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矿石类型以及围岩蚀变特点等,将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的金矿化类型分为钾化花岗岩型、黄铁绢英岩型、石英一多金属脉型和似青盘岩型等4种.钾化花岗岩型金矿化分布于"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系统的深部,是富钾岩浆热液钾交代作用和黄铁矿脉充填作用的结果,一般形成于大矿体的下部或旁侧或作为大矿体的下部或根部的一部分.黄铁绢英岩型矿化位于成矿系统中部的主控矿断裂中的最佳成矿部位,是深部岩浆和浅部天水热液发生混合、交代和充填的最理想部位,往往构成大型和特大型工业矿体.脉状多金属型矿化位于该成矿系统的中浅部,地下水热液参与较多,成矿温度低,只能形成小而富的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体.在成矿系统的边部,热液活动更弱,形成以绿泥石化为主的似青盘岩化带,矿化较弱或构成无矿节理化带,本身不具工业意义,但可以指示深部成矿作用和隐伏矿体的存在.不同金矿化类型在界河金矿范围内有规律地分布是界河金矿深部和外围探矿的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智利科皮亚波GV地区侵入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智利北中部科皮亚波GV地区位于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与斑岩铜矿过渡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辉长闪长岩、闪长岩、闪长斑岩、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二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侵入岩体属于钙碱性、I型或磁铁矿系列,来源于深部上地幔。推测这些岩浆岩岩石组合形成于洋壳俯冲带,局部扩张与挤压转换导致弧后盆地萎缩封闭并快速抬升。岩浆侵入具有多期次活动,形成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心,并发育面型与脉带型蚀变矿化分带,地表具有寻找大型IOCG矿床前景。地表泥化-绿泥石-多孔状硅化网脉和含金银多金属铁锰碳酸盐化网脉发育,含金银多金属网脉状-带状和面型蚀变区揭示地表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深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铜金矿床前景。今后需在该区加强蚀变矿化分带规律研究,进行深部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奎锋  刘爽  胡芳芳  范宏瑞 《岩石学报》2008,24(9):2079-2084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内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金的矿化类型是以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体的形成与外围的晚古生代碱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主要经历了四期流体成矿作用。成矿前期伴随花岗岩体的侵位及岩浆热液的活动,在早期近东西向的断层带内充填乳白色石英大脉,构成矿脉的主体,但无金成矿;初期成矿阶段富含CO2-CH4-H2O的流体活动,叠加在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主期成矿阶段,混合了地表水的岩浆期后热液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形成富含CH4-H2O的流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主成矿期热液温度的降低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成矿后期形成的碳酸盐-石英脉体,基本无矿化。  相似文献   

4.
裘有守 《地质与资源》1992,1(4):252-262
我国内生金矿成因类型主要有变质热液型、岩浆热液(交代-重熔岩浆)型、火山热液型和渗滤热液型四种.我国内生金矿的成矿作用特点:①对老变质岩系有明显的依存性.金矿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②具有交代-重熔岩浆成矿作用的独特性;③具有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和不同形式金矿化(充填石英脉和细脉浸染型)的垂直分带性;④具有钾长石化交代蚀变作用的广泛性;⑤具有矿源层-重熔花岗岩浆作用,韧脆性断裂构造三位一体联合控矿特点.今后应当在矿源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金的赋存状态方面;在解决古老矿源层与新成矿时代的时间差的成矿机理研究方面;在花岗状岩石成岩作用特点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方面;在郯庐断裂带成生特征对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分布格局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不断建立和发展我国金矿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5.
秘鲁中部莫罗科查地区在板块俯冲引发的中新世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文章选取该地区超大型特罗莫克铜钼矿床为典型矿床实例,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和年代学系统研究,深入剖析矿床的蚀变类型和矿化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岩浆-热液作用过程,总结其区域成矿特点,以期为该区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特罗莫克铜钼矿的成矿期花岗闪长岩、长石斑岩、石英斑岩及英安斑岩等多期岩体在9.4~7.3 Ma之间相继侵位,并伴随形成多种蚀变矿化,其中铜钼矿化主要形成于8.0~7.8 Ma.矿区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黏土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特征,而矽卡岩中发育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滑石等多种钙质和镁质矽卡岩矿物.铜钼矿化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块状等形式产出,且矿化自中心向外围,依次具有铜-钼→铅-锌→铅-银的元素分带.结合莫罗科查区域主要发育的3个持续了3.5~0.3 Ma的中新世岩浆热液中心(北侧Codiciada杂岩体、中部Toromocho岩体和西部Ticlio斑岩),以及与之相关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围绕岩浆热液中心,区域成矿呈现中心斑岩-矽卡岩型、外围浅成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化的分布规律,矿化整体呈现自中心向外围的铜—铜锌—铅锌银规律性分带特征,该类"多中心式"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蚀变-矿化规律应在未来区域矿产勘查工作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2014年发现的维拉斯托锡锌矿是继20世纪末该矿区铜锌矿之后的重要找矿进展,已控制Sn金属资源量10万t。成矿作用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该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矿化类型包括岩体顶部的花岗岩型锡锌矿、岩体外侧的石英脉型锡锌矿以及外围的铜锌矿。针对花岗岩、各类矿体开展了岩石学、矿床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初步查明岩浆演化机制、矿床成因及三类矿化的关系。细粒斑状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139.5±1.2)Ma(MSWD=3.3)。岩石中发育多级斑晶,结晶(沉淀)顺序为钠长石→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黄玉、锡石、闪锌矿。花岗岩富Si O2贫Al2O3、Ti O2、TFe2O3、Ca O等,高Rb、Cs、Nb、Ta及W、Mo、Bi、Cu、Zn、In等元素,低Sr、Ba等,钠长石An0.3,与锡钨多金属矿成矿花岗岩性质相似。岩浆晚期经历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浆液过渡态流体),自硅酸盐相中分离出富Si、富F和富S的流体相,分别形成花岗岩型矿石中的石英、黄玉、锡石-闪锌矿囊状体(珠滴),伴随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晚期逐渐、连续地向热液阶段过渡。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在岩体顶部形成花岗岩型锡锌矿石,热液阶段在岩体外侧和外围形成石英脉型锡锌矿及铜锌矿、铅锌银矿。这些矿体连同成矿花岗岩共同构成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锡林郭勒—赤峰地区,很多脉状铅锌银矿的成矿作用与酸性侵入岩有关,深部可能存在大规模岩浆-热液型锡(钨)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岩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区内出露变质岩系为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和新元古界震旦系加疙瘩群.侏罗纪中-酸性岩浆岩活动强烈.基底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向,在侏罗纪形成一系列左行的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伴随的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金矿化体呈脉状、透镜体状发育在变质岩系、黑云二长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内或变质岩系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受左行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与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金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化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成矿热液属富碱质的、具有弱还原性质的岩浆热液.依据区内金矿成矿作用特点,总结了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以西准谢米斯台山乌根萨拉钼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地质特征、含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乌根萨拉矿点钼矿体呈裂隙网脉状和大脉状产于加里东期钾长花岗岩与志留系谢米斯台组凝灰岩的接触带上,明显受接触带控制,钾长花岗岩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潜在物源、热源及热液来源。含矿钾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富铝、富钾,相对低钛及贫CaO、MgO、P_2O_5,准铝质-过铝质,为A型、S型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环境。综合认为,乌根萨拉钼矿成因属与钾长花岗岩有关岩浆期后热液型,形成于志留纪晚期后造山环境板块挤压运动机制向拉张机制的转化期。  相似文献   

9.
甘肃北山拾金坡花岗岩特征 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7,16(3):19-25
通过对拾金坡岩体宏观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地球化学成果的全面分析,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总结了该区金矿的控制因素。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岩体和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区内大多数金矿床产在拾金坡岩体的边缘。拾金坡复式花岗岩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共3期岩浆活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为下地壳或上地幔源,属Ⅰ型或同熔型;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为0.45~0.99。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海西早期钾长花岗岩对含矿热液的运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处于深处的钾长花岗岩在上升过程中产生了含矿热液,并且在似斑状花岗岩中形成了一系列断层,这些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空间。海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但为含金热液在二长花岗岩中的上升运移开辟了通道,而且为金矿化提供了热源,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肖增岳  丁奎首 《矿床地质》1993,12(2):129-137
西准噶尔阿克阔依金矿化带内已发现30余个金矿点或矿化点,为石英脉型矿脉,其分布受NEE和EW向裂隙控制,在矿脉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平行排列和成群出现。它们与海西晚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关系。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黝铜矿。经石英气液包裹体测试表明:金矿化主要温度170~310℃。矿化条件为还原和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从花岗岩岩浆热液析出和围岩中萃取。岩浆热液与天水,形成混合的、富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11.
云南泸水县石缸河钨锡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侵入为钨矿的形成则提供了岩浆热液成矿物质。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在石缸河矿区外围已揭露到了新的矿化带和钨、锡、铋组合地球化学异常,因此在矿区边部或深部隐伏岩体接触带,对寻找钨锡矿化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长期以来,对脉型钨矿床的成矿岩体特征及各种不同类型矿化的空间与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文章以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成矿岩体、含钨石英脉及与之相关的矿化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探讨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矿化现象,从而建立了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在瑶岗仙钨矿床中,成矿地质体即成矿花岗岩为碱长花岗岩,主要矿化类型包括岩浆岩型、云英岩析离体、云英岩脉、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等,分布于岩体顶部接触带附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岩浆晚期阶段、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浆岩型矿石形成于岩浆晚期,云英岩析离体和云英岩脉等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石英脉和毒砂黄玉层主要形成于热液阶段,岩浆阶段→热液阶段的演化是连续的。成矿花岗岩侵位深度约为2~3 km,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成矿系统相对封闭,外来成矿物质和流体较少,含钨石英脉主要以快速充填的形式形成于岩浆固结之后。瑶岗仙矿床含钨石英脉控制垂深达1300 m,"五层楼"垂向分带不明显,顶部未出现细脉带和线脉带,而在石英大脉的顶部出现横向交代形成的毒砂黄玉层。研究表明,瑶岗仙矿区脉型钨矿床成矿系统保存较完整,代表系统顶部的毒砂黄玉层保存完好,剥蚀水平正好达到岩体顶部。  相似文献   

13.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强之  吴尚全 《现代地质》1999,13(3):315-322
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金矿以其特殊的钾长石化蚀变而备受注目。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钾长石化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旁为钾长石化而不是绢英岩化的原因是因为矿床形成部位深、形成温度较高、成矿介质偏碱性并具较大的m(K+)/ m(H+) 值。据此归纳华北地台热液金矿床的蚀变( 矿化) 垂直分带由下而上为: 钾长石化带( 细脉浸染型矿化)—绢英岩化带( 蚀变岩型矿化) —硅化脉带( 石英脉型矿化) , 进而指出该分带模式的成矿和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恒新 《地质与资源》1995,4(4):283-293
湖南省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分为"I"型和"S"型两个成因类型。其中"I"型花岗岩主要为角闪(或含角闪)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Mf值(铁镁比值)多小于0.78;"S"型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或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Mf值多大于0.78."I"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更为密切,于该类岩体内或其周围形成岩浆热液型或混合热液型多金属共生金及钨锑-金矿床。根据"I"型花岗岩与金矿关系的不同特点,将其划分为自源型金成矿"I"型花岗岩带和它源型金成矿"I"型花岗岩带。"S"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仅表现为部分岩体周围发育一定程度的金矿化。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亨治 《矿床地质》1987,6(1):56-67
小秦岭金矿系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层和岩浆岩中金的丰度,在建立太华群层序和该区重褶皱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含金石英脉展布规律、金矿脉的矿化特征与矿化阶段。根据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早期岩脉等大量事实,认为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通过对矿脉矿化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矿物标型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与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等研究,证明小秦岭金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陈林沟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近EW向断裂构造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蚀变岩型矿石为次;矿化从浅部向深部出现由金矿化向金银多金属矿化转变,矿体规模逐渐变大,矿化强度逐渐变强;成矿年龄约为130 Ma±,其形成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具有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查干诺尔铜矿区矿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干诺尔铜矿床产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汇聚带附近,华力西晚期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与早二叠世洋盆闭合,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演化晚期的钾质花岗岩有关。铜矿(化)体呈细脉浸染状产在钾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内。铜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化学组分以铜、钼、金、银、铅、锌为主。主要的矿化发生在热液期,围岩蚀变明显,有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等。铜矿形成在华力西晚期,属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高通岭钼矿床位于华南板块南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内,共查明平行脉状矿体9个、矿化体5个.矿石分石英脉型和钾长花岗岩型2种,矿石中含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高通岭花岗岩体的Mo含量比其克拉克值高4倍,沿岩体构造裂隙发育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和钼矿化.成矿流体成分为K -Na -Cl--F--SO42-型;S、C、H、O同住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以岩浆源为主,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来源.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98.4Ma 2.5Ma.与高通岭花岗岩体侵位的时代一致.该矿床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石英-硫化物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国堡 《矿床地质》2006,25(4):483-490
拾金坡金矿是甘肃北山南带较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拾金坡复式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产出部位明显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_银金矿_黄铁矿_方铅矿_闪锌矿_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硫和铅同位素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即斑状花岗岩;氢和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水。成矿时代属早—中海西期。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_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