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桂东古里脑斑岩体地质及金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里脑花岗斑岩体是桂东地区新近发现的加里东期同熔型(Ⅰ型)岩体,是一个具面型蚀变特征的矿化斑岩体。本文论述了斑岩体的地质及矿化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包裹体特征等,探讨了岩体及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91-1298
岷-礼成矿带发现较多大型金矿,同时在岩体内发现斑岩型钼矿。金矿床矿石中除有低温矿物外,还有黄铜矿、白钨矿等中-高温矿物,白钨矿在寨上金矿中是载金矿物之一;钼矿中也有黄铜矿、白钨矿矿物;金、钼、钨矿化分带有一定空间关系;金矿床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有深源特征;中川岩体群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为复式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据此建立成矿带内受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控制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闹枝沟岩体中的包体(脉体)的野外地质学特征及与寄主岩石的关系,阐述了闹枝沟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地质学证据,首次确定闹枝沟岩体岩浆是由基性幔源岩浆和酸性壳源岩浆混合而成,岩体成因类型属壳幔混合型,为岩浆混合成因的花岗岩提供了初步的野外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4.
通过闹枝沟岩体中的包体(脉体)的野体地质学特征及寄主岩石的关系,阐述了闹枝沟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地质学证据。首次确定闹枝沟岩体岩浆是由基性慢源岩浆和酸性壳源岩浆混合而成,岩体成因类型属壳幔混合型,为岩浆混合成因的花岗岩提供了初步的野外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龚林  陈华勇  王云峰  赵联党  肖兵 《地球科学》2018,43(9):2929-2942
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对于揭示结晶条件、岩石成因、成矿演化以及含矿性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新疆玉海和三岔口铜矿中的黑云母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成矿相关岩体的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的特征,而无矿化岩体中的黑云母则呈现富铁贫镁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矿化岩体中黑云母为再平衡镁质黑云母,而无矿化岩体中黑云母为原生铁质黑云母;它们的寄主岩石均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但是与矿化相关岩体的岩浆源区为壳幔混合来源,而无矿岩体的源区为地壳来源,形成过程中有新生地壳组分的混染;两类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529~677 ℃,寄主岩体的固结压力为1.1~2.8 kbar,均形成于高氧逸度条件;此外,黑云母的Mg/Fe和Fe2+/(Fe2++Mg2+)还可以区分斑岩型铜矿的含矿性.   相似文献   

6.
滕道鹏 《矿产与地质》2008,22(5):396-399
双王金矿床是秦岭泥盆系地层中一种类型独特富钠角砾岩型金矿床,在分析研究矿床赋矿地层、角砾岩带、角砾岩体的矿化及分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床的分带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扼要介绍了海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构造一岩浆活动、热液形成及演化、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等方面规律阐述了海沟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海沟金矿床是一处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大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受北东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延伸稳定,矿化均匀.且被围限在海沟岩体内。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岩体侵位及热液形成、容矿构造形成及石英脉充填、微细裂隙形成及富集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碱性岩相关铜-金(钼)矿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超过20%的大型-超大型铜-金(钼)矿床与碱性岩浆有关,因此,该类矿床引起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碱性岩有关的铜-金矿床的成矿岩体、物化条件及围岩种类各具特色,成矿成因类型多样,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金(钼)、浅成低温热液脉型金-铜(钼)。总体上,该类矿床的矿化和蚀变具有一定的特征:该类矿床多产出在伸展环境下、均富碲化物矿化、有大量的钾质交代作用、含有氟矿物质和钒云母等,成矿蚀变亦有一定的规律。长英质岩石中经常发生钾长石蚀变,而绢云母、碳酸盐和钾长石的混合蚀变常出现在中基性侵入岩中,水热合成石英和酸性蚀变十分罕见。这种特征矿化可能与碱性岩浆流体演化有关,这种流体富含CO_2,且在高氧逸度、低硫逸度条件下释放。在伸展背景下的碱性-钙碱性省寻找此类矿床具有巨大的勘查潜力,尤其在碱性岩体中心及其外围可能形成勘探的靶区。在中国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亦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在借鉴国外寻找此类矿床经验的同时,仍需加强对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岩浆体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彭明生 《地质与资源》2013,22(2):105-107
东山岔金钼矿床位于王小堡-线金厂-井家沟金成矿带上.目前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及矿点.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岩化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及云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化类型有金-钼矿化和金矿化.矿床找矿标志主要包括矿体的原生露头、近矿围岩蚀变、矿物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方面.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进行对比和分析,认为该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矿床成因应属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丁兆明  魏春生 《地球科学》1997,22(2):171-176
新疆西准噶尔金矿成矿域是大区域内成矿单位,成矿域中所有金矿床(点)均产于地壳构造活动带。富含金的地幔物质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分熔,产生岩浆,火山活动,壳下重熔再熔、火山物质沉积变质作用,在漫长的华力西期经历反复多次的构造变动,形成超基性-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含金建造,是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将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从斑岩类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与正长斑岩有关的岩体接触构造带脉状金矿床;与正长(粗面)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床。同时从不同类型斑岩、成矿构造和地球化学条件等多角度阐述了斑岩型金矿床形成的条件,认为本区斑岩型金矿床具有多类型、多成因与成矿作用多期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安徽铜陵地区铜金矿化关系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铜金成矿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数十处铜、金矿床,二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矿床类型有铜矿床、金矿床和铜金(或金铜)矿床,空间上有内铜外金、下铜上金、西铜东金(左铜右金)分布规律,时间上金矿化一般晚于铜矿化.本文从金、铜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二者间存在上述关系的成因,以期对该区及相似地区找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黄思东 《铀矿地质》1990,6(4):220-225,231
本文就我国中南4省区金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中南地区金矿分布5大规律:空间上集中分布具一定的统一性;赋矿层位多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在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岩浆岩密切相关;金成矿在赋矿围岩上虽无较大的选择性,但仍偏重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有机质、炭质高的沉积岩和变质岩;金的成矿期主要是从前寒武纪到中生代。文章并以部分典型矿床为例,论述了中南4省区金矿控矿因素除矿源层(体)、岩浆岩、构造这3个要素外,还应将深部液态矿源层及区域变质作用视为同等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夏家店金矿床和拉尔玛金矿床均产于南秦岭地块古生代裂陷海槽沉积区,矿床赋存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碳泥硅质沉积岩系中,矿床表现出微细粒浸染状特征.研究认为,两者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控矿构造、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矿床类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相应差别:两矿床分别产于东、西秦岭,各居一方;由氢氧同位素特征可知,夏家店金矿床成矿流体显示大气降水特征而拉尔玛金矿床成矿流体表现混合水特征;两矿床铅同位素均投点于造山带与上地壳演化线之间,表明成矿动力来自大陆造山作用;两矿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轻微右倾,显示成矿物质对容矿围岩组分的继承;两矿床均为产于寒武系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以其巨大的储量而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关于该类金矿床的成因也是众说纷纭,根据作者近几年在南天山地区的调研得到的一些认识,以及其他学者对该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南天山褶皱造山带形成过程中板块边缘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特别是与其伴随的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与这些构造作用伴随的花岗质岩浆的侵入作用是形成该类金矿床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地区的金矿找矿方向也应该是在区域性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浊积岩系及同碰撞花岗质岩石"三位一体"的交接部位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寻找金矿的矿物学标志问题,诸如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形态特征和晶体构造等方面之标型特征。这些标型特征有助于研究小秦岭金矿田中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作者对金矿床的变质热液成因观点持反对态度。这些矿物标型特征提供了寻找金矿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东北非金矿的矿床类型、成矿条件与努比亚地盾演化密切相关。努比亚地盾金矿类型,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山带有关的韧性剪切带金矿,即造山型金矿;另一类是弧-弧拼合过程中形成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金矿,即VMS型铜-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闭合-碰撞造山阶段,与弧-弧碰撞缝合带展布方向一致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为造山型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该类型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沿韧性剪切带成带分布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金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岛弧的形成阶段,其形成环境为岛弧裂谷或弧后裂谷环境,矿床规模以大型为主,成群分布于5个矿集区内。本文总结了该地区造山带型和VMS型金矿的主要特征,并依此提出在该地区寻找此两种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五种主要类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超大型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是多样的,深部来源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流体的混合是各种类型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