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致洪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黔、桂三省(区)交界致洪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致洪暴雨发生要达到一定的能量、水汽及抬升运动,暴雨的落区位于高能、高湿舌区的辐合中心,且湿舌、能舌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中、低层,当其向上伸展得越高,暴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作系统分析。根据700 hPa湿正压场特征,将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分为3种类型:陕北和鄂尔多斯高原致洪暴雨、川东北和陕南致洪暴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致洪暴雨。归纳总结了3种致洪暴雨不同阶段700 hPa湿正压场、湿斜压场特征。为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的预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Tσ在暴雨前期及暴雨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分别对“96.7”致洪暴雨的连续性和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前期高能舌十分深厚,且存在“暖盖”;暴雨发生后,中空能量系统继续维持,使暴雨得以继续;暴雨前期地面能量锋南侧存在中尺度高能舌,其舌尖前方为垂直速度大值中心,与暴雨中心对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与分析,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试图了解各层的要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致洪暴雨的关系,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晋中2002年9月11日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桂香  李新生 《气象》2003,29(8):35-38
对2002年9月11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和顺两地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活跃的副高是造成晋中9月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时,地面不一定有冷锋配合。暴雨落区位于高能、高湿舌区的辐合中心,且低层湿舌较中层湿舌滞后,而低层能舌较中层能舌超前。另外,单站要素和本地地形是预报局地暴雨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锦江流域26次致洪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得出流域产生致洪暴雨的水汽条件,对流性稳定层结判据,湿有效位能特征和动力成因,归内出锦江流域致洪暴 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致洪暴雨及其产生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允中  杨秀海 《气象科学》1990,10(4):416-422
本文从长江三峡洪水来确定暴雨过程(致洪暴雨),讨论了致洪暴雨与前期流量、暴雨持续天数的关系。对产生最强暴雨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类,並指出台风、副高脊的活动与致洪暴出现及落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的要素场演变特征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分析 ,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 ,试图了解各层的要素场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与致洪暴雨的关系 ,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国忠 《贵州气象》2003,27(Z1):13-16
从能量场特征、水汽场特征以及动力条件等方面对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区致洪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铜仁地区致洪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铜仁地区34年间出现的致洪暴雨过程分析,探讨产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及基本形势,并分析有关物理量,归纳出致洪暴雨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点和相应影响天气系统的特征的分析,将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分为3个类型,提出了各类模型的环流特征,入型条件和致洪暴雨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今后制作洪暴雨预报邓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致洪暴雨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淑华 《四川气象》1996,16(4):19-23
致洪暴雨是一门新的应用学科,通过对1960年以来造成宜昌大洪峰流量的暴雨过程的强度、持续时间及与前期降水关系的研究,确定了长江上游致洪暴雨标准,增进了对长江上游致洪暴雨成因的认识;研制出了可供业务使用的分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淮河上游流域历次强降水及其致洪情况的分析,探讨强降水过程与洪水发生的规律,从而确定这一地区致洪暴雨标准,并用分区和时间滑动累加计算的方法,计算空域面雨量累加值,导出致洪暴雨指数。从天气气候普查,得出产生这一地区致洪暴雨的四个类型天气系统,从中选取各类典型致洪暴雨个例,用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释用结合的方法,建立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并对洪峰涨势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25—31日东北地区致洪暴雨Tbb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金锡  冯志娴 《气象》1996,22(8):29-32
该文分析了1995年7月25-31日我国东北地区中南部致洪暴雨时段Tbb场特征,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致洪暴雨Tbb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了热带,副热带系统位置偏北且西伸外,北方致洪暴雨云带的走向,同热带,副热带云系的联系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配置都和梅雨期致洪暴雨云带非常相似,这是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常素萍  刘强军 《气象科技》2004,32(Z1):54-57
致洪暴雨落区预报系统是利用差动定量输送法对动力和热力物理量进行贡献计算 ,得出暴雨落区短期 2 4h预报 ,同时应用动力螺旋轴法、低空急流轴与暴雨云团配合法及雷达回波跟踪法制作 12h、6h、3h的短时、超短时、临近暴雨落区预报 ,逐级向下订正 ,最终制作出致洪暴雨落区预报图。该预报系统在 2 0 0 2和 2 0 0 3年晋城市暴雨落区预报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94.6”、“94.7”和“98.6”这几次引发广西特大洪涝灾害的致洪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 ,对其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致洪暴雨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 ,暴雨落区与影响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洪水是夏季一种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天山山区暴雨落区预报十分困难。本文对2002年7月下旬渭干河流域特大致洪暴雨的成因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和诊断,试图建立该地区盛夏暴雨落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点和相应影响天气系统特征的分析 ,将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分为 3个类型 ,提出各类模型的环流特征、入型条件和致洪暴雨产生的有利条件 ,为今后制作致洪暴雨预报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夏季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与季风涌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陶诗言  卫捷 《气象》2007,33(3):10-18
中国淮河以南地区夏季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这种致洪暴雨一般出现在沿着河谷走向的静止锋上。在引发致洪暴雨的环流系统中,季风涌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提供了暴雨产生所必须的水汽。分析了1998、2003、2005及2006年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和东亚季风涌,以及与赤道附近大气环流的30~60天振荡(称作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活动的关系。当来自赤道印度洋的MJO引起南海地区西风的加强;南海西风的加强,触发中国南部大陆出现季风涌;季风涌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交绥,造成静止锋上的致洪暴雨。由此提出我国南方夏季流域性致洪暴雨中、短期预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动的典型致江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