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LandsatTM图像为主信息源,对研究区内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地貌、地表土壤质地、温度、湿润度和地势进行了遥感判读。在综合分析制约区域内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评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6年FAO发布的《土地评价大纲》,其中指出土地适宜性的前提之一就是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是持续的,即在当前环境条件下的可维持性与稳定性。但是直到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针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持续发展”的概念才得以明确定义并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与响应。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伸到土地利用,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sustainable landmanagement…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主要依据,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3S技术为评价指标空间化表达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定量、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的参数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介绍了利用3S技术对统计指标和地理空间指标空间化的过程和方法;论述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存在的问题,对河北坝上地区2008年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化。空间化结果在空间上连续分布,基本符合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经TM卫星图像解译分析了海南岛土地利用现状的几个重要方面,即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技术、土地利用率、土地规划与管理;论述了未来海南岛土地利用的导向原则:①联系地区发展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②土地利用更多地服从市场导向;③热带作物仍占重要地位,④贯彻“持续”原则;⑤加强宏观控制;⑥稳定耕地面积。文章最后指出了实现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永康市辖区土地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70%以上,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近年来,为缓解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永康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深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积极寻求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的结合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持续维护的要求,研究了土地信息动态变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新思路,为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中及时发现、快速调查、动态更新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宇  李永树  许懿娜 《四川测绘》2010,33(3):106-109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来源复杂、专业性强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结合GIS、数据库、网络和.NET技术,从总体功能、数据库和组网环境设计出发,利用组件式二次开发方式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基本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自动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较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持续维护的要求,研究了土地信息动态变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新思路,为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中及时发现、快速调查、动态更新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地处丘陵地带,人均用地0.24公顷,远低于全国和辽宁省人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连的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和有自身特色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储备工作涵盖了土地计划、土地收购、土地整理储备和土地供应等多个环节,具有业务过程复杂,持续周期长等特点,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结合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工作现状,探讨了土地整理储备信息化的实现方法与技术,设计了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开发了集业务协同、过程监控、宏观统筹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功能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s mapping are employed in a model simulat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environment. The model takes the form of series of maps which are organized within three basic units or “blocks.” Block I contains general preliminary maps of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within an area which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subsequent forecasting and proposals for improving land use. Block II contains maps that take stock of, evaluate, and predict human impacts on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mponents, and show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asures proposed to ameliorate these impacts. Block III consists of maps synthesizing the component-related information of the preceding block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ummary assessments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land use conflicts in an area and targeting areas deservi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efforts. Methods of compiling the various map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ranslated from: Izvestiya AN SSSR, seriya geograficheskaya, 1986, No. 2, pp. 114–127.  相似文献   

12.
北京周边地区是近一二十a环境退化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 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利用1991或1992年、2001或2002年2期的遥感影像为 基础,辅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及与生态建设等相关资料,通过外业调查验证,快速、准确地获取北京周边地区51个县级辖区,总土地 面积为23万km2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近10a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土地退化,以反映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为 北京周边地区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MapGIS在土地利用现状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反映了土地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土地利用的特点,在土地利用的规划、水资源的评价及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IRS-1C遥感卫片为数据源,讲述MapGIS在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和专题制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土地利用的遥感调查与机助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土地利用调查制图在微机空间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经几何校正的TM卫星遥感磁带数据直接转换成数字化地图。本文介绍了这次调查制图的方法,论述了海南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及各类土地利用的TM影像特征和有关解译标志,进行了面积统计和精度检验,并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选择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较多的北京市大兴区为试验区,通过分析印度IRS、韩国KOMPSAT-1、美国IKONOS等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获取途径、覆盖周期、卫星运行状况、监测成本估算、技术条件和设备要求,对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测算了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主要技术参数;分析原始图像上各主要土地类型的灰度分布范围及其直方图特征,总结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融合图像变化信息的光谱特征。通过精度测算,确定了最大成图比例尺。比较利用高分辩率卫星IRS、KOMPSAT-1和SPOT与陆地卫星TM多光谱数据组合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识别率、判对率、图斑边界吻合精度、可监测的最小图斑面积等),确定了不同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TM多光谱卫星数据组合后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能力,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解译标志。在解决了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实用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CBERS-02B星在轨测试数据国土资源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02B星(CBERS-02B,以下简称为02B星)多光谱CCD数据和HR数据的2级产品为准,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结合多光谱CCD和HR数据的影像质量、波段配准、几何畸变以及制图能力,从国土资源日常性调查业务、行政性监管与执法职能出发,对02B星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地质解译、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矿产资源开发状况调查与监测、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的遥感应用特点、关注的地类与地质要素的差异等方面开展应用评价。对02B星CCD和HR数据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应用能力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该项研究对指导02B星数据的应用与后续星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淮北闸河矿区为例,以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资源与环境的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3S技术获取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因矿区内煤炭开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矿区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通过采取合理的城乡规划和土地环境整治工程,矿区的土地仍然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1989年、1995年和2004年3期数字遥感影像,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BPNN)分类器,获取研究区各期土地利用信息; 利用地理学的“区位”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由于地面塌陷导致塌陷区及其附近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模式,以及塌陷地的变化与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 变化速度和幅度中心区明显大于外围区;中心区主要是各种地类向塌陷地的单向转移;中间区主要是园地、耕地、林地、塌陷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 外围区主要是向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Until recently, land surveys and digital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have been used to generate land use inventories. These techniques however, are often cumbersome and costly, allocating large amounts of technical and temporal costs.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f web 2.0 have brought a wide array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timulating the participatory role in collaborative and crowd sourced mapping products. This has been fostered by GPS-enabled devices, and accessible tools that enable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air photos provided in collaborative mapping projects. Such technologies offer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geography by means of promo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llowing accurate assess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as well as geographical features. OpenStreetMap (OSM) has supported the evolution of such techniques, contribu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inventory of spatial land us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novel participatory phenomenon for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in Europe's metropolitan regions. We adopt a positivistic approach to assess comparatively the accuracy of these contributions of OSM for land use classifications in seven large European metropolitan regions. Thematic accuracy and degree of completeness of OSM data was compared to available Global M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Urban Atlas (GMESUA) datasets for the chosen metropolises. We further extend our findings of land use within a novel framework for geography, justifying that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 sources are of great benefit for land use mapping depending on location and degree of VGI dynamism and offer a great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apping techniques for metropolitan regions throughout Europe. Evaluation of several land use types at the local level suggests that a number of OSM classes (such as anthropogenic land use, agricultural and some natural environment classes) are viable alternatives for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These classes are highly accurate and can be integrated into planning decisions for stakeholde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