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近两年来,很多省、市抗震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质量进行了审查或抽查,这对提高我国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设防水平,保证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审查或抽查中,也发现了不少工程在抗震安全方面存在着隐患,必须引起高  相似文献   

2.
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以切实抓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监管为目标,以制定、修订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重点,加强抗震设防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加强新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施工质量监管,加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继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推动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和加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防灾和工程抗震水平。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作好工作部署一是按照国务院立法计划,做好《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起草工作。二是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全面深入展开,由单体工程(主要是生命线工程)抗震加固、抗震设防到城市综合抗震防灾及区域性的总体抗震部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抗震防灾道路。全国十二个抗震重点防御区等大区域的电力、铁路、邮电、大中型水库、广播电视等生命线重点工程的加固已基本完成;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对场地抗震安全评价、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了系统管理;在较完备的抗震工程科研基础上,一套适合我国经济水平,科技水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自70年代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建造了一些高层建筑。尤其是近几年来,每年以300栋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10层以上高层建筑约1500座左右,其中最高已达53层。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其特点是自重大,对地基的附加应力影响深、范围广,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高。因此在选择基础方案时,既要考虑一般工民建的要求,又要考虑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特点,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我部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颁布了第59号部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和第60号部令《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这两个部令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管理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进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一、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是  相似文献   

6.
一、全国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1998年成立第一届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以来,第一、二届专家委员会的同志先后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的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我先以现代生土建筑的研究应用为例谈谈创新的重要性。生土建筑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传统的建造方式,具有保温性能强、造价低等优点,但抗震强度低。我们通过现代生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生土建筑进行了改良并作示范、推广,在保留原有生土建筑优点的基础上,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提升,应用效果良好。这个例子说明,要想做好传承就必须具备两个精神:一是要坚定传统是可以传承的信念,有信心、有热爱、有执着。二是一定要有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 为了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内超限高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了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内超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目标,其中,第一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采取抗震概念设计来实现第二、第三水准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建筑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一门"艺术",依赖于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理念。对于结构在强震下的安全性,多道防线是很重要的。本文就工程中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对抗震设计中的多道防线这一概念作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立足于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  相似文献   

12.
正"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削弱了行业效率及建筑质量的提升。"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杨国强建议,通过将建造过程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建筑机器人、智能施工设备、建筑信息模型(BIM)、  相似文献   

13.
抗震设防区域的工程建设,必须按国家、地方和行业的岩土工程和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进行工程勘察和抗震设计,以保障地震时结构的安全,减少地震损失,达到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作者就勘察设计的核心内容及在抗震防灾中的作用加以简述,供广大勘察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未来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作出部署。13个政府主管部门就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联合发文,在笔者印象中还是首次,智能建造与建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裂缝广泛发育,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地裂缝的存在使得建筑场地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因此,研究西安地裂缝场地地震响应特征对地裂缝场地的建筑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地区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获得了西安地裂缝场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地裂缝场地,通过地脉动现场测试方法,获取了地裂缝场地卓越频率这一反映地层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不同测点傅里叶谱分析得出了场地动力响应规律抗震设防距离。研究表明: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卓越频率在2.79~3.16 Hz,平均卓越频率为2.96 Hz;地裂缝处场地地震响应明显,随着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加场地地震响应逐渐减小,影响范围为15 m左右;地裂缝场地地震响应放大倍数上盘大于下盘,表现出“上盘效应”,放大倍数在1.64~2.38。研究结果对西安地裂缝场地工程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建筑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高"的产品,但这个"双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偏离。有的建筑单纯为了迎合消费,如面积大或者是华丽的需要;有的建筑为了迎合对建筑中技术的需要而发生了偏离。把这两个偏离回归到客观事物的本身就需要设计。只有通过设计,才能够牢牢地把这两者更好地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回想一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房间里没有什么电子设备,就是一个白炽灯、一个开关,再加上墙上有一个插座,接一个有线收音机。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视开始进入家庭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相继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未来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作出部署。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协同发展,有哪些痛点待解;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将给勘察设计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新挑战;行业企业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  相似文献   

18.
正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力。装配式建筑的多种优势符合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能有效地解决"粗放"建造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促进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修建地铁隧道后场地液化特征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建筑场地的液化判别方法已有很多的研究,而且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场地在修建隧道后的液化特性也会发生变化,而考虑这些变化进行液化判别的研究较少。作者旨在探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自由场地的有效应力有限元法和考虑隧道修建后,应力状态改变的有效应力有限元法在场地地震液化判别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到"十二五"期末,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见后)提出的规划目标。《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以及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