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记者张颖报道为了深入解析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并在当代建设中更好地传承、创新,使传统建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当代建筑创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共10卷近日正式出版。建筑是一个民族生存智慧、工程技术、审美理念、社会伦理等文明成果最集中、最丰富的载体,其传承及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与贫弱的标志。改变今天建筑缺失传统文化的局面,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把握其精髓和发展脉络,挖掘和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正式出版。至此,该套丛书的31个卷次已经推出了19卷,标志着《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调查研究工作已结出硕果,为传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奏响了新时代的强音。"改变今天建筑缺失传统文化的局面,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把握其精髓和发展脉络,挖掘和丰富其完整价值,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和方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的总序中这样写道。为此,2012年住建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根据不同地域文化深入解析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及其建筑细部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法,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推进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设中的传承、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传统,传承未来》专题报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传统建筑根植于深厚而久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博的历史与广袤的土地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我国的现当代建设中传统建筑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环境的建设活动,如何正确并深入地解析优秀建筑传统并执着地延续传承,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传统建筑根植于深厚而久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博的历史与广袤的土地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我国的现当代建设中,传统建筑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环境的建设活动,如何正确并深入地解析优秀建筑传统并执着地延续传承,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当代的创作实践,是现当代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按照闽南、莆仙、闽东、闽北、闽中、客家六个分区,进行福建传统建筑的空间系列解析,并分析、总结了福建传统建筑的特征与风格。同时,在对福建当代建筑传承实践的基本手法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把共性的、取得共识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传承成果加以总结,以求引导更为深层的传承实践。传统建筑解析福建背山面海,素有"东南山国"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福  相似文献   

7.
正天津自建卫已有600年历史,是一座依托海河、运河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同时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历史建筑具有明显的五方杂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本文从天津的地理、历史、人文特色出发,以天津依"河"傍"海"的城市特色为主线,深入解析天津的历史建筑特色,并将其与当代建筑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结合,这些植根于天津传统文化土壤的优秀建筑设计,其设计思路、理念应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被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以此为契机,我们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民居普查、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问题研究。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问题研究不仅仅限于农村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不仅对我国城乡建设行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正在转型中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华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专题报道,刊登住建部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领导在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2016年年会上的讲话,邀请行业部分企业家及相关专家畅谈在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实践中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以期为行业企业把脉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促力新时期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进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讲明了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擘画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蓝图。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重塑中国建筑之魂——聚焦《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专题报道,刊登住建部相关领导对《意见》的解读,以及住建部村镇建设司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撰写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工艺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思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为弘扬中华建筑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传承城市文脉和重塑各地城镇特色,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和组织优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将正式成立传统建筑分会,并拟于2014年8月在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还将同期举办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会上,将选举传统建筑分会第一届领导班子,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分会工作规划与计  相似文献   

12.
正辽宁现存的传统建筑是辽河文化的物质载体,真实地体现出本地文化地缘特征——既有中原传统范式的深刻影响,又有结合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创意。传统建筑解析地域解析地理位置辽河是东北地区南部第一大河,其流域覆盖了辽宁省全部14个地级市。尽管辽宁地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有一定影响。但是他们全部都处在辽河文化影响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气候特征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  相似文献   

13.
在近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最近,多位中央领导也对中国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据悉,住房城乡建设部也将就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召开相关会议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东风。  相似文献   

14.
正陕西是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故乡。她创造了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场所精神",孕育了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景观园林、传统民居等丰富的建筑类型。传统建筑解析地域解析地理位置陕西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区域内山水环绕,地形多样,形成了陕西北部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区。截然不同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使陕西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地域  相似文献   

15.
正"以中华优秀建筑传统为主旨,以世界先进建筑科技为手段,古今相合,中西相融,创造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这是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在《大壮营造录·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作品集》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这位从业47年,不仅潜心钻研传统建筑技艺,更加忧心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设计现状的古建专家,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界缺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积极思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办、国办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下发文件,这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意见》提出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总体目标,并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部署了7大重点任务。《意见》的出台,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指明了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一步激励我们做好对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的研究与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的传统建筑、特别是传统民居蕴含了无穷的智慧,表现在以下许多方面:建筑选址适应环境风水。风水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山西平遥古城内的一次建筑方案创作理念,并对中国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当今中国建筑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是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一件大喜事,是广大从业人员的一件大喜事。从今天开始,我们从事祖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广大同仁有了自己的平台。我们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征途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在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地区建筑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周畅,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邵韦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出席并致辞。大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单军主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在共享科技成果的同时,文化的趋同现象也在加剧,由此带来建筑与城市的特色危机、环境危机等,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地区建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