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采用OSU-AGCM大气环流模式,对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夏季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异常对东亚环流形势及云量分布异常的影响是形成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异常热力强迫还可以引起大范围云量的异常分布和云量异常区类似于二维Rossby波列没大圆路径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赵玉春  王叶红 《大气科学》2020,44(2):371-389
利用2009~2017年7~9月福建省逐小时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和2015~2017年7~9月厦门站的探空资料,通过K均值聚类法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9.1.1版本)理想数值模拟,分析了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福建)后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揭示了地形热力环流以及海陆风环流在热对流降水日变化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了环境温湿廓线及风垂直廓线对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和日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东南沿岸复杂山地(福建)后汛期降水日变化受地形热力环流和海陆风环流的影响和调制,白天辐射加热在复杂山地形成的局地热力环流激发出对流降雨带,午后受海风环流的影响,对流降雨带组织发展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地形热力环流和海风环流减弱雨带逐渐减弱。武夷山及周边复杂山地的降水日变化主要受地形热力环流的影响,在午后对流降水达到峰值,夜间减弱几近消失。理想数值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东南沿岸复杂山地地形热力环流对对流降雨的触发以及海陆风环流在山地对流雨带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温湿廓线以及风垂直廓线对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以及日峰值出现的时间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环境温湿廓线的大气抬升凝结高度、大气可降水量、大气的对流不稳定度以及大气中低层湿度分布的不同,会影响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并通过影响山地热力对流触发时间,改变热对流降水日峰值时间,而环境风垂直廓线的低层气流强度和方向、中低层垂直风切变的不同,会影响地形热力对流系统的启动、组织发展和移动等特征,进而影响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以及热对流降水日峰值时间。  相似文献   

3.
利用GMS-5卫星红外分裂宙通道和水汽通道资料反演晴空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同时利用探空站资料和地面站资料估算云天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将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得到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期间全天候的大气可降水分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融合技术可应用于确定大尺度或全球尺度的大气可降水分布图像。揭示了江淮流域1998年梅雨盛行期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充足的大气可降水是产生地面降水的必要条件,在某些动力条件的影响下,空中的大气可降水将部分地被转化为地面降水。给出了几种主要的降水类型,分析了相应的大气可降水条件及其特征,并剖析了产生降水的大气动力条件。结果显示,地面降水中心通常并非出现在大气可降水的高值中心区域而是产生在其下风方向的某一区域。  相似文献   

4.
GRAPES气象-水文模式在一次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将GRAPES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模式与水文模型结合,构建GRAPES气象-水文单向耦合模式,进行洪水预报。气象模式选取GRAPES_Meso模式,分别采用15 km×15 km和5 km×5 km水平分辨率,15 km×15 km的GRAPES模式由NCEP全球预报场提供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5 km×5 km的GRAPES模式由15 km×15 km GRAPES模式提供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将GRAPES_Meso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分辨率统一降尺度到5 km×5 km分辨率,用于驱动水文模式。水文模型选取新安江模型与分布式新安江模型。以淮河王家坝站以上流域和息县流域为试验流域,将GRAPES降水预报场驱动水文模型进行单向耦合,构建GRAPES气象-水文单向耦合模式,选择2009年8月28日08:00(北京时,下同)—9月9日14:00汛期一次洪水过程,进行实际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5 km×15 km和5 km×5 km的GRAPES模式预报降水与实况降水分布相一致;与水文站观测降水驱动水文模型洪水模拟结果相比,GRAPES气象-水文模式对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延长效果明显,对洪水模拟精度也较高,与水文模型输入场分辨率要求相匹配的降水产品对洪水模拟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1996年6月15~20日,南疆西部普降大雨,出现了洪水。本文就产生大降水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东西夹攻型以及卡拉奇低涡的发展维持是南疆西部大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特点,并结合高中低层流场情况及特殊地形对大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总结了预报着眼点及此次预报服务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2016年汛期洪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预报大流域降雨径流与洪水是非常复杂的预报难题。本研究建立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模型对复杂大流域的洪水预报进行预报试验。模型采用中央气象台格点化降水预报产品作为预见期内降水,驱动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进行洪水预报。选择新安江水文模型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基于扩散波与柱蓄和楔蓄理论建立Muskingum-Cunge水位流量演算模型进行具有行蓄洪区的复杂河系洪水预报。以淮河鲁台子站以上流域2016年汛期洪水为例,将构建的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模型进行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精度,应用格点化降水预报产品考虑预见期内降水预报的洪水预报对于不考虑预见期降水预报,洪水预报预见期得到一定的有效延长,对同类流域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气象》2017,(汛)
预报大流域降雨径流与洪水是非常复杂的预报难题。本研究建立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模型对复杂大流域的洪水预报进行预报试验。模型采用中央气象台格点化降水预报产品作为预见期内降水,驱动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进行洪水预报。选择新安江水文模型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基于扩散波与柱蓄和楔蓄理论建立Muskingum-Cunge水位流量演算模型进行具有行蓄洪区的复杂河系洪水预报。以淮河鲁台子站以上流域2016年汛期洪水为例,将构建的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模型进行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精度,应用格点化降水预报产品考虑预见期内降水预报的洪水预报对于不考虑预见期降水预报,洪水预报预见期得到一定的有效延长,对同类流域预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北少南多,日照北多南少;4~6月无全省性大范围洪涝,但6月17~23日出现了降水相对集中期,抚河流域、赣江上游、信江部分支流发生了较明显的洪涝;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了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且局地性、分散性特点较明显的暴雨山洪和河道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开都河流域的洪水特点,同时进取了历史上两次特大洪水个例,利用准地转Q矢量的ω方程进行诊断分析,从而对由于大降水产生的洪水的降水落点和强度的预报找出了一些可行线索。  相似文献   

10.
利用GMS-5卫星红外分裂窗通道和水汽通道资料反演晴空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同时利用探空站资料和地面站资料估算云天大气的可降水分布。将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得到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期间全天候的大气可降水分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融合技术可应用于确定大尺度或全球尺度的大气可降水分布图像。揭示了江淮流域1998年梅雨盛行期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充足的大气可降水是产生地面降水的必要条件,在某些动力条件的影响下,空中的大气可降水将部分地被转化为地面降水。给出了几种主要的降水类型,分析了相应的大气可降水条件及其特征,并剖析了产生降水的大气动力条件。结果显示,地面降水中心通常并非出现在大气可降水的高值中心区域而是产生在其下风方向的某一区域。  相似文献   

11.
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水文气象监测网、定量降水估算、定量降水预报、洪水预报技术为基础,通过雷达估算降水技术、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信息输入水文模型来进行水文气象预报。以Web形式为基础的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平台在2010年7月以及2011年9月汉江丹江口两次洪水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显示了流域实况降水、预报降水,准确地预报了洪水入库过程。目前系统已成功移植到三峡区间、清江水布垭、淮河王家坝、漳河水库等流域开展汛期试验与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组降水集合预报的洪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条件亚正态模型方法,生成了具有包含不同可能性的降水集合预报。为了保持各子流域降水集合预报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采用集合预报重组方法对降水集合预报进行重新排列。使用重组后的降水集合预报驱动水文模型,实现了淮河上游大坡岭-息县、淮河上游息县-王家坝和汝河-洪河上游3个子流域的12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概率预报,并对1988年9月7日和1991年7月31日两次洪水概率预报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通过条件亚正态分布模型生成降水集合预报后,再经过Schaake洗牌法空间相关性重新组合的降水集合预报,捕捉洪峰出现时间和流量的能力更强。对洪水概率预报来说,降水概率预报更能达到对未来的水文事件进行最大可能估计的目的,并尽可能综合了降水预报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说明维持变量原有的空间相关特征对于降水概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地区大降水的天气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吐鲁番地区大降水的天气气候特征,天气学、动力学特征及预报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的大降水具有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雨量集中等特点。它的发生机制是在高空低槽控制的有利天气形势下,地面动力辐合作用和热力作用触发了大气中的潜在不稳定结构,使大气有效位能大量释放,形成强烈的对流;同时,有充沛的水汽输入盆地,在有利地形条件下,产生强对流暴雨。  相似文献   

14.
周涛 《贵州气象》2004,28(3):14-18
引入流域面雨量距平百分率,对贵州省内5大流域(漭阳河、都柳江、盘江、乌江、清水江)的面雨量进行了旱涝分级,得出历年各流域的灾情等级;通过分析1961~2000年各流域面雨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历史上出现强降水面雨量的年份和区域,可知汛期内我省5大流域的最强降水集中期主要都出现在6月16日~7月15日这一段,盘江流域是我省主要的强降水集中区。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河流域1999年夏季洪水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1999年 7月中旬到 8月上旬 ,阿克苏河流域出现历史罕见洪水。高温融雪以及山区降水是这次洪水的主要气象成因。 5 0 0hPa南疆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和中亚到帕米尔高原一带的副热带低槽是造成阿克苏河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6.
1—3月欧亚大陆热力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站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欧亚大陆热力变化特征,其在冬季和春季的气候变率最明显,且南北区域呈反相差异。在此基础上, 探讨1—3月欧亚大陆热力差异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欧亚大陆正 (负) 热力差异年,1—3月华南、西南至河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 (少) 明显,后期夏季多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地区)。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显示:1—3月欧亚大陆南北热力差异与同期北极涛动 (AO)、东亚大槽、东亚高空急流等大尺度大气环流,以及后期东亚高空急流、南亚高压、低层季风风系异常的密切相关是欧亚大陆热力变化与中国降水联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雷达测雨和洪水预报中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方法,运用少量雨量计对雷达估测降水进行了校正,结合新安江水文模型和GAME/HUBEX项目1998年在史灌河流域观测的水文资料,对6月28日08:00~7月5日20:00史灌河流域的一次洪水过程进行预报,并与雨量计网测量的面雨量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校正后的雷达估测雨量和雨量计测量的面雨量都能较好地预报出流域出口蒋家集的洪水变化趋势、洪峰时刻以及洪水总量,雷达预报的结果同实际观测更加接近,而雨量计预报结果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1-2000年夏季(6-8)月嫩江、松花江流域39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利用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分析了降水量出现异常时的环流状况。结论指出: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上是呈南北的带状分布,历年的分布中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差别较大,逐年变化的起伏比较大,但有较明显的阶段性;暴雨日的空间分布与季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下旬最多,其次是7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二松花江流域暴雨日出现的机会要比嫩江和干流流域都多,7月中间以前基本上是嫩江流域大于干流流域,7月下旬开始干流流域明显大于嫩江流域;850hPa高度候平均图表明,影响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为西风带阻塞形势下的低值系统和东亚夏季风,包括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两支;当这两个系统发展强盛时,该流域暴雨日出现较多,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安刚 《大气科学》2001,25(3):342-354
利用1998年6~8月松嫩流域95个测站的逐日降水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方法,对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大气环流背景,暴雨过程的降水性质与水汽输送特征,大气低频振荡与持续性降水的关系,以及东北冷涡暴雨随季节变化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98年松嫩流域较长的冷涡雨季中所发生的多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它们是大气环流由春末夏初到盛夏过渡不同进程中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的环流背景和降水性质,且在洪涝灾害的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特别是亚洲季风水汽输送以及东亚大气30~50d和10~20d低频振荡对降水的持续性和阶段性变化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6年7月17~20日、25日巴州地区接连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过程,造成巴会台等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本文重点从水汽、层结稳定度、卫星云图、地面进面铜囚锋等方面对本次大降水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