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乘着"新基建"的东风,中国移动加快了"5G+北斗"产业化布局。 2020年10月,中国移动对外发布了全球最大的"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并启动国家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而此前一天,由中国移动部署的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营5G无人公交项目在苏州启动。其实,再往前推一年,2019年11月,中国移动牵头成立了 "5G定位联盟",其目的就是推动5G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无论是跨界还是融合,都统统拉到这个阵营中,以加强各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为"5G+北斗"技术和应用赋能。  相似文献   

2.
正"北斗三号"系统满足指标要求,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科技日报齐晓君付毅飞]近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经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时测试表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以及服务的可用性、连续性等均满足指标要求。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特色服务得到全面部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北斗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将加强北斗与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战略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北斗融入新基建,  相似文献   

3.
正北斗和5G两大"大国重器"的融合,是导航定位和通信融合发展最新潮的亮点。北斗赋能5G,不仅通过短报文功能,可以在5G信号到不了的地方,通过北斗进行信息沟通,而且北斗能为5G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5G赋能北斗,因为5G高速度、大容量地稳定传输北斗地基增强时空位置修正信号,使得北斗定位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测绘的内涵和外延正不断扩大.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也正在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界融合,构筑起空间智能驱动万物互联的新格局,迸发出以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为基底的"元宇宙"新概念……在这样的新浪潮下,测绘教育也面临着新挑战.测绘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  相似文献   

5.
丹妮  尔东 《中国测绘》2021,(6):34-37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投资规模约达1万亿元.自2020年国家明确提出新基建实施范围以来,众多传统或新兴行业涌入建设浪潮,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在新基建中共融共创,迸发出新的活力. 与传统印象中"铁公基"的基建概念不同,新基建所涉及行业领域体量之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30-31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5G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南导...  相似文献   

7.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26-27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5G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芯科技”)就...  相似文献   

8.
2021-09-16,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时代的到来,测绘人要认真领会习近平主席指示的内涵,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全身心投入到“第二个一百年”和“新基建”的浪潮中。首先阐述了新基建的定义,并分析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然后重点论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即大测绘)在新基建的3个体系(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创新基础设施)中的使命。笔者认为,我们已经从以绘制地形图为主的小测绘发展成当今以地球空间信息服务为主的智能化大测绘,必须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拓展新基建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使命,为新基建提供完整性好、现实性强、精准度高的时空数据,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新时空体系建设,即综合PNT (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的建设已经展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构建一个更广泛的融合深空、地面、海洋、室内的全覆盖多种技术手段的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要能无缝覆盖、精准统一、安全可信、高效便捷,要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深度融合,要形成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尔东 《中国测绘》2021,(2):28-29
2020年7月31日,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北斗+5G”再一次成为科研和产业热点.北斗和弱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深度融合,必将给未来的产业格局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在助推“北斗+5G”融合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勇立潮头,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创力量,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测导航”)...  相似文献   

11.
正3月6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印发。《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北斗"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北斗"的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意见》就推动北斗卫星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出,要着力加强"北斗"推广应用的统筹协调,着力加快"北斗"地面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北斗"应用科技创新,着力支持"北斗"相关企业发展,着力推动"北斗"行业应用,着力优化"北斗"应用市场环境。《意见》的印发,对于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优势,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从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立项,到21颗北斗嵌满天穹,中国北斗走过了22载问天路。如今,北斗已融入百姓生活,走向全球组网,正以中国标准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这一切,有位科技战士始终以冲锋的姿态当先锋、打头阵。他是北斗一代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北斗二代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  相似文献   

13.
6月25日是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也是<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地载万物,地生万物.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每年的全国"土地日",我们都会格外深切地感念土地的功用,思考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涵义.在今年这样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里,认真领悟"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宣传主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古有北斗七星辨方向,今有北斗系统定九州。2020年5月,我国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遗址中,发现了北斗九星(北斗七星加两辅星)天文观测遗迹。从5300多年前中华文明先祖们仰望星空,到今天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九州,覆盖全球,我们对于星辰的求索持续了 5000多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如今以北斗为名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在苍穹闪耀,我们迫切地渴求远在太空的北斗,能够"脚踏实地"让北斗应用走进大众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何服务人与机器人的共同需求?遥感影像解译的机理是什么和如何突破实现技术的瓶颈?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且完全可能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地球和智慧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G PS 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北斗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以来其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以及与G PS伪距单点定位精度进行比较,本文采用C++独立编写了G PS和BDS的伪距单点定位程序,并对武汉大学在亚太地区布设的北斗系统连续观测基准站网在2013年1月15日所采集的G PS和北斗的数据进行解算。通过比较G PS和北斗在一天中各个单历元解的散点分布,N、E、U方向的偏差,PDOP值和可见卫星数的变化,来比较GPS与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 PS与北斗的伪距单点定性能相差不大,G PS的定位精度可以保证15 m以内,而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优于20 m 。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在推进业务建设,同时正加快推进其"四进"——"进法律""进职责""进规划""进预算"。在当前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要印发省级地理国情监测专项规划是有较大难度的。云南省将《云南省地理国情监测"十三五"规划》作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通过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而使之获得了法律保障,在规划体例、发展目标、任务布局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为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围绕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测绘》2021,(2):4-6
我国5G网络建设从2019年起全面铺开,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全面完成.卫星导航和通信网络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北斗+5G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已经具备,目前进入标准化阶段.北斗系统和5G两大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科技特性,实现北斗系统在信息领域的深度应用,也将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开辟一个新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19.
当5G遇上北斗,会怎么样?有观点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 2020年,两个“国之重器”相遇了.这一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并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一年,5G(第五代移动通信)在我国开启大规模商用.可谓是“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你”,北斗和5G“一见面”便成为一对“好朋友”. 人们期盼着北斗和5G能更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微测绘     
正北斗服务"一带一路正当时(博主:朱幼平)我国正在加快"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依托通讯、遥感、导航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为沿线国家提供空天一体化,高效互联的空间信息通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空间信息支撑。预计到2018年我国将发射4到5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由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靠近中国,天基和未来可能的地基增强作用,以及导航定位、通信、遥感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