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山地遥感有着与平原遥感不同的特点。一般地说,山地遥感数据自动分类精度低于平原地区。对于地面分辨率较低的数据如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MSS)数据尤其如此。提高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精度,是发展有效的山地遥感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调查和评价山地自然环境、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规划和开发山区,发展山区经济是十分有益的。 在目视判读中,提高山地遥感分类精度的重要途径,是利用地理相关信息。但在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陆地卫星图像解译分析为基本依据,通过用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空间分辨力MSS、TM图像对区域地貌条件、地表沉积条件和水系特征等信息的提取与研究,探讨近期黄河主要迁徒活动对豫东黄泛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在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调整、运移趋势和水质演化等方面演变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陆地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中,先对少量样本进行分析,然后上计算机处理,可以减少研究工作中的浪费与盲目性。本文以黄河下游大汶河为例,利用陆地卫星多谱段数据,对流域的稠密森林山地、稀疏林山地、草被灌丛山地、丘陵农田、平原农田、水体、城市等地物进行数值分析识别,并与常规目视解释作了比较。通过分析比较认为:陆地卫星单波段识别地物的功能,若以优劣评阶,影象的次序为:MSS5、MSS6、MSS7、MSS4,数值分析的次序为:MSS5、MSS7、MSS6、MSS4,但任一单波段都不能识别所选择的全部地物;由MSS5与MSS7构成的二维空间是识别流域地物的最佳判别空间;四个波段合成的彩色片可识别8类地物中的5种,具有良好的识别功能;利用MSS7~MSS5灰阶值点聚图及判别分析方法,可对流域地物进行识别分析,这种非计算机识别地物的数值法,适合于研究指定范围内样本的地物类型。  相似文献   

4.
王一谋 《中国沙漠》1989,9(1):137-141
国际合作项目大沁塔拉地区沙漠化环境遥感监测研究课题, 使用了陆地卫星MSS和TM的CCT磁带资料。计算机遥感数字图象处理工作是在西德进行的。处理结果经两国科学工作者在野外实地验证, 一致认为, 效果较好, 符合沙漠化专业要素特征, 有利于沙漠化发展现状图和动态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遥感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尺度下,探索提取不同林分结构和滩涂裸露状况下红树林空间分布遥感信息的适用方法。选择ALOS PRISM/AVNIR-2为数据源,以广西北部湾两个红树林典型分布区作为实验区,第一个实验区是红树林茂密、滩涂裸露的区域,第二个实验区是红树林稀疏、低矮和滩涂不完全裸露的区域,分别采用了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实验区,用RVI、NDVI、SAVI、DVI、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3%、94.3%、92.3%、93.3%、96.0%、97.0%和94.0%,说明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较精确地提取红树林信息,其中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相对较好;在第二个实验区,植被指数不能精确提取红树林信息,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2.7%、85.7%和89.3%,以监督分类的结果最好。因此,监测区域尺度的红树林,必须根据具体海湾或地段红树林的林分结构特点、成像时刻的潮位高度、红树林在遥感图像上的表征,选用适合的方法,才能确保红树林信息提取精度。在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红树林动态监测中,综合运用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和图像解译方法,可以准确提取红树林信息。此外,对于斑块破碎、林木低矮且相当部分稀疏的广西北部湾乃至南中国海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适用的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应小于5m,以小于3m更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获取山区遥感影像上的阴影干扰区域,探究一种简便、高效、精确的遥感影像中阴影干扰区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域,搜集2016年3月美国陆地卫星影像数据与ASTER影像计算的GDEM V2产品。基于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测量的6类地面物体光谱信息与影像波段信息,优选影像的光谱波段并重新组合;选取Sinh函数与Max函数建立c!算法,对LandSat8 OLI影像进行差异化计算,通过二分式判别规则初步提取阴影区域;加入由数字高程模型计算的坡度信息,剔除水域与坡度较为平缓的地物等干扰信息,精确提取山区阴影区域。设立网格随机设置精度验证点验证精度,最终总体精度达到99.06%,Kappa系数为0.98。结果表明,实验方法对于LandSat8 OLI影像提取阴影可行性高,检测效果与提取结果较c3算法与SVI指数更好。  相似文献   

7.
航片用于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已经很久了。当前流行的用机器处理陆地卫星资料的大面积制图方法,业已提供了Ⅰ、Ⅱ级土地利用分类的适度详图。然而,本文着重研究需要用Ⅲ、Ⅳ级土地利用统计资料评价大面积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研究目的当前的研究目的是评定能发现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初期变化的取样程序。  相似文献   

8.
一、解译方法、原则与分类系统 (一) 解译依据 根据实测地物光谱特性,水的反射率低变化平缓。故卫星影象对水系、水体解译的主要标志是色调和图型。阴影是水系解译的参考标志。 采用MSS4、5、7图象,陆地卫星——4号的TM1、2图象,以及RBV黑白片。利用了7波段对水与周围岩性及其它地物反射率反差大的特点,对MSS多波段图象进行了单波段(MSS7/5)的图象处理方法。为分辨出时令河与常流河,以枯水期(十一月至次年四月)的影象为主,而对水体的处理则采用汛期(七、八月份)的图象。  相似文献   

9.
夷平面的三维显示与定量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勇  王义祥  潘保田 《地理研究》1999,18(4):391-399
夷平面是当代地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对于重建一个地区的地貌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位兰州以南、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美武高 程工与陆地卫星影像结合起来集成分析,论述了美武高原三维地貌影像图的信息特点,提取了若干区段的地形剖面,进而在分析了高原夷平面地貌参数体系的基础上运用遥感图像监督分类技术自动提出高原夷平面的具体分布区域,揭示了此项对于夷平面分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非渗透表面对广州主城区地表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andsat 5号和7号获得的遥感数据,评估广州地表热特征。为了量化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密度,对研究区基于子像元的非渗透表面丰度进行了分类。通过选择一定的非渗透表面丰度域值定义城乡边界和城市开发密度,应用陆地卫星热波段研究城市热格局。分析认为:可以基于量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密度确定地表热特征和格局。广州城区在日间具有热效应(热源),这种热效应与城市开发密度高度相关,即高丰度的非渗透表面通常与高地表温度相关联。基于植被冠层覆盖信息,证明城市非渗透表面丰度的时空分布及与其关联的热特征是量化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密度和城市热格局的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江苏盐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区域,海岸带LUCC的研究对适应环境和自然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沿海具有代表性的盐城市作为研究区,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参考国内外遥感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建立遥感分类系统,使用主成分分析(PCA)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方法,并在GIS分析技术支持下获取盐城市近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其结构、数量、速率及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研究时段内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但利用结构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但近几年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比重不断攀升;(2)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速率上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一级地类数量增长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由1978年的167.01 km2扩张至2007年的725.19 km2,增长至原来的4.34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在2004-2007年高达15%以上;(3)从空间格局变化看,盐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开发区和新辟为市区的盐都区发展速度最快,而滨海港、大丰港的建设和周边国有盐场的改制也显著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陆地卫星MSS4、5、7波段假彩色合成卫片的解泽(比例尺为1/50万),参考地质图、地貌图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该图划分出十六个土类,四十四个亚类,现将各类土壤主要特征特性概述如下: A 黄棕壤: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在我省主要分布在伏牛山主脉与沙河一线以南。该土硅铝率较低,明显的特征是心土层红棕至棕色,棱块或棱柱状结构,结构面有大量棕色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IDRISI的支持下,应用陆地卫星专题扫描(LandsatTM)遥感数据和数字图象处理的复合分类方法,并结合野外调查和验证的结果生成了青岛市高科园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同时应用所建立的监督分类判别模型回溯生成同一区域1990年的土地利用图。比较二者的差异我们可以了解90年代以来该地区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钱乐祥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5,60(5):761-770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的25年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扩展速度非常之快。通过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及城市增长状况,并且评估了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陆地卫星多时段数据监测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通过陆地卫星热红外单波段反演了地表温度,研究了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覆盖变化明显,城市增长显著且不平衡。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化地区的地表温度提高了8.9K。研究表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在监测和分析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城市增长状况以及评估城市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方面,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征基元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空间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人类视觉机制和计算机尺度空间理论,设计了基于特征基元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信息提取技术模式,即先在大尺度上进行粗分割,再进行精细分割,获得特征基元并进行特征表达,通过样本分类和知识推理等实现信息的提取与目标识别。针对城市空间信息的特点,在特征基元提取的基础上,采用马尔可夫随机场纹理分类方法、直方图阈值分割方法、支撑向量机分类方法等完成对城市水体、建筑区、道路和绿化用地的分类提取,构建了一套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城市空间信息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使用的遥感图像及工作方法 本图的解译绘制,主要根据1/50万MSS4、5、7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卫片及多波段黑白卫片解译而成。黄土分布地区,利用航片对滑坡、错落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进行了重点解译。对盐碱地的分布进行了航卫片对照解译。 二、分类原则与表示方法 本图系参考《中国1/100万地貌制图规范(修订稿)》及《国土资源信息分类体系(征求意见稿)》,采用形态、成因及物质组成多级分类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与决策树技术的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冯敏  孙九林  廖顺宝  王卷乐 《地理科学》2012,(12):1488-1495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为例,基于遥感数据获取区域7种典型植被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曲线趋势及其特征值,研究基于曲线差异的植被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同时,以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源,提取研究区5月上旬与8月上旬两期NDVI数据及其比值,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研究得到区域30 m空间分辨率植被分类结果。经实地验证,一级类型总体分类精度为83.64%,二级类型为70.91%,其中乔木林的分类精度最高,然后是农田与草地,灌丛的分类精度相对最低。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据提取植被分类信息,为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用地类型进行研究,能够为城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及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本文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依据多尺度影像分割结果,对呼和浩特市城市中心区用地进行分类研究.试验表明这种分类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用地分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理研究》1986,5(3):100-103
合理开发和利用内蒙古的草场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分析了光学、计算机,光计混合处理辅助下的目视解译成图方法及共局限,提出了目视解译成图基础上的计算机精处理方法。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图的局限,利用计算帆(微型机)为目视解译图斑提供感兴趣的定量数据。作者用此法解决了内蒙古小腾格里沙地的成图与分类。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草场生物量与陆地卫星MSS数据,生物量与海拔高程、气象数据的关系,对内蒙古草场生物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获取与处理工具,并利用2000年TM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分析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征。根据整体性、发生统一性、生态功能相对一致性、主导性和方便管理等分区原则,依照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不同以及生态系统受胁迫程度的差异,运用自上而下的序列划分法对其进行了两级分区,得出了4个一级区6个二级区的分类系统,针对区域的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