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红石成矿区带和原生金红石主要产地之一。本文根据近期对该成矿带金红石矿床开展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整理研究工作,综述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金红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将成矿带内金红石矿床(点)划分为区域(沉积)变质型、榴辉(闪)岩型和机械-沉积型三种类型。同时从地层、构造以及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简要探讨了矿床(点)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地层时代、岩性、地球化学异常等找矿标志,并初步勾勒出湖北枣阳-河南新县以及湖北英山-安徽潜山两个金红石矿床的找矿远景区。本文对成矿区金红石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成矿条件的分析显示出成矿带金红石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可望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金红石战略储备基地。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山西代县金红石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展示了找矿标志与方向。从金红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山西代县金红石矿的成矿与控矿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夏学惠  阎飞  赵玉海 《矿床地质》2006,25(Z2):281-284
通过对中国金红石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将我国金红石矿床划分为6种主要类型,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划分出9个成矿远景区和5个找矿靶区,指明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热(卤)水矿床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由地下热(卤)水,埋藏水、变质水、深循环水等热液作用形成的一系列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和硫、铅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这一类矿床可归并为三个成矿系列,即雪峰-幕阜山加里东隆起区前泥盆系浅变质岩容矿的金、锑、汞、钨、砷、萤石、重晶石成矿系列;武陵加里东台坳区寒武-奥陶系矿源层容矿的铅、锌、汞、砷成矿系列;印支坳陷区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容矿的铅、锌、铁、锰、金、锑、汞、硫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随州市红石地区金银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石地区处于河南围山城金银成矿带的东延部位,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碱性岩、斜长角闪岩、基性-超基性岩与金银成矿密切相关。环放状断裂体系、北东向断裂、南北向断裂以及断裂交汇区是金银矿的有利控矿构造。北东向断裂中易成金,南北向断裂中易成银。成矿地质条件表明,擂鼓台一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湖南73处钨矿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区带划分、控矿因素归纳、重要钨矿成矿区带的成矿密度和成矿强度的定量分析,将湖南钨矿区带划分为5个Ⅲ级成矿区(带)、12个Ⅳ级成矿亚带(区)、20个矿集区。梳理Ⅳ级各成矿亚带(区)的矿床分布特征可知,万洋山—诸广山成矿区(Ⅲ-83-5)钨矿床数量最多,资兴—宜章成矿区(Ⅲ-83-4)的成矿强度最强,达212.74 t/km2。各矿集区矿床分布特征显示,千里山—骑田岭钨矿集区(Ⅲ-83-4-a)有9处钨矿床,矿床数量最多;瑶岗仙钨矿集区(Ⅲ-83-5-c)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均位居矿集区首位。燕山期为钨矿成矿的高峰期,该期形成的WO3累计查明资源量占全省累计查明资源量的78.78%。  相似文献   

7.
方磊  高飞 《地质找矿论丛》2014,29(4):535-540
辽宁义县红石金矿是与中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文章从基础地质研究入手,阐述了红石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并根据其外围地区金矿化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矿区外围的进一步找矿方向,并圈定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论述望儿山金成矿亚带控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 ,总结找矿标志 ,对界河、上庄、付家金矿区和河东金矿区 -50 0 m标高以上地带进行了成矿预测 ,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南西峡金红石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峡金红石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南缘,古生代陆缘断陷带内,是一个大型角闪质片岩型金红石矿床.矿体赋存于古生界信阳群龟山组第三段,含矿层为合金红石角闪质片岩与大理岩互层.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母岩特征、钛的分布规律,变质成矿作用及后期热液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陆缘断陷深海槽及控制其形成的深断裂、富钛基性火山岩、区域变质及热液改造等综合因素叠加部位是寻找该类型金红石矿床的最佳方位。  相似文献   

10.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及罗定盆地周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和罗定盆地周边各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众多,是粤西重要的产金地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金矿控矿因素、成矿演化、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结论有:(1)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南华纪大绀山组、震旦纪坝里组和老虎塘组为金的矿源层,在复杂的构造、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及岩浆作用中,金不断地被迁移出来,向构造应力集中区段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2)河台、罗定金矿田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构造作用产生的巨大应力对金的迁移富集的影响,主成矿期发生在糜棱岩形成之后,新洲金矿田受印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控制;(3)金的成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始富集阶段、预富集阶段和工业富集阶段,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地质-成矿演化系统,不同矿田,由于地质作用特征有差异,成矿演化结构也有所不同;(4)金矿区域分布主要与含金建造的分布及引起金迁移富集的因素有关,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与围岩的过渡带为成矿有利环境;(5)在成矿模式方面,认为凌井生等建立的河台金矿的成矿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反映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同时也反映了罗定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并结合彭少梅对新洲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与金矿关系研究成果及新洲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新洲地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依据山东省金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控矿构造、控矿地质体、矿床类型将其划分为三山岛-仓上成矿带、龙莱成矿带、招平成矿带、牟乳成矿带、栖蓬福成矿区、胶莱盆地周缘成矿区和鲁中南中生代杂岩体分布区成矿区等7个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区带一般分布于大地构造单元的边部或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金矿床则主要受断裂构造和不同地质体的接触带控制.山东省金矿资源潜力很大,已有成矿带的深部及周边隐伏矿体是今后的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及山东4个金矿床中的交代成因钾长石与钠长石进行了天然热发光的研究,它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蚀变岩型(胶东夏甸金矿,河北高家店金矿);另一种为石英脉型(胶东金翅岭金矿,河北金厂峪金矿)。经研究发现,当接近矿化地段时,钾长石与钠长石天然热发光峰值增高,尤其是在富矿地段突然升高;在破碎带或受动力影响的长石,热发光峰值突然降低。因此长石天然热发光可用以指示交代作用,矿化作用与成矿后动力作用的空间位置,因而可以作为成因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陕西旬北地区的志留纪地层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含矿层位,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地层和断层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在ArcView平台下运用证据权重法对该区进行了资源远景区预测,圈出了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豫西地区是国家重点金多金属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类型多样。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矿床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中,构造控矿占主导。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内金矿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以及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床4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选取1个典型的矿床进行具体讲述。依据对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以及5种构造控矿类型的叙述,论述了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构造控矿作用和构造控矿规律,并根据该区金矿矿床成矿规律,提出选取找矿靶区的8项依据,最后优选出7处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5.
闽东地区前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在火山岩中呈"天窗"零星出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侵入岩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是福建省重要的成矿找矿远景区之一.文章对区内各类矿(床)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并对区内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磁测不仅能够发现强磁性铁矿床,亦能对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地质单元进行划分和圈定;时间域激发极化法,通过中梯普查测量能有效地圈定金属硫化矿床的激电异常,对该异常的激电测深测量,可定性、定量地计算出隐伏矿床的产状、埋深、规模及空间展布特征等.文章阐述了在河北省涞水县四家井铁铜矿深部矿体勘查中采用电、磁法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西部哈默斯利铁成矿省含有世界级高品位的赤铁矿体。主要铁矿床包括芒特维尔贝克、汤姆普莱斯山、帕拉伯杜等,它们均产于元古宙早期布罗克曼BIF型含铁建造中。高品住铁矿体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元古宙区域隆起和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古老正断层系统的控制。该成矿省高品位铁矿层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深层阶段,该阶段硅从含铁建造中淋滤出来,留下薄层状富含铁氧化物、碳酸盐岩、硅酸镁和磷灰石的残余物;第2阶段为深部大气水氧化阶段,该阶段含铁建造的磁铁矿-菱镁矿组合被氧化为赤铁矿-铁白云石,并以发育假象赤铁矿为特征;第3阶段为浅层风化作用。通过对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的总结,认为成矿时代、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及流体和表生风化作用是富铁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种亟待重新认识的铜矿床——滇中土状铜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中土铜矿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利用的铜矿床,新的湿法冶金技术应用使之成为了效益型铜资源。滇中土状铜矿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的土状风化壳内,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矿床类型。主要铜矿物为孔雀石、硅孔雀石、微粒状赤铜矿和黑铜矿、少量残余含铜硫化物。其矿石平均品位同于原生硫化矿。与原生矿石相比,土状氧化铜矿石SiO2、Al2O3、Fw2O3、Mno明显富集,CaO与MgO大量淋失,由碱性矿石变成了可酸浸的非  相似文献   

19.
赣北石门寺矿区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北石门寺矿区位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中.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详细分析了矿区围岩、母岩和控矿断裂等成矿地质条件.矿区钨多金属矿床的围岩为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判断为新元古代在不成熟陆壳基础上发育而成的火山弧同碰撞过程中形成的S型花岗岩;燕山中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属硅、铝过饱和钙碱性岩石,为九岭岩基在陆内碰撞挤压环境下熔融、同源演化而成的S型花岗岩;石门寺断裂与仙果山—大湖塘-狮尾洞基底断裂的交叉部位控制着矿区燕山中期含矿花岗岩的侵位和钨多金属矿床的分布,为矿区的控矿断裂.  相似文献   

20.
辽南丹东地区中生代金成矿的FIP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倪培  范建国 《岩石学报》2000,16(4):506-512
辽南丹东地区产出有五龙、四道沟两个大型金矿床,两矿床与中生代燕山期三股流花岗岩体存在密切的空间华生关系。长期以来,对这一地区金的成矿作用时代存在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金的成矿作用只有一期,即中徨代(燕山期);另一种观战认为金的成矿作用有两期,即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分别以四道沟金矿和五龙金矿为代表,作者利用流体包裹体面(FIP)研究的新方法对金矿床及伴生花岗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股流花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