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将混合井的概念引入滑坡治理的方案中,通过利用混合井排水降低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的稳定性.文中提出了混合井排水在滑坡治理中的适用条件,并以宝鸡簸箕山滑坡为例,在软件Modelflow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在滑坡治理中的混合井排水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地貌形态、古滑坡特征调查、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滑坡变形监测分析,认为许家洞斜坡原来为一古滑坡;并基于此进行了滑带土抗剪强度的试验分析和滑坡稳定性对地下水位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滑坡治理设计的优选方案,经工程实践证明达到了降低工程造价和确保治理效果等目的,也可为类似滑坡的调查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溪沟口滑坡工程地质概况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和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稳定性达不到安全标准,必须进行加固治理。考虑滑坡稳定状况,采用抗滑桩结合地表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在传递系数法结合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构造出一定数量的抗滑桩加固方案,分别计算其治理后的稳定性和工程造价,以此为进化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 建立设计参数与稳定性及加固方案造价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在全局范围内快速搜索出最优的设计参数,选择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对滑坡体治理前后的稳定状况进行分析,对所提出的优化治理方案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证明优化方案能够达到滑坡治理的设计要求,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于清杨 《世界地质》2002,21(1):67-70,80
中里滑坡位于延吉至图们高速公路右侧,由于高速公路路基开挖切断原山脊形成滑坡。根据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特征,提出三种治理方案,并优化出以抗滑桩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为最佳方案,将其应用于中里滑坡治理中,经过实际施工监测及滑坡治理效果分析证明,该方案经济、可行、治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某高速公路路线通过古滑坡前缘,工程建设需要对滑坡前缘进行开挖可能导致滑坡复活.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变形理论对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应力环境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滑坡在前缘开挖和运行期暴雨状态下可能产生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排抗滑桩的治理设计方案,并基于变形理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该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坡体应力条件并控制坡体整体变形.  相似文献   

6.
对三峡归州老城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征作了介绍,分析了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并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当库水位上升到156 m以上,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该滑坡设计了两套治理方案,支挡方案1:抗滑桩(一排) 截排水沟,支挡方案2:抗滑桩(两排) 截排水沟,并从这两套方案的工程投资、施工条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后的工程可靠性等方面综合比较,最终确定方案1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微型桩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治理工程中.凤凰山公园滑坡应急治理工程中,在调查滑坡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潜孔锤微型钻孔灌注桩技术,辅以挡土板和格构砼的综合治理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安全、快速、高效、造价低、质量高,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钻孔注浆+预应力锚索"工艺被应用在了迪庆变电站滑坡山体的工程治理中.本文在分析滑坡体地层结构、岩性和地形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工程设计、工艺和施工方案.工程效果表明,在破碎岩土区,"钻孔注浆+预应力锚索"工艺治理滑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敏 《探矿工程》2005,32(8):35-37
八尺门滑坡是福宁高速公路上的大型滑坡治理工程,滑坡分成3个,分别采用不同的抗滑坡桩及预应力锚索进行治理。介绍了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桂柳高速公路石城坪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军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1,26(4):381-384
针对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上的第一大滑坡——石城坪滑坡的两次治理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的在于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总结成功的经验, 供同类工程借鉴.从地质、形态、变形、结构4个不同角度入手, 阐述了石城坪滑坡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对前、后两次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认为石城坪滑坡由新、老滑坡体组成, 新滑坡是由于老滑坡效应和因修路开挖坡脚和降水诱发所致, 边坡变形主要是由于对老滑坡认识不足, 造成原治理设计方案不合理所致, 确切地说, 主要是由于桩长不足和削坡不当引起.后期治理在充分利用原有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削坡减载、排水及少量锚固桩综合治理方案, 在新桩之间及新老桩之间设钢筋砼水平系梁相互连接, 构成门型桩, 既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性, 又节省了治理费用约230万元, 经过4年时间的风雨检验, 证实后期治理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某天然气井场坐落于一填方平台,由于土体填方施工时未达固结,致使该天然气井场3次发生滑坡灾害,并3次进行治理。采用的治理方案依次为地面排水 注浆加固 抗滑桩、抗滑桩 挡土墙加固、微型组合抗滑桩。在阐述该天然气井场填方滑坡特点的基础上,对治理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抗滑桩桩顶位移变形和滑坡地表变形为研究目标,采用决策树模型分别构成抗滑桩桩顶设计位移量、实测位移量、滑坡地表破坏概率的三个决策方案枝,以及抗滑桩破坏概率分析决策终结点的决策树概率分析模型。从而建立了一种分析抗滑桩可靠性的判断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将桩顶位移变形特点与滑坡地表宏观变形现象相结合,对抗滑桩的可靠性作出综合判断,其结果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抗滑工程效果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新丽 《岩土力学》2006,27(12):2234-2238
抗滑桩是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措施,在三峡水库长期的周期性水位波动条件下,抗滑桩工程效果如何,即是否能够保证滑坡的整体稳定,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县城的谭家坪滑坡次级滑坡-白水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和桩计算参数;利用ANSYS 软件,依据不同的模拟方案,分别模拟分析了滑坡在仅考虑自重、自重加暴雨在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以及抗滑桩的工程效果,即滑坡在设桩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情况。结果表明:①白水沟滑坡破坏机理为牵引式。在暴雨和水位下降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降低;周期性水位变化后,滑坡稳定性逐步下降,最终失稳;②依据自重和暴雨工况,考虑175 m降至145 m水位进行的抗滑桩设计,起到了明显的抗滑效果。③周期性水位波动后,滑坡变形破坏逐步加剧,说明抗滑桩虽然起到了的抗滑作用,但阻滑效果逐步下降。因此,在滑坡抗滑工程设计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锚索抗滑桩的研究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将锚索和抗滑桩分开计算,忽略了锚索与抗滑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对锚索-抗滑桩-岩土体相互作用系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中,除了应考虑锚索的强度外。还应该考虑锚索的伸长量,使其与桩的变形相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锚索抗滑桩计算理论。本文用该方法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三峡库区巴东县太矶头滑坡整治工程为对象,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法(FEM),模拟抗滑桩在边坡体中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设抗滑桩前后滑坡体的应力分析,探讨桩土共同作用的一些规律,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并对抗滑治理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锚杆抗滑桩内力计算的初参数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锚索抗滑桩看作由锚索和抗滑桩共同组成的支挡结构系统,同时,将其中的抗滑桩视为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梁,并将锚索拉力作为集中力加在抗滑桩上;应用初参数法分别建立了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同一常数和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不同常数时的计算锚索抗滑桩弯矩、剪力、挠度和转角的初参数公式。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的锚索抗滑桩为例,对其内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7.
抗滑桩与桥梁桩和普通侧向受荷桩结构设计的区别在于,抗滑桩容许"大位移"和"超配筋"。荷载结构计算法采用10mm为位移容许值,导致抗滑桩工程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大位移"的抗滑性能。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力学原理,引入抗滑桩裂缝控制准则,在荷载结构计算法的基础上,用裂纹控制准则替代桩顶水平位移容许值进行抗滑桩设计验算,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抗滑桩的抗滑潜力;推导基于K法的抗滑桩设计验算方法的计算公式,阐述裂纹控制荷载结构法的原理、计算和设计流程;以十堰天水国家高速公路K593+850-K594+070滑坡治理工程为案列,分析了抗滑桩桩顶的水平位移组成和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传统设计法与本文阐述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由锚固段岩土体变形引起,位移由岩土体刚度决定,与桩体设计参数无关,优化桩体设计参数仅能限制由桩身弹塑性变形引起的桩顶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8.
抗滑桩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竖向摩阻力可以形成反力矩,有助于抵抗滑坡推力,现对竖向摩阻力对抗滑桩嵌固段内力及变形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弹性地基系数法K法和小变形假设的基础上,假定竖向摩阻力与桩岩相对位移成正比,建立考虑竖向摩阻力的抗滑桩受力模型及其挠曲变形微分方程,并推导其求解过程。通过马家沟Ⅰ号滑坡抗滑桩实例计算,分析了竖向摩阻力对抗滑桩内力及变形计算的影响。竖向摩阻力形成的反力矩能减小抗滑桩的变形及内力,对抗滑桩剪力的影响最大,水平位移次之,对弯矩影响最小。考虑竖向摩阻力的抗滑桩计算模型能改善目前抗滑桩设计中剪力计算过大的问题,使抗滑桩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朱俊高  周喜武 《岩土力学》2004,25(Z2):301-304
应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强度、应力状态下土体的单桩极限抗滑阻力,并与现有的极限阻力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论证了结果的合理性.对不同桩径及不同土体力学参数情况下的桩极限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桩径及土体参数等因素对桩极限阻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该方法研究单桩极限抗滑阻力的计算公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抗滑桩滑坡推力以及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本质上属于定值方法,由于该方法未考虑边坡岩土体材料参数的变异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着抗滑桩支护不足或过度支护等问题,因此提出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SRFEM)的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抗滑桩内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将极限分析法、有限元方法和可靠性分析法三者耦合,用2结点梁单元模拟抗滑桩受力状态,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LHS)进行可靠度计算,分析求解边坡抗滑桩可靠性问题,并将该过程在数值计算程序中得以实现。对抗滑桩滑坡推力以及抗滑桩内力进行概率统计,得出函数分布关系,并根据已给定的失效概率控制值,反算出滑坡推力以及抗滑桩内力设计值。结合典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显著区别于一般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边坡整体现状特征和岩土体材料强度参数的变异性,相对更加合理,且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