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广西是我国花岗岩和火山熔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广西的富川、平乐、钟山、贺县、北流、宁明等县相继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当前对广西区内富稀土风化壳的研究程度很低,很多基础的研究工作尚未开展。因此,加强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规律总结和成因理论分析,对拓宽国内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方向,增加我国稀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对岑溪及其周边的几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稀土元素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关的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为以后的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参考和依据。1地球化学特征自新生代以来岑溪区内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风化强弱因花岗岩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石特征、矿石有用组分含量及变化规律、矿石化学成分、矿石浸取率及稀土元素配分类型等,认为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属黑云钾长(二长)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稀土元素配分类型为低铕富镧钕轻稀土型,矿层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全风化层中。  相似文献   

4.
赣南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纳米级稀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次生风化成因稀土矿物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对赣南安远岗下稀土矿区花岗岩风化壳剖面进行了研究。采集风化壳不同层位的样品进行分选、提纯,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与稀土矿物紧密相关的粘土矿物是高岭石和埃洛石等,风化壳中发现的纳米级稀土矿物既有附着于其他矿物表面的微细颗粒,也有呈集合体存在的稀土矿物(可能为方铈石),这一现象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风化壳稀土矿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广西已发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和金矿床的矿源体类型及其成因机理,以及矿床特征,并对广西可能存在的其它矿种的离子吸附型矿床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陈曹军 《地质与勘探》2021,57(4):751-761
滇西盈江地区是近年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找矿突破较大的地区,典型代表为腾冲岩浆弧内新发现的新泡山稀土矿床,为一中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滇西高海拔地区新发现的典型矿床。新泡山稀土矿床的发现对今后高海拔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通过对新泡山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风化壳结构特征、矿体垂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新泡山稀土矿床类型为富钕轻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并伴生有重稀土钇。滇西盈江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受控于母岩稀土元素丰度、气候以及地形地貌。"沟-谷-盆"地貌两侧及周缘低缓山丘和平缓山坡、山脊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结合区域找矿成果,认为研究区稀土矿找矿潜力较大,可达超大型远景规模,在后续的找矿工作中应加强对重稀土元素钇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梁晓亮  谭伟 《地学前缘》2022,29(1):29-41
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全球超过90%的重稀土,是我国优势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掌握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禀赋特征,可为增加稀土资源储量和高效利用稀土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在富稀土花岗岩、浅变质岩及火山岩的风化壳中。基岩中的(含)稀土矿物是风化壳中离子态稀土的主要来源,其矿物组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稀土矿床的禀赋和分异特征。在物理-化学风化和微生物作用下,造岩矿物、含稀土矿物和稀土独立矿物逐渐溶解,使稀土元素活化和再富集。一方面,母岩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表面电荷密度,是稀土离子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稀土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表面吸附与络合、共沉淀,以及形成次生稀土矿物等途径富集在次生矿物表面,其富集-分异特征和赋存状态受矿物类型、pH、微生物活动等因素所控制。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结合选区电子衍射和电子能量损失谱,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有望在原子级尺度查明稀土的微观赋存状态。未来研究需更多关注基岩中(含)稀土矿物组合及其演化路径的制约因素、微生物风化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的约束,以及稀土元素的微观赋存状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赣南地区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进行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探讨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下一步找矿方向。赣南地区变质岩的原岩时代主要为青白口纪—奥陶纪,变质岩的稀土元素丰度较高,属轻稀土富集型。已发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赋存于震旦纪—青白口纪变质岩中,以青白口纪库里组和南华纪寻乌岩组为主。石城—宁都—瑞金浅变质岩区和会昌—安远—寻乌中深变质岩区可作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9.
云南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信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4):935-946
云南勐海地区地处临沧-勐海(岩浆弧) Fe-Pb-Zn-Au-Ag-Sn-Sb-Ge-REE矿带(Ⅳ9)南段,近年来该区发现多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为查明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控矿因素,指导后续找矿工作,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勐海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以轻稀土为主的稀土矿,其成矿母岩为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次生富集成矿于新生代以来;其矿床的形成不仅受成矿母岩、地球化学、构造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亦受地形地貌、气候和植被等外在因素的控制,在勐海回龙卡-帕宫苏胡一带形成一条北西-南东向的稀土矿富集带。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认为勐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自发现到现在不断在南岭地区发现此类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除白云鄂博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外的第二大稀土产量的矿床类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主要分布在南岭造山带及其附近区域,其中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最为常见。广西姑婆山、广东新丰地区及其  相似文献   

11.
谭德兴 《安徽地质》2013,23(1):53-58
安徽省皖南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地貌、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岗岩风化壳的形成、保存,且基岩的稀土丰度较高,有利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通过在皖南地区的工作,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内生成矿条件(基岩中稀土丰度、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合及岩石结构、构造),表生成矿条件(气候条件、风化壳发育程度、地貌特征),总结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与喜马拉雅期碱性杂岩有关的轻稀土是四川省优势矿产,资源潜力大,其中冕宁牦牛坪超大型稀土矿床为世界第三大稀土矿,德昌大陆槽稀土矿床是四川除牦牛坪稀土矿床之外的又一个大型稀土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酸性岩浆发育,气候湿热多雨,风化作用强烈,沿着安宁河谷断裂两侧花岗岩风化壳广泛发育,具有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良好前景。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攀西冕宁—德昌地区稀土及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在德昌地区取得稀土矿找矿新进展,发现一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点,该矿点位于德昌马岩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壳平均厚度约10 m,同时位于镧、钇元素浓集中心,成矿条件有利,表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稀土矿床类型主要包括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型稀土矿床、花岗岩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以及最新研究发现的深海远洋粘土沉积型稀土矿床。然而贵州西部毕节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下段高岭石质硬质粘土岩系超常富集稀土的成矿特征研究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最早发现并报道的是1∶20万威宁幅  相似文献   

14.
广西的中酸性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崇左至凭祥一带,是一种非常具有找矿前景的矿床类型。文章从成矿母岩地球化学特征、风化壳结构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稀土元素配分等方面,对广西崇左地区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因进行探讨。本区广泛分布的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稀土元素丰度高,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分解,使原岩中的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发生迁移,并在全风化层的中下部至半风化层的顶部富集成矿,矿石稀土元素配分类型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分布且Eu呈明显负异常。  相似文献   

15.
以牦牛坪稀土矿为代表的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土资源成矿带,攀西稀土矿包括岩浆热液型、伟晶岩型、第四系砂矿型、火山岩型和离子吸附型等类型。重点针对牦牛坪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成矿条件等成矿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控矿与成矿要素、成矿规律; 完善了岩浆热液型轻稀土矿床成矿模型; 厘清了区域上不同类型矿床的产出特点及各类型矿床的内在成因联系,并科学分析区域稀土资源,圈定稀土找矿靶区,进一步缩小找矿范围。  相似文献   

16.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性岩系统中铌和稀土的初始富集一般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地幔源区稀土和稀有金属、碱金属和挥发分的富集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单斜辉石等早期岩浆矿物的高度分离结晶导致残余碱性岩浆中铌和稀土的进一步富集,结晶铌和稀土矿物;碳酸岩中铌矿物结晶有堆晶岩成因和交代成因两种机制。大多数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铌-稀土矿床均经历了热液蚀变,岩浆铌矿物被原地蚀变成热液铌矿物;而碳酸岩-碱性岩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的轻重稀土在热液过程中均可被溶解迁移再沉淀为稀土矿物。包括物理富集、化学富集和/或生物富集过程在内的地表风化过程可进一步提升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的品位;在碱性硅酸岩体系中,少数矿床通过物理富集提升铌和稀土品位,而大多数矿床的风化会导致稀土矿物的分解形成一些不易被经济利用的次生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17.
龙南县是首次发现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地区,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通过对龙南上黄湾稀土矿成矿内生与外生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稀土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的高稀土含量(达406.65×10~(-6))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有关,母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为低钇低铕轻稀土配分型,在特定的构造位置和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含矿母岩经风化淋滤作用后,在花岗岩全风化层中富集形成轻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8.
赣南新元古代变质岩稀土矿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赣南地区首次报道了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找矿提供了新思路。赣南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大面积分布,风化壳也广泛发育。文章对30件稀土元素含量(300×10~(-6))高的变质岩矿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旨在查明赣南新元古代不同类型变质岩中的稀土矿物种类及特征,探讨其成因、对全岩稀土元素含量的贡献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的成矿潜力。研究表明,区域上变质岩可大致分为6类,分别是变质凝灰岩类、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变砂岩类和变粒岩类,不同类型变质岩的稀土矿物组合不同,除了普遍存在的、难风化的独居石、磷钇矿和锆石外,部分岩性中出现易风化的褐帘石、含稀土元素绿泥石和含稀土元素金红石,及表生的水磷酸盐和磷铝酸盐等矿物。这些富稀土矿物贡献了全岩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且部分矿物成因与后期流体作用相关,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章总结分析认为,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变质岩中,片岩类、变砂岩类和变质凝灰岩类均具有相对易风化的稀土矿物组合,尤其变质凝灰岩类和变砂岩类,能为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具有可观的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稀土资源极为宝贵,必须十分珍惜。1986年以前广西在桂东南探明了一批风化壳钛铁砂矿床,并逐步建立矿山进行开采,但并不知其中含有共生稀土矿;1989年在勘查陆川清湖钛铁矿时,发现其共生有稀土,并探明稀土矿储量也达到大型矿床规模;之后又检查了几个早年勘查的矿床,证明均有稀土矿共生。为了充分利用桂东南钛铁矿床中共生的稀土资源,文章在介绍桂东南钛铁砂矿床基本情况及其共(伴)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勘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对共(伴)生稀土矿进行检查、评价、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小平 《地质与勘探》2022,58(6):1341-1352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老挝是“一路一带”沿线的重要国家,境内寻找离子吸附性稀土矿找矿潜力巨大。老挝长山褶皱带呈NW-SE向分布,带内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以低中山地形地貌为主,近期在带内发现多处花岗岩风化壳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文章通过分析该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风化壳剖面及钻孔样品,研究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探讨其在低中山地区的成矿特征,推断低中山地形地貌与矿体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内花岗岩风化壳结构分层特征明显,矿体分布受海拔标高及微地貌控制;稀土元素的分馏不仅在垂向上,在水平方向上也十分明显。通过厘定本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发现在低中山地貌区,高海拔第一阶梯矿化不好,且以轻稀土为主,而相对低的第二阶梯矿化较好,矿化强度高,稀土类型向中重稀土过渡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