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京市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矿产资源的非法开采监测为主题,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工具,采用图形图像语言和简便的计算机表达方式,为北京市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低成本快速高效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提供科学执法依据。最后以房山区大安山地区矿山开采现状为试点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遏制违法行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根据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现就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长效机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遏制违法行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根据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现就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长效机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炭资源的井下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问题,开展矿区地表形变的精细监测对于指导矿区生产建设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SAR影像差分干涉信息相位叠加和首末两幅SAR影像强度信息Pixel-tracking技术获取大量级形变信息相结合的加权融合方法,对河北省峰峰矿区万年矿开采工作面进行精细监测,结合现场同期水准测量验证,相对于传统的时序差分相位叠加法和Pixel-tracking法,基于时序SAR影像的幅相联合加权融合方法能够明显地提升矿区形变监测的精度,其水准验证精度为0.051 m。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济宁某矿就3采区条带开采后的煤柱回收技术进行研究,利用FLAC3D软件对垮落式全采和充填开采两种方案进行模拟,得到了稳定后地表下沉图和水平移动图。并结合概率积分法预计结果,分析地表变形规律,并进行两种方案可行性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开采安全、开采后对地表与建筑物的影响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充填开采方案进行煤柱回收。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以来,赞皇县出现大规模无证开采现象,全县小铁矿200多家,其中属于无证开采的竟高达189家,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出现极度混乱。今年8月,省国土资源厅对赞皇县无证开采问题实行了挂牌督办,省、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派人进驻赞皇县现场督导。经过集中整治,赞皇县仅用两天时间就彻底毁闭了所有无证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我国常用的几种执法监管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省情实际,提出了基于"天-空-地-人"一体化月度监测体系的"一盘棋"执法监管系统,以形成湖南省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月发现、月制止、月处置"的工作机制.实践表明该工作机制为湖南省全面规范自然资源管理与利用秩序提供了参考依据,取得了阶段性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8.
煤层自燃是煤炭资源的主要危害之一,它对煤层破坏作用巨大,导致自燃煤层周围煤炭资源的开采困难和贬值,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影响.利用GPS RTK技术测定平庄煤田火区1∶2 000地形图,确定火区位置,用物探、遥感和遥测等新技术进行煤火监测,火区灾害防治和矿区环境保护,火区灭火工程、矿井安全生产和矿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  相似文献   

9.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区沉降周期长、范围大,造成的环境危害也日益显著,如何高效、准确地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基础资料成为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本文利用DiNi03电子水准仪对马莲台煤矿采矿区地面进行沉降监测,详细介绍了电子水准仪在沉降监测中的工作优点和技术方法,并且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为因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地面沉降等灾害的基础资料获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鹤壁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总干渠所经过的城市,资源的开采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会使城市产生地面沉降.本文采用小基线集InSAR技术(SBAS-InSAR)及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共计97景开源免费的Sentinel-1数据对鹤壁市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工作,以低成本的手段获取鹤壁市广域的沉降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矿区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是该区域内最主要的沉降成因,LOS向形变最大量级达到了近180 mm/a.同时,我们将对沉降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相关的结果可为后续鹤壁市开展规划及沉降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阐述了GIS和GPS技术在莱州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执法监察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方法、GPS测量设备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法、土地和矿业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在执法监察中的应用,加大了违法用地执法监察的力度,缩短了执法周期,为城市执法监察人员对城市违法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执法并监督提供数据保障。本文主要是介绍通过对两时相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按照一定规则提取变化图斑,再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土里利用规划等现势数据,及时确定疑似违法用地图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的开采沉陷监测理论和方法是矿山变形监测领域研究的热点,当前已有学者融合单视线向D-InSAR技术和开采沉陷规律成功构建了开采沉陷三维监测模型,然而由于该模型仅融合了水平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其并不适用于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监测。针对上述问题,根据D-InSAR监测的视线向变形与三维变形的关系,融合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提出了基于单视线向D-InSAR技术的倾斜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监测方法。模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下沉监测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9.53%,平均为1.31%,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水平移动监测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9.78%,平均为3.71%,满足开采沉陷监测精度要求。并利用该方法成功监测了中国山东省兖州矿区南屯煤矿9310工作面在2012-01-27—2012-02-07期间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  相似文献   

14.
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市、县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业务的分析与梳理,构建了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监察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流程,完成了移动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文对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系统特点和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矿山大量开采造成矿区地表大面积沉陷.对于地下采煤,地表点的移动经历一个由开始移动到剧烈移动,最后到停止移动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掌握矿山开采地袁沉降移动规律,本文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与标准卡尔曼滤波对其进行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省级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切实可行的新方法。通过流程重组建模方法、宏观分析土地违法利用的严峻形势、精准梳理自然资源大数据现状,构建了全新的工作流程和逻辑模型。利用省级土地卫片执法新流程和新模型成功研发了河南省土地卫片综合执法系统。利用省级土地卫片执法流程搭建、模型构建以及系统研发一体化的新方法,可有效拓宽省级土地卫片执法幅度,精细化其执法粒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愈演愈烈,制止“两违”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直以来,“两违”执法程序烦琐,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利用遥感(R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违法现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构建“两违”执法管理平台,能准确快速地定位“两违”图斑并指导现场执法巡查。本文以石狮市为例,研究了3S(RS、GIS、GPS,遥感(Rern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在“两违”执法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3S”技术可以全面及时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极大地提高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18.
郭达志  盛业华 《测绘学报》1994,23(2):113-119
岩溶陷落柱是煤矿生产中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研究了陷落柱的遥感图像特征,从中提取了矿山环形和线性构造及热异常区,并结合实际地质,采矿资料,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预测陷落柱的可能分布区,进而实施探验证,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探测技术方案效果好,费用省。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多光谱数据对煤矿区水体信息提取,以萍乡市芦新岭及周边煤矿为试验区,在国内外学者对水体指数法提取水体信息和应用的启发下,对试验区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一种ASTER数据综合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模型SWI ASTERxy,然后利用这一模型对试验区进行水体信息提取。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取矿区各类水体,还可以运用在ASTER数据(或其他多光谱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物的提取,在遥感地物定量提取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潜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银娣  卫虹宇  董霁红  董畅 《遥感学报》2022,26(9):1849-1858
露天煤矿开采易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其进行高效监管有利于矿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露天煤矿区场景自动识别成为可能。本文针对单标签学习算法在场景子区域识别中识别率较低的问题,将多标签学习策略和地理学第一定律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子区域多标签学习的露天煤矿区场景识别方法。为了区分露天煤矿区场景与其周边场景,设置了6类矿区标签和7类非矿区标签,对9768张场景子区域图像进行标注,构建多标签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训练基于多标签学习的Inception-v3模型。场景识别时,首先将一幅覆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划分为相同大小的子区域并进行多标签分类;然后对含有矿区标签的子区域,利用地理学第一定律对其矿区标签的相关性和完整性进行判定,识别出属于露天煤矿区场景的子区域。胜利西露天煤矿区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结果最接近真值,显著高于单标签学习的识别精度;其子区域多标签分类F1分数达到0.857,与单标签学习中性能最好的ResNet50模型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自动提取子区域内多类标签的有效特征,提高露天煤矿区场景识别的精度,其识别结果可为露天矿区开采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