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一直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作为广联达新的战略创新业务板块,我们融合设计和工程数据,打造全数字化样品,赋能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设计BG(以下简称"广联达设计")副总经理张宁说。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产业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数字建筑平台的赋能下,行业监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重构建筑产业链中的各种关系和组织形态,使建筑生态与外部环境发生协同共振,形成建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助推建筑产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产业都在积极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筑业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数字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主流。数字建筑平台将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通过数字建筑平台在数字世界中进行全数字化的虚拟设计与建造,再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在物理世界中建造出实体建筑,改变传统建造模式,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建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意见在加强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建筑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对建筑业的影响必然是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通过"数字建筑"的科技手段,构建了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世界,充分对接人们的意识世界和物理世界,将人们意识思想中对美好生活和工作空间环境的愿景,通过数字建筑平台进行充分的协同设计、虚拟生产、虚拟施工和虚拟运维。再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在物理世界中建造出实体建筑。最终交付一个实体建筑,一个虚体建筑。如图1所示,通过数字建筑实现了"三元融合",引领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使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专篇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城市、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作为建筑信息化的载体,BIM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数创")正式成立,标志着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开启探索国有企业创新转型,践行"互联网+设计",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华建集团第一代虚拟设计院平台产品"云华建"Beta版同期发布。华建集团为什么要成立华建数创?设计企业如何牵手"互联网+"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中南市政总院与中信云网公司紧密合作,开发建设"中信智慧水务云平台",打造基于"物联网+中信云"的水务管理新生态,服务政府、水司和用户,实现水务全流程、全方位、全功能的智慧化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包括展示层、智慧应用层、平台支撑层、基础设施层、物联感知层等5个层级,涵盖水系、供水管网、水厂、排水及用户等5个业务应用系统,旨在实现业务、服务、管理和决策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以及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水务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建筑产业唯有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变革,用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数字技术与建筑产业有效融合的"数字建筑",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基础,又是建筑产业的创新焦点,也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必然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数字建筑概念与内涵数字建筑是指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相继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未来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作出部署。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协同发展,有哪些痛点待解;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将给勘察设计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新挑战;行业企业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22,(2):46-47
作为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长期致力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在低碳产业、低碳布局、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再生等6个碳减排关键路径上开展了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 2021年8月,华建集团联合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共同成立低碳创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中国建筑学会发起的"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和"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的"双百"国际推介活动已正式发布公告。从公告名单看,此次"双百"推介几乎涵盖中国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知名大院和知名建筑师,可算是当前中国建筑设计力量的"集体大亮相"。令人欣慰之余不禁要问,中国建筑设计界做好"走出去"的准备了吗?中国建筑设计的国际化还有多少路要走?2012年伊始,中国建筑界一直受到中国大众和世界同行前所未有的关注。首先是吴良镛院士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紧接着,中国本土建筑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球化、数字化大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主线。以建筑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华丽转身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6月27日-29日,以"数字建筑·行启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数字建筑年度峰会在青岛举办。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政产学研用"全参与方的2000多名嘉宾与会,一起开启建筑产业数字化落地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提交了关于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书面建议. 徐征指出,当前建筑行业转型与创新还存在一些障碍: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本支出较大、缺乏规模效应,施工现场项目覆盖率低,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同时,建筑产业链上数字化技术协同性不高,数字化技术在项目单阶段、单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逐渐提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具有较好基础,在提高勘察设计效率、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深化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行业转型发展,为企业提质扩能、降本增效乃至创新生产服务模式,是行业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是基础设施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为客户价值持续创新",业务涉及公路、市政、水运、铁路、城市轨道、环境、航空和水利、建筑、电力等领域,提供包括投融资、项目投资分析、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项目管理、运营养护、新材料研发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服务。目前,苏交科拥有90家子公司,在全球30多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5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2020年,苏交科位列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55位、"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第77位。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十四五"时期,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行业领军企业正逐步实现信息化技术全流程覆盖与集成化协同应用,广大中小企业也正在不断寻求数字化转型突破与创新之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研综合楼项目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天津院")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持运营的建筑一体化项目,建筑设计要求精细、工期紧张、建设项目总成本要求精细化控制。天津院创新性地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开创的一体化应用模式赢得了业界普遍认可,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BIM大奖。项目通过规范构建BIM模型,将各阶段项目信息汇总到BIM模型中,并有效利用模型数据,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BIM、物联网、机器人、VR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是,数字化转型是不是迫在眉睫?转型究竟转什么?如何做才能转成数字化?本文针对这些疑问,结合广联达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和两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