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洋  沈艳杰  程日辉  刘国东 《世界地质》2018,37(4):1110-1121
通化盆地为一个火山--沉积共同作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下白垩统发育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下桦皮甸子组、亨通山组和三棵榆树组,为火山岩-沉积岩充填,岩性及岩相类型复杂。盆地发育特色的火山--沉积成因的混积碎屑岩,依据钻井岩芯,可以识别出混积粗碎屑岩、混积细碎屑岩和熔岩-碎屑熔岩等三组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组分、粒度特征区分出水下热碎屑流、水下基浪流、水下火山泥石流、熔岩流及火山碎屑浊流5种岩相类型。建立了通化盆地早白垩世混积碎屑岩的发育模式,明确了构造-火山作用下的混积盆地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沉积旋回是盆地周期性走滑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地区的变质岩系是由一套中、低级的区域变质岩石和部分混合岩化岩石组成。这是一套原岩相当于海底火山喷发的基性—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的沉积碎屑岩、粘土质岩石和部分化学沉积岩,以及不同时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遭受两次以上的区域变质作用或局部叠加有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甘肃山丹煤田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的发现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佟再三 《沉积学报》1988,6(1):102-108
本文论述了山丹煤田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的地质特征:(1)火山碎屑岩赋存地层层位,(2)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结构特征,(3)岩石的化学成分属性,(4)火山碎屑岩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性质。表明,火山碎屑岩由火山角砾岩及玻屑凝灰岩组成。凝灰质碎屑物为气携,以降落灰的方式沉积于陆相浅水环境中。该火山碎屑岩的发现表明,山丹地区二叠纪曾有过重要的火山活动,它为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广西合山马滩大隆组的沉积序列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滩地区的大隆组,以火山碎屑岩和硅质岩沉积为主。镜下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可分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亚类共8种岩石微相;硅质岩可分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和生物火山成因硅质岩两亚类共5种岩石微相。这些岩石微相构成了12种主要的岩石相,而岩石相垂向上组成了6种主要的沉积序列。沉积序列指示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流沉积,一种是水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向高密度浊流进而向低密度浊流演化的沉积,一种是早期沉积的凝灰质和硅质生物颗粒在滑塌作用下形成的浊流沉积。沉积序列研究并结合马滩地区大隆组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表明当时该区不易发育海底扇沉积,而易接受低密度浊流沉积,形成了连续性好的较薄层沉积。  相似文献   

6.
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岩石的自交代现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岩石(白云岩和富钾板岩)的自交代现象研究论证其成因,认为白云岩的原岩是碳酸岩质岩浆岩,富钾板岩是一套沉积-火山岩系,其中微晶-隐品质钾长石岩为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或凝灰岩。  相似文献   

7.
对角闪岩原岩性质的判别原则本文将讨论前寒武纪付角闪岩成因问题的研究现状、划分这些岩石的地质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标准,以及原始沉积物形成和堆积的岩相—建造和古地理条件。Ⅰ.研究前寒武纪角闪岩原岩性质的前提对变质岩要解决是“正”或“付”的问题,无论推测其原岩是火成的或是沉积的岩石,都需要提供同等的原岩资料,但当时由于缺乏能被转变成付角闪岩的沉积岩石方面的资  相似文献   

8.
张利伟  杨文涛  牛永斌 《地质论评》2014,60(5):1051-1060
有关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及其生物地质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深刻认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桥梁。目前报道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主要集中在海相沉积中,而陆相碎屑岩沉积中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宜阳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陆相碎屑岩中发育的以微生物席生长特征、微生物席破坏特征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认为这些沉积构造的发育与二叠纪末地质灾变事件造成的特殊水体化学环境和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相关,属陆相环境中的"错时相"沉积。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现对于二叠纪末地质灾变期生物绝灭与复苏奥秘的探索、陆相地层的划分、海相—陆相地层的对比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先锋盆地和小龙潭盆地的超厚煤层中, 有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2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 即“先锋亚模式”和“小龙潭亚模式”.其中, “先锋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 “小龙潭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综合这2种亚模式及笔者原先所建立的“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 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完整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异地-微异地二次湖泊复合堆积模式”, 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或植物碎屑三角洲沉积+湖泊漂浮异地植物碎屑沉积+湖滨沼泽泥炭微异地堆积+湖泊原地藻类泥炭原地堆积+泥质碎屑或砂质碎屑或生物壳屑沉积→洪水、弱风暴流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植物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10.
西藏许如错地区在国内鲜有学者研究,仅在少有的区域地质报告中出现。研究区内发育一套古近系碎屑岩沉积——日贡拉组,该地层在研究区局部具有一套火山岩夹层。文章通过对许如错地区古近系日贡拉组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边盆地年龄结构及研究区沉积现象,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和盆地充填记录。研究表明,日贡拉组为一套由粗变细最终又变粗的碎屑岩沉积夹少量火山岩,根据沉积原生构造和宏观剖面判断其主要是扇三角洲-浅湖相-扇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集中在127~134 Ma年龄段内,结合周缘年龄推断日贡拉组物源来自北—北西中部拉萨地块的早白垩世花岗岩。通过对研究区日贡拉组岩石组合、岩石地层序列、物源分析、沉积演化过程以及年代证据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日贡拉组的发育处于青藏高原俯冲碰撞隆升阶段和汇聚挤压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 形成岩溶的可溶岩,前人有深入研究和确切分类。对岩溶作用过程中的洞穴化学沉积—堆积物、洞穴矿物也有研究和系统分类,但对其余形成物则研究不够或归类不当。我国广大岩溶区内,普遍存在一种以碳酸盐岩的角砾、岩(晶)屑为颗粒,由钙泥质充填胶结的岩石系列,以往称之为角砾状灰岩、底砾岩、膏溶角砾岩、构造岩等。从成因上看,这类岩石多数与岩溶作用有关。确切地说,这是一套混杂的岩石组合,可分为断裂作用、岩溶交代改造作用、岩溶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后者纯属岩溶沉积—堆积建造,其岩石特征、成岩环境、成矿特征都较特殊,它取决于岩溶发育期内的岩溶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近来,在这方面,刘立钧等同志对湘中、湘南地区的岩溶角砾岩产状和岩溶作用旋回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郭福生 《沉积学报》2004,22(1):136-141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而不用作具体岩石名称.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东昆仑卡尔瓦东地区泥盆系布拉克巴什组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该组地层的剖面特征,岩石组合及其横向变化特征。工作区中的泥盆系布拉克巴什组地层主要为一套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至浅海相的正常碎屑岩、灰岩与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不均匀互层产出的复杂沉积组合。通过分析该套地层岩石及沉积学特征,该区域布拉克巴什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东缘六台地区营城组露头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显示,貌似正常碎屑岩的营二段是一套复杂的火山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性。这套岩性包括了碎屑熔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显示了它们形成于火山—沉积盆地的过渡环境,即火山斜坡过渡到冲积平原和湖泊环境。与火山作用有关岩相有4种端元的火山碎屑岩相:弹射坠落爆发空落相、喷射降落爆发空落相、热碎屑流相和热基浪相。火山物质堆积在火山斜坡以及前方的冲积平原上,往往以火山碎屑岩相或者冲积扇相、辫状河相保存;它们堆积在湖泊中则为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较深水相和沼泽相。这些相的空间组合反映了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的过程。根据旋回发育营二段可以区分出3种类型的充填序列:沉积—火山充填序列、沉积充填序列和火山充填序列。较为完整的序列为粗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细碎屑岩,对应着裂谷类盆地断裂作用—火山作用—沉积充填的过程,记录在特定的地层结构中。  相似文献   

15.
水下扇(或称水下冲积扇),是由近源季节性洪水携带大量碎屑直接进入湖盆而成。它除具密度流的特征外,并具有一定的牵引流性质。我们进行江苏高邮凹陷南部马4井沉积相研究时,发现下第三系戴南组地层中水下扇(扇中亚相)相当发育。现简述其沉积特征。岩石组合以粗碎屑岩为主,夹于浅湖相泥岩中,底界清晰,常有冲刷面,与下伏泥岩为突变接触。正韵律。常具多个旋回。每个旋回自下而上为、砾岩或含砾粗砂岩→砂岩→粉  相似文献   

16.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先锋盆地赋存有超厚的优质褐煤。煤层中发育有着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一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沉积+湖滨泥炭沼泽植物碎屑沉积+泥质碎屑沉积→洪水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有机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简称为“湖相植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或者“先锋亚模式”。这种亚模式补充了作者原先所建立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可以统称为“异地-微异地湖泊二次复合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单林  刘晓东 《岩矿测试》1985,(4):288-294
闽、浙、赣三省境内广泛发育一种特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具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的特征。对该岩石的认识,看法不一,如江西相山主体岩石曾先后被定名为黑云母微花岗斑岩、自碎次花岗斑岩、凝灰熔岩和酸性碎屑熔岩等,1980年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又定名为碎斑流纹岩,并将赣杭构造带西南端玉华山等其它六个火山盆地的该岩石统一定名为碎斑流纹岩。正确认识这种岩石的岩性特征和成因机制,不仅对火山岩岩石学和区域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该岩石与铀矿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18.
四川阿加隆洼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加隆洼金矿矿床为浅成低温微细浸染型金矿.该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影响.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沟通天水和地热流体的主要通道,次级断裂是矿体的储矿构造,脆性粗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岩)构成的断裂构造岩是主要的容矿岩石.文章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火山碎屑岩分类评述及火山沉积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岩类复杂。长期以来,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先后提出了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虽然目前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命名委员会确定的火山碎屑物和火碎屑岩岩性分类已得广泛推广,但此分类尚有不足之处。中国学者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时间较早,有自己特色,在一定的范围得到了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火山沉积作用是介于火山学和沉积学之间的边缘研究领域。近20年来,火山沉积作用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了深化,火山喷发和沉积的物理作用及实验和数值模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尽管这样,野外地质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特征,仍是火山碎屑岩成因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西峰油田董志区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共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残余河口坝、分流间湾等4个沉积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81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主要呈现四个水下分支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