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罗布泊钾卤水矿床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布泊地区的找钾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大型-超大型的钾盐矿远景区已经确定。该矿位于罗布泊北部的罗北凹地一带,为钾卤水矿床,赋存于第四纪盐系统地层中,其形成和当地第四纪以来的地质变化关系密切。罗北凹地从早更新世中期开始成为盐湖中心,直至中更新世末一直以盐类沉积为主,虽没有形成固体钾盐矿,但当时卤水已基本处于析盐的最后阶段,钾含量较高,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盐层中保存了当时的卤水,形成钾卤水矿床。  相似文献   

3.
中国钾盐区域分布与找钾远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大陆是由不同古气候环境下的若干小陆块(克拉通)、微陆块和造山带拼合而成,既可与其他大陆块对比,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导致中国海、陆相盐盆地构造环境和成盐成钾的某些特殊性,表现为:具有成盐多期性;成盐时代的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海相盐盆地规模较小;盐盆地后期变动大和液态矿产等特点。构造基底性质对钾盐盆地形成的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稳定构造区在准稳定区有利聚钾;准稳定在局部稳定构造区利于聚盐成钾。中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该区是找钾的关键地区。且规模较大的叠合结构可溶盐沉积多发育于较稳定的陆核中。按中国成盐盆地所在构造域特点,划分为华北盐类成矿域、扬子盐类成矿域、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以及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并分别讨论其成盐找钾远景。  相似文献   

4.
钾交代的热力学计算及其与铀成矿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薄片镜下鉴定特征,探讨不同温度及埋深条件下斜长石钾长石化、黑云母绿泥石化以及[UO2(CO3)3]4-还原成沥青铀矿的ΔrG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钾长石交代斜长石在无深部热流体作用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黑云母绿泥石化具有最低的ΔrG,且随埋深的加大ΔrG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直至为正值,表明该反应在相对低温条件下更容易进行;[UO2(CO3)3]4-在碱性环境下被磁铁矿还原时的ΔrG始终为负值,说明其可以在任何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在无外来钾源流体作用下,黑云母绿泥石化可以为钾交代提供稳定的钾源,当两者反应交集温度越宽,则该深度越有利于钾交代的进行,并且钾交代主要发生在埋深2500 m以上;在钾交代区域内出现代表酸性流体的特征矿物,则表明沥青铀矿富集程度愈高。  相似文献   

5.
陕北奥陶系成盐地质条件及找钾远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区域构造、古气候、成盐物源聚集及保存条件的分析表明,地处陕北的鄂尔多斯台蚴具备有利的成盐环境,且已在部分地段见钾盐矿物及薄层钾盐。这使之成为目前中国找钾最有希望的地区。其中,镇川堡-米脂-绥德一带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段中部(O_2m~(5-6))应成为今后找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超大型钾盐矿床的发现记略——罗布泊找钾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模 《化工矿产地质》2009,31(4):237-241,250
归纳了建国后各地质、科研系统在罗布泊地区开展地质调查、水文调查、盐湖研究及找钾工作的历程和成果。特别是王弭力、刘成林、焦鹏程等课题组自1995年在罗布泊‘罗北凹地’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以来,罗布泊盐湖地质科学研究资源调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继在罗北凹地获得2.5亿t卤水氯化钾资源储量之后,又在罗北凹地外围发现四个中型钾盐矿床,累计氯化钾资源量7600万t。  相似文献   

7.
富钾火山岩提钾及合成沸石分子筛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鸿文 《现代地质》1999,13(1):116-116
由我校马鸿文教授主持、我校和北京六正科工贸集团和平谷县科委、平谷县地矿办共同承担的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富钾火山岩综合开发试验研究”的中试项目第一阶段试验成果,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鉴定。专家认为,利用不溶性钾矿石提钾一直是...  相似文献   

8.
9.
罗布泊腾龙台地第四系盐类矿物中部分地段含钾,局部已达工业品位.本文从含钾盐类矿物的主要赋存层位及分布特征入手,在大量观察钻孔岩心和薄片、样品测试基础上,对第四纪含盐系,尤其是含钾盐类矿物赋存特征和分布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3种成矿模式,从沉积时代学角度分析了今后固体钾盐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相山铀矿田钾玄质岩石与铀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相山铀矿田的英安斑岩属于板内型钾玄质岩类,为钾玄质英安斑岩。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SiO2含量变化小(66.73%~69.88%),高碱(K2O+Na2O=6.06%~8.41%),高K2O/Na2O比值(1.53~3.49),高Al2O3(13.24%~15.96%),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P、Sr、Ti显著负异常,无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Th/Yb>5,U和Th异常偏高。相山钾玄质英安斑岩的形成是源于地幔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其中较基性的包体应为地幔岩浆残留产物。相山铀矿化在时空上与钾玄质英安斑岩关系密切,其形成应该与钾玄质岩有关,幔源流体在铀成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钾盐资源贫乏,耕地严重缺钾,钾肥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岩石钾质变化及钾交代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钾质高低及变化可反映岩石演化程度和钾交代作用。发生钾交代的岩石为成矿有利岩石和找矿标志。岩石钾交代与钾质升高归根于富碱的地幔流体活动。上升的地幔流体交代上地幔和地壳岩石形成富碱岩石和碱交代岩,并活化迁移不同围岩中成矿元素形成各种矿床。大地构造单元边缘与陆内张裂活动带是地幔流体交代活动场所和大型矿床形成地。许多矿床包括金矿床和钾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固钾与释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根据钾素在土壤中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将其分为速效钾、缓效钾和无效钾。各种形态钾素之间存在着渐变性,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中,土壤钾素固定与释放对这一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钾素的有效性。富含 2∶ 1型粘土矿物的土壤,不仅有丰富的缓效钾储量和较强的供钾能力,而且固钾能力也较强。在淋溶性较强的砂质土壤上,固钾作用可使钾素免受淋失,有利于保存肥力和提高肥效。但是,对于多数土壤来说,将使施入土壤的大部分钾素转化为非交换性钾,其中,只有小部分可被当季作物利用。在集约农业条件下,土壤的固定已成为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障碍因素。系统阐述了钾素释放与固定的概念与过程,综述了影响钾素固定与释放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结构、土壤铵态氮肥和磷肥水平、土壤水分状况、有机物和羟基铝影响钾素固定、释放过程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14.
钾是含金热液最主要的组分之一。热液在沿着裂隙通道的活动中,能对围岩产生明显的钾交代蚀变。钾异常在成因上和空间上与金矿化的密切关系,对金矿的找矿勘探和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勘查实践证明,还可用γ能谱法现场探测获得钾异常。这种简便的勘查金的新技术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下庄地区航空放射性钾增高场的地质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航放数据解译、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分析了粤北下庄地区钾增高场特征,对钾增高场的地质成因开展了初步探讨,为利用钾增高场开展铀成矿区域远景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下庄地区钾增高场主要分布于新桥-下庄断裂带的东侧,具面型展布和跨界(跨越不同期次花岗岩体界线)特征;钾增高场的形成与花岗岩成岩后富钾流体对围岩发生钾质交代作用相关,是水云母化蚀变场的具体反映。指出钾增高场的空间分布范围对下庄地区铀成矿作用的发育及铀矿床产出范围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依据钾增高场可以大致圈定水云母化蚀变场,快速圈出潜在的铀矿找矿远景区(带),有效缩小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古代钾盐找矿是一项艰巨且亟需突破的科学技术问题,在半个多世纪的找钾历程中,虽然获得少许找钾线索,但一直没有突破.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发生多期次海侵—海退,发育多期蒸发岩地层,如西南部的莎车次级盆地、北部的库车次级盆地,岩盐厚度从几十米到上千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一直是找钾重点区.笔者依托国家科技项目及地质调查项目,对莎车盆地开展成钾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结果显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莎车盆地西北部的乌帕地区发现钾异常,氯化钾含量为0.210%~0.458%,平均0.288%,该区地表盐泉水中具有高的溴氯系数(0.54)及钾异常(0.11 g/L),另外在该区地表结晶盐壳中发现光卤石.依据上述发现及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乌帕地区为该盆地有利的找钾区.  相似文献   

17.
解钾细菌对西北干旱地区不同硅酸盐矿物的解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西北干旱地区土壤潜在肥力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笔者以解钾细菌为供试菌种,西北干旱地区代表性土壤矿物钾长石和伊利石为供试基质,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水分和接菌浓度条件下解钾细菌对土壤矿物的解钾效应,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探究解钾细菌对矿物形貌和结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解钾细菌对钾长石和伊利石均有显著的解钾效应,该作用受水分、接菌浓度因素影响显著。钾长石最佳接菌量15%、最佳含水量70%;伊利石最佳接菌量20%、最佳含水量70%。钾长石受解钾细菌作用发生溶蚀,K含量降低,Si/Al降低,说明解钾细菌不但可以释放钾长石中的钾元素,还可溶出Si元素并用以自身的生长需求。伊利石受解钾细菌作用层间电荷降低,铝氧八面体中2价阳离子释放,层间电荷降低,造成层间K+离子和吸附水的释放。伊利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曲线显示K元素的释放与层间水分子的释放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解钾细菌作用下的土壤粘土矿物Si、Fe等元素的迁移,以及层间K元素与层间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无水钾镁矾的100年[德]UlrichNeitzel博士1891年,在德国哈尔伯施塔特城以北,Anderbeck附近一钻孔的230m深处发现了一种新矿物。1891年4月19日,在德国应用化学协会下属的萨克森及安哈尔特地区分会的一次会议上,将其命名为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