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设计行业持续增长与竞争加剧的挑战并存、市场需求驱动与企业内生变革驱动并存、竞争格局深化演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并存,工程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动态、复杂、模糊、交融的大变局之中。2019年,  相似文献   

2.
<正>行业总体发展展望当前,经济运行环境稳中有变,受中美贸易争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持续增长与竞争加剧的挑战并存、市场需求驱动与企业内生变革驱动并存、竞争格局深化演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并存,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动态、复杂、模糊、交融的大变局中。(一)行业格局迈向深度重组洗牌阶段,重组分化程度不断加剧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设计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剧,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政策与自主发展驱动下,行业内企业拓展资源整合、升级发展模式,过去一年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这是个焦虑的时代还是个孕育希望的时代?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行业企业将如何发展?在近期召开的思翔2016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峰会暨变革领军者年会上,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8个工程勘察设计细分领域的150多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高管就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也是工程技术的大势所趋,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甚至是未来几十年自身生死存亡的关键。勘察设计行业作为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近些年由于技术创新不明显、服务质量局限等原因,其技术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数字化转型正是勘察设计企业摆脱“红海竞争”、创新商业模式、重塑竞争优势的契机,也是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这也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资本、技术、数字化、国际化、产业链一体化等多元素正在驱动着这个传统而又年轻的行业进入新的变革时期。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的多元主题,使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与竞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依赖人力资源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紧跟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步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下,企业停产破产、裁员降薪此起彼伏,政府救市措施紧锣密鼓出台。经济增长减缓造成市场需求的下降,珠宝行业竞争加大的局面将日剧严峻。但与危机并存的是机会,在这样的时期,各行各业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行业洗牌,挺过去的企业总能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勘察设计行业上游的房地产行业已然经历行业竞争变迁,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遥想当年,只要土地、资金、关系、胆量四者有其一均可混迹于房地产界,到如今尽看万科、保利、中海、绿地等大型房地产企业驰骋疆界,昭示出房地产行业在竞争中不断成熟、发展并迈向品牌竞争时代。那么,作为工程建设龙头和灵魂的勘察设计行业将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大踏步迈向品牌化竞争的时代呢?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为笔者根据在2018年4月第12届思翔院长论坛上所做的主题引导发言整理,并结合相关研究汇集而成。旨在从行业发展新时代、新需求、新要求出发,探讨行业格局剧变中的企业发展之道。在新时代下,行业发展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等挑战,企业发展正在走向不稳定态。从过去的全面增长到深度调整再到两极化发展态势,行业内竞争格局早已发生变化,面临竞争周期加快、企业发展面临标杆缺失、产业融合加剧等困境。在新的商业生态下,"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词。  相似文献   

9.
《中国勘察设计》2022,(8):37-43
<正>数字设计时代,以数字设计平台为核心引擎,全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设计创意无限传承。数字设计为设计企业提供岗位作业、项目协同、企业经营、行业监管的综合解决方案,构建数据赋能高效化设计的岗位应用场景、数据融合下全专业协同设计的项目应用场景,知识赋能一体化业务的企业应用场景,数据驱动下智慧化监管的行业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及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知识管理驱动创新发展,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期,本刊特别策划了"知识管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提升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五"已到中期,深化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未来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也越来越多。近年来,诸多勘察设计企业纷纷投身资本市场,希望通过资本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寻找新的成长路径,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总体来看,登陆资本市场对勘察设计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上市为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可以迅速提升实力、做大做强,同时,上市也是对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盈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知识经济乃至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智慧资本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土地、货币等生产要素而成为新时代的"第一资本",知识与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进行有效的知识识别、确认、保持、分享、创造和更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己上升到关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和竞争成败的高度。勘察设计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驱动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所描绘的前景,无论是"以组织知识优化个人知识"还是"以企业知识为员工赋能",都对其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高歌猛进的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竞争加剧、改革创新日渐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我国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大多拥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业绩辉煌、积淀丰厚,但同时也存在组织惯性巨大等问题。过往,顺应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重大历史机遇,勘察设计企业延续固有发展模式和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行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当今这个时代,不跨界就无法创新,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主要精力更应该放在集成创新上。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设计联盟")就是推动行业集成创新的一个平台。它创立了综合设计,这是一种以集成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全新设计模式。 2017年11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关于行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变,大家都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市场内在特点的改变、行业监管思路的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调整、企业业务逻辑与业务模式的变化都有很多讨论,其中,关注的核心是设计企业的价值服务模式将发生变化,行业进入重整分化的关键时期。过去5年内,我们对于行业变化认识经历了从"预知"到"感知",从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全球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如何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寻找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是行业亟须应对的课题。在近期举办的2018中国建设行业峰会上,作为传统产业的建筑业,如何拥抱数字化变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数字建筑:新引擎驱动新发展"专题报道,特邀"数字建筑"先驱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探析数字建筑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未来趋势,分享践行数字化变革的宝贵经验,以期为业内企业了解数字建筑、把握行业大势、驱动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数说2016     
<正>如果说2015年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步伐放缓的一年,那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传统行业的不断升级与交融,2016年则注定了它的蛰伏及改变:传统经营增长的思维逻辑正受到冲击和挑战;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则层出不穷,考验着行业企业的智慧与应对能力;行业竞争的分化与风口争夺将日渐加速升级……本文针对2016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多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展现行业发展现状,展望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知识管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依赖。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管理系统,让企业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知识累积,成为企业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这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助力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勘察设计行业人才与技术密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尤为凸显。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院")勇于面对高质量管理与发展的机  相似文献   

19.
正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而言,新常态引发的宏观环境变化推动了行业原有发展逻辑的改变,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企业与客户之间、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正在从原来的条块式、割裂式向网络式、融合型转变。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瓦解,由新动力、新竞争、新伙伴、新服务等要素构建的行业发展新环境正在逐步孕育。行业边界趋于模糊,更加有利于企业融合发展新的发展环境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设计行业已走向市场,竞争机制也已形成。过去大院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已被大院为主,中小院与之并存的局面所取代,如何在这种竞争中立住脚跟,站稳市场,成为各设计单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多方面下手,而从技术上下手,抓好设计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