层中的湍流系数。1953年,莱赫特曼考虑了气压场随高度的变化,即热成风的因素,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莱赫特曼公式之应用,只限定于恒态吹流,或恒态均匀温压场的条件之下,方能准确使用。这样是在一般情况之下难以满足的。关于摩擦层非恒态问题,1947年赵九章、裘碧克曾经讨论过。本文仅就非恒态湍流系数测定问题予以进一步探讨。并得到了较有广泛意义之公式。而莱赫特曼公式,系属温压场恒态,温压场中温度、压力梯度在均匀情况之下,该公式之特解。爱克曼范式,系属气压场稳定,温度梯度恒态为零时,该公式之特解。这样,该公式的计算,使得湍流系数测定工作精确化和广泛化。 最后,本文作了一些实际资料的计算与分析,和讨论在自然环境中湍流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赵鸣 《大气科学》1989,13(3):343-351
本文在边界层顶垂直速度正比于地转涡度和地转风速,并与下垫面粗糙度有关的前提下,研究了边界层抽吸引起的涡度变化,在圆对称气压系统内得到了不同粗糙度情况下的涡度场和气压场的变化速率,修正了经典理论的结果。在湍流交换系数是地转风速及高度的函数的前提下,推导了地形存在时边界层顶垂直速度的公式,并用来讨论地形存在时的旋转减弱问题。  相似文献   

8.
鲁明之  周明煜 《大气科学》1988,12(4):420-429
本文采用从大涡旋模拟结果得到的湍流交换系数K,用K模式对对流边界层的结构、发展以及其顶部夹卷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顶部夹卷对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另外,我们把这种从理论上来说仅适用于温度、湿度等标量的湍流交换系数K应用到风速分量的计算中,也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海层大气湍流通量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实验资料,分别计算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的空气动力粗糙度(z0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利用 Butsaert 的假定,推导了求取标量粗糙度(z T、z Q)、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 )的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空气动力粗糙度(z0 )、标量粗糙度(z T、z Q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及其关于水平风速分量的分布,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对一般的非定常边界展模式,在铅直坐标的变换、时间差分方案的确定、湍流交换系数K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比较,得到一个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具有较大的、较广泛的实用性。但是,即使在其它方面被优化的模式,仍然存在着对不同K公式的协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辐射雾生消的数值研究(Ⅰ)——数值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球  许绍祖 《气象学报》1993,51(3):351-360
本文建立了一个描述辐射雾生消过程的数值模式,预报量包括风速、温度、比湿、雾含水量及雾滴浓度等。 采用了新的雾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及湍流交换系数公式,构造了考虑水汽、水滴对红外辐射吸收和发射及水滴对短红外辐射散射的辐射参数化计算方案。 对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雾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橡胶园是由“防护林—橡胶林(或间种热带作物)—地面人工或天然覆盖”多层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太阳能量丰富(净辐射量大),胶林净生产力高。胶林的净收入热量,主要消耗于蒸散耗热,其次是湍流热交换;胶林内得到的净辐射量较小,湍流交换微弱,土壤热通量也不大。林内温度变化和缓、湿润、静风,橡胶人工林生态群落具有森林小气候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其小气候效应类似于热带季雨林(次生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量纲分析方法由湍谱参数确定湍流交换系数K的形式,同时引进了较精确的大气长波辐射传输方程,对行星边界层(PBL)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逆温层中热力因子的时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边界层湍流系数日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摩擦平衡方程,导出了湍流交换系数K(z)的表达式,然后借助于K(z)的有限差分式,直接应用双经纬仪实测风资料,计算了该地Ekman层中湍流交换系数K(z)。计算和分析的结果如下:(1)Ekman层中的湍流交换系数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日变曲线的基本形式呈双峰双谷型,就整个Ekman层的平均而言,K的平均扰动值约为K的四倍。(2)K的日变规律同气温、位温变化的平均趋势基本一致。(3)K的日变程同风速的涨落有关,例如,黄昏显著的风速涨落,对应于K廊线的特定日变程。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夜间平均风速的变化同平均K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但二者在白天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这种根据实溅风资料得到的微妙关系,客观地揭示出Ekman层中风速日变化的物理本质,那就是湍流混合强度的日变化。本文还给出了若干个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苗曼倩  王彦昌 《大气科学》1985,9(3):300-307
根据大气边界层平均风速廓线实测资料,参照Lettau方法计算了湍流参数——动量交换系数k_m,摩擦速度u_*,湍流切应x和混合长l随高度的分布.并与国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基本规律一致,某些参数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17.
徐静琦  魏皓  顾海涛 《气象学报》1998,56(1):112-119
详细介绍了光滑面标量粗糙度ZT,Zq与风速粗糙度Z0的相似表达式,论述了把Monin-Obukhov相似理论推广到光滑面上湍流气层的合理性,从而得到光滑面风、温、湿层结订正廓线与粗糙面廓线相统一的形式。总结了用该模式处理的三个海上梯度观测资料的计算结果,揭示出了微风时通过光滑海面的海气通量及整体交换系数受层结影响远大于风速影响的特征。并给出光滑界面上不同层结的整体交换系数随风速变化的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域近海层大气湍流结构及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南沙群岛渚碧礁的一次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南沙海域的湍流热通量输送、方差相似性、风速各分量谱、温度谱及各湍流通量协谱等大气湍流结构和输送特征,并与陆地下垫面上的结果作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关南沙海域大气湍流输送及湍流结构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鉴于计算近地层湍流热通量的规范扩散法在高原地区试用的不理想情况,本文从湍流相似理论出发,根据高原大气科学实验期间格尔木测站的某些特殊资料,建立了计算青藏高原近地层湍流热通量的半经验公式。使用这一公式对所有实验测站的湍流热通量作了全面计算。并对这些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广州地区PM2.5逐时监测资料以及GRAPES模式计算的四种大气输送扩散参数预报值,分析评估模式描述四种大气输送扩散参数的性能及其预报广州地区PM2.5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GRAPES模式不同时刻起报的地面通风系数、平均通风系数和湍流动能的预报稳定性与一致性较好,而垂直交换系数相对较差。垂直交换系数、地面通风系数、平均通风系数和湍流动能的量级分别为101、103、103和10-1~100。PM2.5浓度与大气输送扩散参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PM2.5与14时起报的垂直交换系数相关性最好。使用临界成功指数CSI对PM2.5浓度进行预报检验,得到垂直交换系数对PM2.5的预报稳定性较好,垂直交换系数能大概判别PM2.5为“污染”与“清洁”情况,临界成功指数部分可达70%。垂直交换系数与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超前滞后相关,预报PM2.5浓度是否为“污染”与“清洁”可同时参考原序列及滞后序列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