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项具有国际先进生产水平、西部最大的硼砂厂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建成,并一次试产成功。国内用硼镁矿生产硼砂通常都是用加压分解工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通过改变碱解硼镁矿的配方,达到了常压分解硼镁矿生产硼砂的目的,从而节省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1996年6月该工艺在格尔木藏铁公司投产,并且一次试车成功。该厂原生产硼酸车间经采用本工艺改造后,年生产硼砂可达七千吨。常压碱解法生产硼砂工艺具有流程短,技术投资省,操作简鱼等特点。采用该工艺,硼镁矿的分解时间仅为两小时,经过二个月的试生产,硼镁矿平均分解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硼矿加工多采用加压碱解法生产硼砂,碳碱法工艺已在生产上获得成功,为硼砂工业实行技术改造指出了方向。但是硼酸生产迄今尚无技术经济效果先进的方法可供推广。利用硼砂和硫酸的复分解反应仍是生产硼酸的主要途径。碳氨法、碳酸法工艺虽然推进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但还存在不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碳铵法加工硼镁矿制取硼酸新工艺,在国内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已有辽宁省开原化工厂用于生产。该工艺是以碳酸氢铵溶液浸取焙烧后的粉状硼镁矿,所得的浸取液主要含有硼酸铵及过量的碳酸氢铵。为了使铵与硼酸分离,把硼酸铵料液送入不锈钢的蒸馏塔中,通入蒸汽使硼酸铵分解,蒸馏出来的氨经冷凝塔回收,溶液里主要含有硼酸,再经蒸发结晶而获得硼酸产品。这一蒸氨过程,热量消耗大,氨的损失多,蒸发塔效率不高,易受腐蚀,  相似文献   

4.
<正> 自然界中的硼存在着两种同位素:~(11)B和~(10)B。随着产地和测定方法的不同,得到的同位素丰度比值也有所不同。质谱法测定硼同位素丰度比值可采用硼的气态化合物和固态化合物。自1958年提出用热电离发射法进行硼同位素丰度比值的质谱法测定以来,采用硼砂作为工作物  相似文献   

5.
硼资源主要来自沉积硼酸盐矿床,其硼同位素组成携带着丰富的成矿及蚀变信息。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及统计全球沉积硼酸盐矿物δ11B值,分析发现硼酸盐矿物δ11B值主要受硼源、硼酸盐结构、pH值、后期蚀变及瑞利过程影响。不同试剂合成及不同盐湖产出的硼酸盐矿物δ11B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硼源是决定δ11B值的第一要素。同一矿床及全球沉积硼酸盐矿物间δ11B值均表现出钠硼酸盐(硼砂、三方硼砂、贫水硼砂)>钠—钙硼酸盐(钠硼解石、硼钠钙石)>镁硼酸盐(多水硼镁石、柱硼镁石、库水硼镁石)>钙硼酸盐(硬硼钙石、板硼石、白硼钙石、三斜硼钙石)>钙—镁硼酸盐(砷硼镁钙石、水方硼石),这与硼酸盐矿物中BO3/BO4比值及卤水pH值有关。原始沉积硼酸盐后期埋藏过程经历的蚀变反应会改变δ11B值:(1)次生硼酸盐矿物δ11B值比原生硼酸盐矿物低2‰~4‰,这是由于脱水反应中11B倾向进入流体相;(2)次生硼酸盐矿物δ11B值比原生硼酸盐矿物高0‰~1‰,这是因为瑞利过程中10B优先进入固相造成后期沉积硼酸盐矿物δ11B值升高0.3‰~2.5‰;(3)后期流体作用会显著改变δ11B值,主要表现在硅—锶硼酸盐矿物δ11B值与原生硼酸盐矿物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硼酸镁晶须的制备及生长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六水氯化镁、硼砂为反应物,氯化钾作助熔剂,通过高温助熔剂法在不同镁硼配比区域制备出尺寸和形貌不同的硼酸镁晶须,直径0.5~20μm,长30~500μm。镁硼摩尔比例1∶1~1∶4之间的对比实验结果为只在n(Mg):n(B)=1∶2~1∶4时,生成烧结块表层晶须;随着硼比例的增高,底部晶须的长径比增大。这表明高硼配比对硼酸镁晶须的完全生长至关重要;并推测硼酸镁晶须的生长机理可能为SLS机理。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扎仓茶卡盐湖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固体硼镁矿产地,经多年开采,高品位硼矿资源(B_2O_3≥28%)已采掘殆尽,但矿区内仍堆有大量低品位矿石,这不仅是对环境的威胁,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在采集样品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的矿物组成的鉴定和化学组分分析,为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扎仓茶卡盐湖低品位硼矿的矿物种类有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方解石、白云母、文石、水菱镁矿、石膏和锰热臭石共11种,其中仅有库水硼镁石和柱硼镁石两种硼矿物,平均含量分别为21.14%与8.99%,且硼矿样品中B_2O_3平均含量高达13.50%,有巨大的经济利用价值。考虑到扎仓茶卡有着丰富的卤水资源,且低品位硼矿主要为库水硼镁石,可利用卤水及矿物的密度差来进行重选,该库水硼镁石为易选型。这种方法不仅能实现矿区内低品位矿的回收利用,而且生产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厂是自贡井卤制盐母液提制化工产品的综合利用化工厂。生产的总流程是先提制硼酸、硼砂和氯化钾。生产方法是以物化分析为基础的“冷冻分级结晶法”分离硼、钾、钠。这种生产方法是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于一九五三年前后研究建立的,较之解放前的土法生产大大向  相似文献   

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1970年的动向日本从矿石生产锶化合物虽有十几年的历史,各种锶盐的总产量每年不过200-300吨,直到1969年由于国家规定了汽车排气筒的常备用量,因而市场上锶盐跃达1,000吨。锶化合物的工业制法,有还原法和碱法两种。前者是在天青石中加入焦碳煅烧成硫化锶后,再制各种锶盐;后者是碳酸钠直接置换反应成碳酸锶。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工厂全部用碱法生产。由于阴极射线管每月约需几百吨碳酸锶,因此堺化学工业公司计划采用还原法大  相似文献   

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知含硼矿物在60种以上,目前主要利用的矿石如表1。美国仅加里福利亚州的两处大矿床的硼矿储量可利用100年以上。蕴藏硼的矿区,硼酸钠的储量在1亿吨以上,预计加里福利亚州的西尔斯湖硼砂储量约1.5亿吨。南美的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均有硼矿。阿根廷除有硼酸钙以外,还蕴藏有硼酸钠,储量虽没有详细的数据,估计可达数百万吨。土耳其的硬硼钙石估计约1,500-2,000  相似文献   

11.
据大柴旦湖底低品位硼矿组成特点,设计二次加分解剂、二次过滤制取硼砂工艺,具有硼矿分解率高、副反应少、硼总收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基础上(1983~1985年),结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泥炭调查的成果,根据泥炭的蕴藏形式、泥炭地有机碳的丰富度、泥炭地有机碳集中分布区的地貌单元和区域位置,将泥炭地有机碳按照埋藏类型和储量划分成3类(埋藏类、裸露类和裸露与埋藏兼有类)、5型(极丰富型、丰富型、较丰富型、贫乏型和极贫乏型)和31个分布区。中国泥炭地的蕴藏类型主要为裸露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以及东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包括5型12个分布区;其次是埋藏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包括4型14个分布区;裸露与埋藏兼有类泥炭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晋北张北地区,仅包括4型5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郑敏  李浩  潘建明 《盐湖研究》2024,32(2):101-116
从盐湖、海水等水体中和工农业废水中开采或回收硼对于填补工农业硼及其化合物的缺口和解决硼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是水体中提取、去除硼最有潜力的技术。而高性能硼吸附材料的发展是其中关键。文章对螯合基团功能化的硼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等各类硼吸附剂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分析和展望。希望为盐湖提硼、海水淡化和工业废水除硼等应用研究中硼吸附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于2015年5~9月,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设置的野外控制实验,分析土壤氮磷供应比例、氮磷供应量及生长阶段下,优势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叶片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氮磷供应量增大,盐地碱蓬叶片氮、磷含量都显著增加,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减小;在土壤氮磷低供应量条件下,叶片氮磷比显著低于中、高供应量条件下;随着土壤氮磷供应比例增大,叶片全氮含量、碳氮比和氮磷比显著增大,全磷含量减小,叶片碳磷比在土壤氮磷供应比例最大时才显著增大。在9倍土壤氮磷供应比例和供应量条件下,盐地碱蓬生长阶段是影响其叶片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贡嘎山东坡、西坡和东北坡四处林线峨眉冷杉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叶片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碳(C)和碳同位素,并结合林下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试图利用植物叶片功能属性探讨林线植物峨眉冷杉的现存可能机制。结论显示,环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林线的叶片N∶P均低于10,说明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N限制;林线处相较于低海拔林下土壤有更低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磷,以及更低的比叶面积(SLA),说明该区域冷杉的分布和生长可能受到可获取的土壤养分限制,峨眉冷杉生长转向资源保守型,减缓生长以适应可利用资源贫瘠的环境。研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土壤养分利用状况和植物本身的资源利用策略也是影响贡嘎山林线峨眉冷杉生长和分布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潜在因子,在未来模型碳估算中应当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溶洞湿地及其附近的稻田和旱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喀斯特溶洞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1.77±1.42)g/kg,与稻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22.33±1.19)g/kg]没有显著差异,而旱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78±0.22)g/kg,比湿地土壤低41.30%。稻田土壤的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p 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都与喀斯特溶洞湿地土壤无显著差异。但是,上述指标在旱田土壤中较低,降低幅度为15.63%~50.87%。统计结果表明,所有土壤全氮含量和p H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土壤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对维持喀斯特溶洞湿地和稻田土壤较高的土壤有机碳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2018年7月6~8日,在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anstralis)盐沼、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中,分别采集了0~20 cm深度土柱,按2 cm一层,将采集的土柱分层,测定了不同深度土层的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土样中可溶性有机碳的官能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柽柳盐沼和互花米草盐沼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在0~2 cm深度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二者都在逐渐减小,其陆源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79.81%、42.73%、63.45%和34.91%,海源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0.19%、57.27%、36.55%和65.09%;生长着4种植物群落的盐沼表层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的红外光谱特征类似,其官能团结构以醇酚类和芳烃类为主,还包括脂肪族、烯烃、卤代烃和仲酰胺类;在波数为1 580~1 660 cm~(-1)与2 800~3 010cm~(-1)处,芦苇盐沼、互花米草盐沼、柽柳盐沼和盐地碱蓬盐沼表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红外光谱的峰面积比分别为0.13、0.61、2.27和5.14,盐地碱蓬盐沼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中惰性碳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盐湖是我国重要的硼资源富集区和成矿区。针对盆地内不同盐湖硼资源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采集柴达木盆地北缘河水和泉水样品,分析其硼和锂含量、矿化度和p H值,结合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补给水及蚀源区岩石已有的硼锂含量,总结盆地水—岩体系硼锂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富硼盐湖物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流域水体和岩石硼含量均较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流域高,而其锂含量均较昆仑山那棱格勒河流域低,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水—岩相对富硼贫锂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对比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硼锂资源分布,显示出整个盆地硼锂含量的不均一性和不同步性特征。针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富硼盐湖的物源研究,主要归纳为祁连山系围岩(含电气石花岗岩)的风化淋滤、深部富硼地下水补给和含盐风成沉积溶滤输入成因,其中深部富硼地下水补给为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主要植被类型碳储量研究——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瑞静  赵敏  高峻 《地理科学》2011,31(4):490-494
以崇明岛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方法,研究崇明岛主要植被类型碳储量。结果表明:(1) 崇明岛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其碳储量是不同,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水杉、柳杉,黑松等针叶树为主的植被,其次是阔叶树林,最后香樟林;(2) 崇明岛的植被碳储量的分布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道路两侧以及居民区等;(3) 崇明岛主要植被类型的碳储量为491 212.16 Mg,平均碳密度为18.70 Mg/hm2,低于中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4) 根据本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MgO活性及其在MgCl2溶液中溶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MgO的碘值和比表面积 ,给出了MgO活性与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式。研究了MgO活性、煅烧温度、溶解温度和MgCl2 浓度等对MgO溶解的影响。并讨论了活性MgO在含不同硼碱比 [n(B2 O3) :n(MgO) =n]的MgCl2 溶液中形成硼酸镁盐过饱和溶液与增溶的MgO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