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HGP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及施工工艺,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说明采用HGP桩能有效提高地基强度、控制地基变形,而且HGP桩具有施工机具简单、可操作性强、造价低、不受场地条件限制等优点。HGP桩在地基处理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高层建筑的特性,结合多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特点,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可行的观点出发,对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工程实例着重阐述灰土挤密桩(DDC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1989年美国Mw6.9级Loma Prieta地震、1993年日本Ms7.8级Kushiro-Oki地震、1994年日本Mw8.2级Hokkaido Toho-Oki地震、1995年日本Ms7.2级阪神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1999年土耳其Mw7.4级Kocaeli地震、2001年美国Mw6.8级Nisqually地震以及2011年Mw9.0级东日本地震中场地抗液化工程措施的成功案例,初步分析了各种抗液化工程措施的有效性与优劣性,可以给出如下工程场地抗液化处理的经验:(1)对于易液化的沿海及填海造陆场地,采用适宜的抗液化工程措施应成为地基处理不可缺少的环节;(2)应基于场地条件、经济条件及环境要求,综合考虑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的选择;(3)挤密砂桩法和碎石桩法运用广泛、技术成熟且比较经济,宜优先选择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及以下地区的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4)强夯法使用机具简单、费用低廉,适宜选择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Ⅷ度及以下地区大面积场地的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5)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法作为抗震设防烈度Ⅸ度及以下地区的场地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是有效的;(6)多种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措施单独使用的处理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选择多种抗液化地基处理措施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杭州新机场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杭州新机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了场地工程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试验结果,推荐结构填石强夯为主要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场地地质条件进行平面上合理的分区和评价,是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基基础方案设计的第一步。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在济南奥体中心勘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场地按地质条件细分对地基承载力、地基基础设计及场地类别划分的影响,指出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分区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蕾 《岩土力学》2014,35(Z2):240-244
原位载荷试验是确定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许多工程实例表明,当载荷试验加载不充分,无法通过极限荷载判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方法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该值有时会偏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设计人员采用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偏低,设计过分保守,由此造成技术投入加大,工程造价增加的不良结果。通过某工程同场地、同条件的一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数据与一组天然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数据对比,研究原位载荷试验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方法的不足,讨论产生缺陷的原因。补充完善了《规范》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复合地基技术及原位载荷试验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朱立新 《矿产与地质》2005,19(5):579-582
概述了已建建筑物变形现状的调查与沉降观测结果,根据勘察揭示的场地岩土条件,对多种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场地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及变形特性指标,并结合收集的设计资料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大量的验算,从地质角度查明了已建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原因,综合已建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和地质及环境条件,提出了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加固治理措施,并介绍了采用锚杆静压法加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技术上与经济上的优越性,是锚杆静压桩在治理龙海某厂房地基的成功实例,值得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煤矿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工程地质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煤矿采空区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查明采空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现场勘察和室内模拟研究方法。并结合采空区活化特点,对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作了分析;提出了地基处理和建筑物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荣彦 《探矿工程》2005,32(12):24-25,27
针对郑州郑东新区某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采用静压预制砼小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对郑东新区类似高层建筑的基础处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某工程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50kPa,而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为160kPa。根据场地环境条件.采用了钻孔夯扩白灰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该方案取消了保桩桩,变柔性桩为半刚性桩,通过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达到了即加固地基,又减少了工程造价的目的。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计算程序及现场施工中的技术方法。经现场载荷试验检验,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不小于250kPa,沉降量为17.79~28.80mm之间.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压密注浆在加固处理浜土软弱地基的施工实例,以及在几种不同工程场地的对比试验,认为压密注浆处理浜土软弱地基是行之有效的,它具有加固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是一种较理想的地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白李妍 《探矿工程》2007,34(12):39-41
采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对某工程深厚人工填土层进行地基处理。分析了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建设要求,介绍了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翔  姜秀萍 《辽宁地质》1998,(2):150-153
软弱土层场地若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所需强度与沉降要求,采用换土撼砂法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运用应力分布原理合理确定撼砂层厚度不仅可保证工程稳固性,并可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4.
杨立斌  王国瑞 《探矿工程》2012,39(8):65-68,81
汉中佳苑小区新建住宅楼位于河流高漫滩地带,所选择地基持力层地层沉积年代较新,固结不充分。住宅楼建成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致使建筑出现裂缝,通过对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对多种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可行性的比选,决定采用压力注浆方法,达到控制沉降、保护建筑的目的。根据施工场地主要位于建筑内部的特点,合理选用气锤击入花管注浆施工工艺,解决了狭窄场地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同时避免了采用静压桩和旋喷桩施工对建筑周边环境以及对基础本身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吉利 《探矿工程》2007,34(12):32-35
介绍了河北省廊坊市某小高层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场区工程地质情况,并进行了场地土的液化判别,对建筑地基土层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黎文 《福建地质》2005,24(2):110-114
厦门某公司纸箱车间由于场地内有较厚的素填土,且其承载力低,在对地基加固施工中通过对素填土进行强夯,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礼来  牛二元 《河南地质》1996,14(3):195-199
干振碎石桩是处理松软地基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挤密桩的一种,新乡市地方铁路处仓库场地经干振碎石桩地基处理后,桩间土密实度有明显的提高,液化指数大幅度降低,复合地基承载力相应提高,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乡市染织厂9号住宅楼基础工程,属于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改造工程实例。拟建工程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很差,不能满足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在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深层搅拌桩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选择水泥喷浆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并获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泥喷浆桩复合地基处理在新乡市区首次成功,显示了地基处理施工、设计单位的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凌源钢铁公司场地黄土状粘土的特征、危害及地基处理凌源钢铁公司位于辽宁省西部凌源市境内,笔者结合参加公司厂区32项工程地质勘察实践,对场地内的黄土状粘性土的特征、危害及地基处理问题,谈以下几点认识。(1)凌钢黄土状粘性土的特征凌钢黄土状粘性土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窑湾地区某建筑场地内基岩为可溶性中等~强的碳酸盐岩,岩体裂隙发育,在海水入侵、潜水与岩溶裂隙水等共同作用下,岩溶发育较强烈。本场地勘察揭露溶洞的见洞率70.27%。溶洞多发育于地表下20~3m之间,其次为30~40m。本文根据揭露溶洞的大小将溶洞分成大型溶洞(洞高≥4m)、中偏大型溶洞(2m≤洞高<4m)、中型溶洞(0.5m≤洞高<2m)和小型溶洞(洞高<0.5m)等四类,分析表明本场地内溶洞以中型溶洞为主,其次为小型溶洞和中偏大型溶洞,岩溶的发育和分布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较大。本文围绕场地岩溶发育这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从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分布特点等方面对场地内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本场地属于岩溶中等~强发育的复杂的岩溶红粘土地基,需采取CFG桩、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或采用桩基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